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毕业即开战:应届生睡地板等华尔街面试(图)

据商业内幕网5月22日报道 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毕业季应该是这样展开的:身穿学士袍的毕业生们,在阳光明媚的校园里与亲友合影,在晚宴和派对中把酒言欢,最后一场含泪告别,迈入人生新阶段。可对于那些刚刚走出常春藤校园、准备踏入华尔街的金融新人而言,今年的毕业季更像是个信号弹:一场名为“on-cycle recruiting”的招聘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图:商业内幕网截图

他们不是在拍毕业照,而是在和Apollo、KKR、General Atlantic这些私募巨头的员工或猎头视频聊天。他们不再关心学位证什么时候邮寄到家,而是紧盯着手机通知,生怕错过下一场“咖啡面试”。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竞争起点。

“咖啡面试”:从毕业酒变成焦虑水

所谓“coffee chat”,本意是轻松寒暄,但在金融行业早已演变为打招呼式的预选赛。这些非正式的会议往往由PE公司员工或猎头发起,目的是提前识别出未来可以约正式面试的候选人。

据《商业内幕》报道,包括Apollo、Hellman & Friedman、KKR、General Atlantic、Clayton Dubilier & Rice等PE巨头,以及Ratio Advisors、Gold Coast、CPI等猎头机构,近期都向刚入行的投资银行分析师发出会议邀请,而这些职位,最早也要等两年后才能入职。

也就是说,刚刚毕业、工作都还没正式开始的“新人类”,已经要为两年后的跳槽做准备了。

比毕业典礼还早的招聘节奏

“我们都打开了邮件、短信、电话的提醒,只要响了就接,谁都不想错过一个可能的机会。”一位刚刚收到投行offer的女生如是说,她甚至是在参加毕业典礼前10分钟才结束一次coffee chat。

她表示,今年的联系时间点比往年提前了足足四到六周。去年同一批同学是在6月才接到猎头的初步邀约,而她5月初邮箱就已“满格预热”。

“根本没有休息时间,真的很累。”她说。

Peak Frameworks创始人Matt Ting透露,他最近两周的课程报名量激增,很多应届毕业生提前找他辅导on-cycle面试技巧。

“很多学生现在还在亚洲背包旅行,或者刚考完试就飞出去玩了。”他说,“所以这波面试节奏一旦启动,会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因为没人知道——到底哪一天“正式面试”就突然开始了。

何谓“on-cycle”?咖啡只是起跑线

所谓“on-cycle recruiting”,是华尔街PE行业惯有的集中式提前招聘,每年在投行新员工刚入职培训没多久时就突然启动。流程快速,节奏惊人。

去年,这一轮招聘在6月24日突然启动,比很多分析师的入职时间还早。而前年甚至更晚,是7月启动——很多人为了参加面试,干脆直接缺席入职培训。

一位去年参与过on-cycle的二年级投行分析师回忆:“那天晚上十点接到猎头邮件,说第二天早上八点要面试。幸运的是我离办公室很近,能赶得上,有的朋友就直接错过了。”

他说:“其实coffee chat就是‘面试的面试’。一旦猎头邮件里开始用‘interview’这个词,那就说明正式on-cycle开始了。”

游戏规则:早起的鸟儿才有床

虽然这些职位要等两年后才入职,但为何每年还是有这么多分析师争先恐后?

答案很简单——钱多、跳板硬、竞争少。

据知情人透露,这些早期PE associate职位,年薪+奖金合计常常超过30万美元。对于年仅20多岁的投行分析师来说,这是一场名利双收的“进阶通行证”。

一位刚毕业、即将加入某大型投行的学生告诉BI,他在coffee chat后被通知“进入候选名单”。甚至有猎头反复联系他,说某PE对他评价很高,让他“保持联系”。

为了更好准备这场“提前开战”,他在毕业后第一时间飞到纽约。没有沙发、没有桌子,第一周就在空荡荡的出租房里睡在地板上的床垫上。

“现在总算有张床了。”他说。“但你如果想拿到这些工作,那就得玩这场游戏。”

毕业季变招聘季,金融新人的成年礼

曾几何时,毕业意味着放松。而如今,特别是对于打算走金融这条路的毕业生来说,毕业只是战斗的开始。

他们的朋友圈不再是“再见大学”的感慨,而是“on-cycle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行程不是毕业旅行,而是coffee chat和模拟面试。他们的一句“加油”,意味着不只是人生的祝福,更是职场厮杀的默契。

这些年轻人还没拿到第一份工资,就已为第二份工作未雨绸缪。他们没有浪漫的告别,但有无限的Excel建模与猎头追踪。

在华尔街,你不提前准备,就永远只能替别人加班。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