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一列客车脱线停运,空调无法运行,旅客闷热难耐,有一小伙忍无可忍,用安全锤破窗通风。

7月5日,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关于K1373次客车滞留东孝站的情况说明》,全文如下:7月2日20时28分许,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货物列车在金华市境内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侵入下行正线,致我段值乘的K1373次客车机车脱线。经紧急处置,换挂机车后列车于23时27分恢复运行。
事发地东孝站为四等小站,不办理客运、货运业务,仅办理列车接发技术作业,无旅客候车室和乘降站台,事发时车站仅有3名行车工作人员当班。
事发后,我段在车上的添乘干部立即召集列车所有工作人员启动紧急处置,加强全车巡查。21时许,列车工作人员将各车厢乘务间、厕所、洗脸间、车厢内80余个能够开窗通气的气窗全部打开,进行通风降温,将班组自带的40余瓶矿泉水发给旅客。21时20分,车内温度为31度左右,3号车厢一名50多岁女性旅客反映头晕,列车工作人员将其安排在4号乘务间休息。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金华车务段紧急协调送来900余罐八宝粥、1300余瓶矿泉水,安排工作人员上车接力式传送给旅客,联系10辆120救护车在东孝站做好了应急准备。客车到达金华站后,又补充500余瓶矿泉水。
期间,列车工作人员对车内闷热和旅客耐受情况跟踪研判,认为客车滞留线路两侧无站台、车门离地面高度超1.5米、事发时为夜晚、车外无照明、开启车门可能存在旅客下车摔伤人身安全风险,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22时04分许,3号车厢一名男性旅客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锤试图砸车窗,列车工作人员上前劝阻未果,导致一块车窗玻璃被砸破。为防止旅客跳窗发生意外,一名列车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张开双臂、拦在窗前,乘警及其他列车工作人员共同做好现场隔离防护。23时11分许,列车空调恢复运行。列车停靠金华站后,铁路公安对砸窗男子进行批评教育,车辆工作人员对破损车窗进行了修复。
铁路部门呼吁,如乘车过程中发生突发情况,铁路部门将按照应急预案妥善处置,请广大旅客听从列车工作人员安排,共同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据媒体此前报道,该乘客破窗通风的行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紧急状态下,破窗行为可以理解,且避免了更多人中暑,应属于紧急避险;也有人认为,砸窗的行为有些冲动,应该采取联系乘务员等更理性的处理方式,擅自破坏车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
那么,该乘客破窗的行为究竟算不算紧急避险?记者采访了多位律师。
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迎春认为,破窗行为可以理解,但并不可取。“只有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比如说车辆发生倾覆,或者人员要逃生等紧急事件,可以破窗,否则就属于破坏交通设备设施行为。”
浙江君安世纪(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宏威分析,当时车上温度非常高,持续下去,可能会威胁到车上人员的生命健康。“从保障车上所有人员生命健康的角度来说,砸车窗的行为虽然也造成了一定损失,但如果不这样做,危害会进一步扩大,因此,砸窗行为可认定为紧急避险。”
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付建告诉记者,列车因货车侵线停车,停车期间未开空调,车厢内酷热难耐,乘客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面临因高温导致中暑、脱水等损害的现实危险。破窗行为虽然损坏了列车的财物,但相较于乘客面临的高温危险,从价值权衡上,如果没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该行为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那么乘客砸窗行为可以认定为紧急避险,一般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列车有义务采取措施消解车内高温。根据《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等相关规定,铁路部门有责任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当列车因故障停车导致空调无法运行时,应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若铁路部门已采取合理措施尝试修复空调、提供饮水、开放其他车厢通风等,而乘客仍强行破窗,可能被认定为超过必要限度的避险行为,乘客需对车窗损坏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这“紧急程度”的标准,能不能以人为本一点?

