美军出动300架战机 规模之最 备战中美冲突?(图)

警惕!美军出动300架战机,堪称“规模之最”

美军西太双重演习规模升级,中国专家:对此需高度警惕尽管美军近年不断卷入中东战火,但对于五角大楼而言,西太平洋方向才是部署重点。根据美国防部公布的计划,仅今年7月期间,美军就将在西太平洋地区举行两场重量级演习。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美军相关演习毫不掩饰地表明“针对中国”的意图,并借机细化该地区大规模冲突的准备工作,对此需要高度警惕。美国空军“重返太平洋”

美国“防务一号”网站6日称,美国空军将从7月10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周、规模空前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该演习类似冷战时期北约举行的“部队重返德国”演习,着眼印太地区可能发生的高端战争,演练“敏捷作战应用”等新型作战概念,将集中近300架战机和数千名人员进行跨战区部署。

美国《空军与太空军杂志》介绍称,为了这次大规模演习,五角大楼在预算中专门列出了5.326亿美元预算,“按出动的军机数量计算,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美国空军演习之一”。报道还提到,近年美国空军在太平洋方向的大规模演习不断。美国空军在2023年5月举行的“北方边缘”演习出动了150架战机;“竹鹰2024”演习在12个地点部署了约150架战机;2022年的“勇敢之盾”演习是美军规模最大的演习之一,出动了超过200架飞机。这次“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的确堪称“规模之最”。



美军大量战机集中部署在关岛。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施耐德上将今年3月透露,“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将在“敏捷作战应用”架构下,全面验证战时后勤、分散动员,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之间的互操作性等实战化项目。美国太平洋空军副司令劳拉·兰德曼中将介绍称,美空军将利用这次演习来演练“敏捷战斗部署”概念,意图在所谓“高风险地区”,将集中部署的战斗机部队拆分为不同的小队派往偏远地区以防止被对手“一锅端”,并根据需要快速调动。美国空军参谋长阿尔文表示,之所以美国空军对“敏捷战斗部署”概念如此重视,是因为需要应对“大规模中美冲突”。他表示,“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的重要程度超过了美国空军著名的“红旗”系列战术演习,属于“跨战区”的实战演练。

《空军与太空军杂志》称,“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汲取了美国空军先前数十年演习的经验教训,将结合空中、陆地和海上组成部分,以应对太平洋广阔而分散的地区的一系列战术和战略突发事件。该演习专注于灵活的战术调动,要求参与者快速适应场景变化并实时协调。演习内容涉及:包括第五代战斗机在内的美国及其盟友的战斗机中队将在“有争议的空域对抗复杂威胁”;运输机部队将在恶劣的条件和紧迫的时间表下运送物资并重新部署资产;指挥和控制小组将借助战场管理技能指导广阔地域的复杂同步调动和作战行动。

美澳“护身军刀”拉拢盟友

根据阿尔文的说法,“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还将与该地区的美国空军“竹鹰”演习、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主导的“护身军刀”等其他演习相配合。

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今年的“护身军刀”演习将于7月13日至8月4日举行,参演总兵力达3.5万人,参演国家多达19个,相比2023年的同系列演习增加6个。美国媒体称,参演国家的增多表明该演习日益受到太平洋地区国家的重视。该演习范围更是从印度洋的圣诞岛一直延伸至6500公里外的珊瑚海,为“护身军刀”系列演习历年之最。

目前参加演习的各国军队已经陆续抵达。以“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为首的美国海军舰队已经抵达澳大利亚。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威尔士亲王”号近日也结束对新加坡的访问,启程前往澳大利亚参加“护身军刀”演习。澳国防部宣布,今年的“护身军刀”演习新增了网络战、人工智能(AI)军事化应用等演练课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护身军刀”演习也将测试“高对抗环境中所需的后勤和保障能力”。《防务新闻》称,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罗纳德·克拉克上将表示,五角大楼认为一旦在该地区爆发危机或冲突,美军很难确保“通畅利用战略空中力量进入战场的能力”,因此需要在第一岛链及其附近设立“联合战区配送中心”,从而减少对战略空中力量的依赖。根据他的说法,这些“联合战区配送中心”必须具备港口能力,以方便运载大量物资的水面舰艇停靠,同时需要具备飞机起降的必要设施,以方便快速运输物资。此外,这次演习中,美国陆军还将首次进行新型“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在太平洋地区的实弹发射。

