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荒诞”新闻 让人看到中国老百姓的艰难(图)

近日,某地一处新建灌溉渠在引水后出现塌陷的问题,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该灌溉渠为当地农业灌溉的重要基础设施,于2024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2025年5月初,渠道在引水过程中发生局部塌陷,导致渠水渗漏,影响周边农田灌溉。

当地村支书表示,塌陷主要因渠体铺板移位所致,并非整体结构性坍塌,但确实存在工程质量问题。

目前,相关部门已启动修复工作,组织施工人员对受损渠段进行加固,并排查其他潜在隐患。

三刀认为,“修水渠怕水泡”的荒诞,暴露的不仅是工程质量的严重缺陷,更撕开了基层治理的重重积弊。

像底层未夯实、混凝土厚度不足、防渗膜破损等问题,早就被深谙施工的网友一语道破。

然而,遗憾的是。

当地村支书还要将问题轻描淡写为“铺板移位”,试图以“非结构性坍塌”搪塞舆论,但依然难掩工程质量“千疮百孔”的事实。

说到灌溉渠,不禁让人想起那些穿越千年的水利奇迹。

如郑国渠、灵渠、都江堰等,有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即便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利工程,仍然以坚挺的姿态见证着“质量至上”的初心。

反观今日,在技术与资金加持下的灌溉渠,在通水后竟然沦为了“一次性工程”。

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反差的背后,究竟是技术的倒退还是人心的变质?



工程质量的溃败,往往是权力生态的折射。

在五常灌溉渠事件中,之所以“村支书”会成为舆论的焦点,是因为从“塌陷叫移位”的文字游戏,再到“按图施工没问题”的推诿扯皮,我们看到的是基层干部的麻木与傲慢。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案,它们也都共同揭示出一个残酷的现实:

在某些基层,水利工程已成为权力寻租的“唐僧肉”,从项目审批到施工监管,从材料采购到验收结算,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暗道。

那么,所谓的“高标准水利工程”也不过是金玉其外的空壳。

回顾历史,“失期,法皆斩”的严苛律令,确保了工程质量;而现在的“层层转包”、“偷工减料”却成了行业潜规则。

这种讽刺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问题的根源仍在于监管的失效。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对具体责任人的严肃追责,还要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通过重构“治水”与“治吏”的良性循环,确保“豆腐渣工程”不再重现。

只有这样,才能让“水利惠民”的初心真正落地。

文章最后,希望这场灌溉渠塌陷事件,能成为基层治理破茧重生的起点,让“质量至上”的理念重新扎根。

毕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倘若不能真正打破利益链,倘若不能让“终身追责”落地生根,再多的“吆喝”也不过是墙上的装饰。

Advertisements
评论人:一张白纸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这个国家所有奇葩荒诞的事情背后深层原因都是各级权力的腐败,无一例外,从上到下已经彻底烂透了,必须重启了
2025年05月10日11:25
评论人:sophrosyne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现就抓,抓到就杀
制度就别扯了。以下是5000万人口以上国家列表,去除了中国和人均GDP3万美元以上的,以人口排序: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
尼日利亚
巴西
孟加拉国
俄罗斯
墨西哥
埃塞俄比亚
菲律宾
埃及
民主刚果
越南
伊朗
土耳其
泰国
坦桑尼亚
南非
肯尼亚
缅甸
哥伦比亚
哪位过来指出一下,列表里哪个国家比中国腐败程度低
2025年05月10日19:02
评论人:那就好好生活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五常大米老板,种地的贵族之间的纷争,反华狗又来酸什么呢?
2025年05月10日17:35
评论人:小日子坏的很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这村支书肯定是没有贪污满一亿,所以还没轮到反腐
2025年05月10日12:49
评论人:捂毛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当地村支书收了不少回扣, 所以才替施工方说话。他不会为百姓说话,应为不是老百姓选上去的。
社会没有监督是不行的。
你共产党的既然想一党独裁,但是没有监督就会腐败受贿没有限制。
可是有了监督,共产党怎么办?共产党可是不想受到监督的。
2025年05月10日12:24
评论人:Fag&brad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6楼:傻逼玩意,这个都特么修不好还吹你妈个逼
2025年05月10日12:23
评论人:mmjsh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6楼:我倒是觉得应该感谢揭露这些的人们,无论他们是谁
2025年05月10日12:20
评论人:卫前景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4楼:毛主席说了,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谁重启它呢?
2025年05月10日11:51
评论人:无伤93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狗子就有狗屎吃 小编发文 狗子蜂拥而至
2025年05月10日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