31度?我信你个鬼!这得是啥“31度”能蒸出来的效果?
莫非咱列车员体质特殊,自带“汗如雨下”技能?各位旅客,各位看官,今儿咱来聊聊广铁这份关于K1373次客车在东孝站“趴窝”的说明。
舆情很大,一个本该被授予“见义勇为”勋章的小伙子,紧急避险砸开了车窗,却被警方带走批评教育了。这是什么事儿啊!参见:
所以广铁出来危机公关了,声明这样说:
21时许,列车工作人员将各车厢乘务间、厕所、洗脸间、车厢内80余个能够开窗通气的气窗全部打开,进行通风降温,将班组自带的40余瓶矿泉水发给旅客。21时20分,车内温度为31度左右,3号车厢一名50多岁女性旅客反映头晕,列车工作人员将其安排在4号乘务间休息。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金华车务段紧急协调送来900余罐八宝粥、1300余瓶矿泉水,安排工作人员上车接力式传送给旅客,联系10辆120救护车在东孝站做好了应急准备。客车到达金华站后,又补充500余瓶矿泉水。
……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看完,我琢磨着,咱铁老大的词典里,“紧急程度”这词儿,怕是比火车顶棚还高吧!
1
大家看下视频里,乘警的衣服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紧紧贴在后背上。就这还说没达到紧急程度,那要怎样才能达到呢?车厢里有老人和小孩,能受的了吗?

31度?我信你个鬼!这得是啥“31度”能蒸出来的效果?莫非咱列车员体质特殊,自带“汗如雨下”技能?
广铁也承认,一位50多岁的大姐,头晕了。搁在乘务间休息?那乘务间是装了空调还是自带冰窖?显然没有。这只是闷罐子里挪了个位置。
铁老大反应也不算慢,紧急协调!900罐八宝粥、1300瓶水来了。同志们辛苦了,开始“接力式传送”!场面想必很感人,很“众志成城”。还叫了10辆120救护车在站外候着,严阵以待。到了金华站,又补了500瓶水。嗯,后勤保障,管饱管够,精神可嘉。
但是!关键问题来了:门呢?窗呢?透气儿呢?
官方解释振振有词:线路两侧没站台,车门离地一米五!外面乌漆嘛黑!开门?怕旅客摔着!破窗?预案没到那份上!
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看到这儿,我一口老血差点喷屏幕上。乘警都湿成那样了,旅客都头晕了,这还不叫“紧急”?合着非得等到车厢里哪位大爷大妈热得背过气去,才够格启动那金贵的“紧急预案”?
预案里写的是摄氏几度算“紧急”?是看温度计,还是看领导脸色?老人小孩的耐受度,在预案里算个啥?算“可忽略误差项”吗?
2
火车趴了三个小时。
距离趴窝一个半小时的时候,22点04分,一位“不懂事”的男乘客,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紧急程度”的个人理解:他抄起了消防安全锤!

同志们上去劝了,没用。哐当!一块车窗玻璃英勇就义。这时候,列车员同志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人体盾牌精神!张开双臂堵在破窗前,防止有人跳窗。
这份担当,必须点赞!但这份担当,本不该用在这种地方!
这破窗,难道不是最响亮的耳光,抽在那句“未达紧急程度”的脸上吗?是这位乘客太冲动,还是你们的“紧急阈值”高得离谱?
23点11分,空调终于“诈尸”了。停靠金华站后,砸窗的哥们儿被警察叔叔“批评教育”,玻璃也补上了。事儿,似乎“圆满解决”了。
最后,铁路部门深情呼吁:遇事别慌,听安排。
行,听安排。下次再遇到这种“未达紧急程度”的桑拿浴,我们一定乖乖坐着,擦着汗,吃着八宝粥,喝着矿泉水,耐心等待乘警湿透第三套制服,或者等待哪位勇士再次抡起安全锤,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争取一口“达标”的空气。毕竟,在铁老大的标准里,只要没热死人,那都叫“秩序井然,处置得当”!
只是,这“紧急程度”的标准,能不能稍微… 以人为本那么一点点?
相关评论:K1373次和怀化铁路公安处,你们应认真反思并道歉
7月2日20时28分许,一列货物列车在浙江金华市东孝乡境内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侵入下行正线,与正在通过的K1373次旅客列车机车发生侧面冲突,致客车机车前台车脱线。23时27分,K1373次旅客列车换挂机车后才恢复运行。以上信息,来自铁路公司的通报。算一下时间,该车停了约四个小时。车停在浙江金华境内,而当天金华最高气温达37.9℃。这个天气,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将人密闭在车厢内四个小时,里面的情形不难想象。车上其他乘客提供的现场视频显示,许多乘客上衣被汗水浸透,还有人脱掉上衣。在其中一节车厢,有乘客大喊“闷死”“受不了了”,多位乘客希望能够开车窗。一名黑衣小伙因车厢闷热难耐,激动之下砸开车窗。