在为大规模冲突细化准备工作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美军在太平洋方向展开的这些演习表明,五角大楼正在为该地区爆发的大规模冲突逐步细化准备工作。五角大楼此前已经多次警告称,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群安全性堪忧,需要“在对手的火力威胁下执行复杂的作战任务”,因此美国空军、陆军和海军都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方案。无论是“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还是“护身军刀”演习都可以看到,美军正在演练和测试针对性的新型作战概念。对此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但专家也提到,虽然美军试图拉拢盟友制造“人多势众”的氛围,但参加相关演习的大多数国家其实并不愿意被绑上美国战车,即便是参加“护身军刀”演习的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一旦真正爆发冲突,能在太平洋方向投入的兵力也非常有限。

五角大楼对于这种情况也心知肚明,因此在加强演习的同时,也在加快该地区的基地建设。《空军与太空军杂志》称,美国新通过的军费预算包括印太地区军事建设项目的11亿美元。美军还计划投资4亿美元升级位于关岛和帕劳之间偏远岛屿上的跑道和基础设施,并将为菲律宾的7个军事基础设施投资1.28亿美元。

其中关岛防御系统最受关注,五角大楼为此提出了耗资17亿美元的扩建计划,旨在加强关岛的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该计划将美军陆基宙斯盾系统与现有的“爱国者”“萨德”反导系统整合,将由雷达、传感器、发射装置和指挥控制系统组成的综合防御系统部署在岛上16个关键地点,抵御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的威胁。



相关报道:
备战“中美冲突”,美军来真的了?


近年来五角大楼将中国当成最大假想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美军在西太平洋方向的各种演习中,对于如何展开一场“中美之间爆发的大规模冲突”,准备工作越来越细致。简而言之一句话:美军是真的在准备“中美大战”了。例如美国空军将从7月10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周、规模空前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期间将演练“敏捷战斗部署”等新型作战概念,集中近300架战机和数千名人员进行跨战区部署。

所谓“敏捷战斗部署”,就是美国空军专门为中美在西太平洋爆发的大规模冲突量身定制的。根据美军的说法,如今部署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美军基地群在解放军优势远程火力面前生存性堪忧。为了避免集中部署在这些少数几个大型基地的美国空军战机被解放军“一锅端”,就需要将它们打散,由战斗机以及装载必要设备、武器和燃料的运输机组成不同的小分队,疏散到偏远岛屿上。同时“敏捷战斗部署”还需要解决这些分散小分队的快速出动和整体协调能力,必要时可以迅速从不同地点集结、重新组成“强大的拳头”。

《空军与太空军杂志》称,“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将专注于灵活的战术调动,要求参与者快速适应场景变化并实时协调。演习内容涉及:包括第五代战斗机在内的美国及其盟友的战斗机中队将在“有争议的空域对抗复杂威胁”;运输机部队将在恶劣的条件和紧迫的时间表下运送物资并重新部署资产;指挥和控制小组将借助战场管理技能指导广阔地域的复杂同步调动和作战行动。



参加今年“竹鹰”演习的B-2隐形轰炸机群

与此同时,在辽阔的西太平洋地区进行这样的大规模行动,对于战斗机的航程要求很高,特别是从第二岛链起飞的战斗机需要进行空中加油才能“靠近中国周边参战”。为此近年美国空军又重新恢复“竹鹰”系列大规模演习,出动数十架加油机,演练如何协调大规模机群的复杂空中加油行动。

此外,由美国和澳大利亚主导的“护身军刀”演习将于7月13日至8月4日举行,参演总兵力达3.5万人,参演国家多达19个,相比2023年的同系列演习增加6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护身军刀”演习也将测试“高对抗环境中所需的后勤和保障能力”。《防务新闻》称,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罗纳德·克拉克上将表示,五角大楼认为一旦在该地区爆发危机或冲突,美军很难确保“通畅利用战略空中力量进入战场的能力”,因此需要在第一岛链及其附近设立“联合战区配送中心”,从而减少对战略空中力量的依赖。根据他的说法,这些“联合战区配送中心”必须具备港口能力,以方便运载大量物资的水面舰艇停靠,同时需要具备飞机起降的必要设施,以方便快速运输物资。



从美军这些大规模演习可以看出,尽管中东战事牵动了五角大楼很大部分精力,但西太平洋才是美军部署的重点。五角大楼认为,相比其他地区的“非对称冲突”,美军在西太平洋方向可能会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以往“倚强凌弱”的那些战法不适用了,需要通过这些演习来摸索适合未来中美大战的新作战概念。对于美军的这些动态,我们需要高度警惕。

当然话又说回来,美军的这些准备并非都那么好用——例如此前美国空军在演练“敏捷战斗部署”时就发现,分散部署的战斗机虽然有更多机会躲过对手攻击,但因为缺乏配套的维护设备和零备件,因为小故障而无法出动的情况也大增——而这些故障在设备齐全的大型空军基地,往往随手就能修好。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