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痣,每个人身上都有,大概为15~20颗。古人凭痣断凶问吉,福痣代表荣华富贵,凶痣则预示着无福之命、大灾将至。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痣多为良性,但如果“外貌”特殊、位置独特、受到异常刺激,则会演变为疾病。
一颗不起眼的痣为什么会威胁健康?本期,《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带你看看什么样的痣会癌变。
审核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副主任医师 房林
本文作者丨生命时报记者 张冕绘图丨马宏亮
绝大多数痣为良性
痣,医学上称为“色素痣”或“黑色素细胞痣”,有的人出生时已存在,有的人出生后才逐渐显现。
正常情况下,黑色素均匀分布在皮肤中,但受先天、日晒等因素的影响,黑色素细胞会聚集在皮肤内表皮层和真皮层,形成巢状的痣。

绝大多数色素痣为良性,除影响外观外,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有些痣容易“黑化”
如果人经常抠挠,或痣长在手心、脚底、腋下等容易被反复摩擦的部位,或是长在面部、颈部、手臂等容易长期被紫外线照射的位置,就会刺激黑色素细胞异常扎堆,进而发展为黑色素瘤。

从位置上看,痣大体分为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三类,发展为黑色素瘤的危险性从小到大依次为皮内痣、混合痣、交界痣。
皮内痣,指黑色素细胞巢聚集在表皮下的真皮层,较少出现恶变。
混合痣,又称为复合痣,黑色素细胞巢不仅分布在表皮层和真皮层交界处,还可分布在真皮上层,有恶变风险。
交界痣,则是黑色素细胞巢聚集在表皮层的痣,局部受到外伤或感染后非常容易恶变。

恶性细胞会突破真皮层
《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指出,黑色素瘤是全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年增长率约为3‰~5‰,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原发部位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下肢皮肤。
我国人群虽少见,但病死率高,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位置也有一定差异,原发于肢端的黑色素瘤约占50%,常见部位为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原发于黏膜,如直肠、肛门、外阴、眼、口鼻咽等部位的黑色素瘤占20%~30%。

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切除术后,95%~100%可治愈,但如果长期未引起重视,恶性细胞会突破真皮层,沿着淋巴和血液侵入肺、脑、肝、骨骼等组织和器官。
转移到脏器的数量越多,患者生存期越短。孤立脏器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9%,4处及以上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1%。
怎么分辨哪些痣“黑化”了
早期识别尤为关键,可通过“五看”判断是痣还是黑色素瘤。
一看对称
普通痣两侧对称,黑色素瘤形态不规则,左右两侧看起来不对称。
二看边缘
普通痣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晰,黑色素瘤边缘不整齐或有锯齿。
三看颜色
普通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呈褐色、棕色、棕黑色、蓝色、粉色、黑色、白色等。
四看直径
普通痣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黑色素瘤通常超过6毫米。
五看隆起
普通痣一般没有隆起,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隆起,并出现痒、痛、分泌异物等表现。

一旦发现身上有异常特征的痣,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激光点痣、冷冻点痣、手术切除等方法将病灶连根拔起。
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到美容院或自行用针挑、药水溶解、火烧、头发丝勒等手段处理黑色素瘤,否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日常则应注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外出穿防晒服、戴帽子、打太阳伞、涂防晒霜。皮肤上色素痣较多的人,要避免抓挠,定期观察痣的形态是否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