媒体报道说,该小伙在金华站被民警带走。管辖K1373次列车的广州铁路公安局怀化公安处的工作人员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并没有对砸窗的男乘客进行拘留,仅对其批评教育后放行。
我想问问怀化铁路公安处,你们批评人家的依据是什么?
这件事,大家议论纷纷。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列车行驶中遇到突发意外临时停车,没有通风与空调,高温下乘客无法忍耐,即便我们不懂什么应急处置的法律法规,开窗开门通风透气也完全是紧急情况下人之常情的正常处理啊。
其实,铁路部门对如何处置此类突发意外情况早就有明确的规定了,只是该趟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怀化铁路公安处的人更是不懂,导致了正常的破窗应急处理反倒受到了批评。
我查了一下,想要成为铁路公司的职工都要学习《高速铁路动车组车辆故障应急处置办法 》,还要考试。稍微认真学过的人都会发现,该处置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停车超过 20 分钟时开启应急通风系统或配合客运人员开门通风。若应急通风蓄电池低压保护,应急通风装置停止工作,无法保证车内通风时,随车机械师向列车长报告,由列车长组织安装防护网、打开车门通风。
该处置办法中还明确规定动车组空调失效按照《关于印发的通知》(铁运 〔2010〕175号)要求办理。
我搜了一下《关于印发的通知》,很难查到原文,能查到的都是想入职铁路的人考试刷题才会看的内容。这个细节说明,这些应急处置办法是铁路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
正在费劲查这个《旅客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时,看到知名媒体人王和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该办法的截图。红头的文件显示,该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旅客列车空调失效超过20分钟不能恢复且列车不能维持运行时,列车长应及时与司机、随车机械师(车辆乘务员)沟通,视车内温度和旅客舒适度作出动车组开门、其他旅客列车开窗的决定。

看看,不管是《高速铁路动车组车辆故障应急处置办法 》还是《旅客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都明确规定空调失效超过20分钟不能恢复后要视情况开门或者开窗。
在有依据可以开门开窗的情况下,列车工作人员拒不开门开窗,他们是渎职,这种情况下,乘客忍耐了三个小时后被迫破窗,应该受到奖励。网上有人说应该认定为见义勇为,我看这种声音并不为过。
从现场视频照片等资料看,当有乘客想破窗时,车上工作人员是强烈反对的,甚至有一个浑身汗湿透了的工作人员还挡在了窗户前。真有担当,就该带头主动砸窗。


图片来自网络,因无法查询到作者,未能署名,特此致歉
如果K1373列车上的车长、乘务员、驾驶员当年入职时稍微认真学过这些基本的应急处置规定,或者平时有常态化的业务学习,就会在紧急情况下记起上述应对处理的规定和办法,及时主动开门或者开窗,而不是不知所措,让大量乘客密闭在车厢内近3个小时,有乘客破窗自救,居然还报警让警察将该乘客带走批评。
这件事中应该被处理被批评的,是车上所有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请示后没有明确指示开窗开门的上级,以及批评乘客的怀化铁路公安处。
由此可见,这件事从车上到车下整个的处置过程都不符合相关的规定,这件事涉及的所有铁路工作人员都不合格,都不熟悉应急处置办法,他们不仅应该向该车所有乘客道歉,尤其要向因破窗而受到怀化铁路公安处批评的乘客道歉,也应该全员暂停工作回炉学习相关的应急处置办法,考核通过了才能继续上岗工作,否则就是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
诸位,好好学习一下专业知识吧,不要求你们关心国计民生,好好把你们份内的常识搞清楚,别再混日子了。
如果车上有一个工作人员记得上述两个应急处置办法,如果有一个工作人员能有点担当站出来说“砸,出了问题我负责”,那必然能赢得一片叫好。他们既不认真学习行业常识,危急时刻也不敢有所担当,还要对冒险应急救人的乘客进行处罚,这大概就是这件事激起公愤的原因。
这种既不学习本职岗位的常识又不担当的情形,大概就是当下很多行业从业人员存在的共性问题,这大概又正是公众普遍担忧和不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