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丢3架F/18!胡塞武装揭开美国航母遮羞布?(图)

本来上周“杜鲁门”号航母,将一架F/A-18E“抛下海”就已经很让美国人头疼,没想到5月6日晚上,又有一架F/A-18F因为着舰失败坠海。紧接着7日上午,芬兰空军又摔了一架F/A-18C,密密麻麻的事故让大家不禁开始怀疑,美国海军视为绝对主力的“超级大黄蜂”,是不是已经坚持不住了。



▲“超级大黄蜂”又出事了


F/A-18早年是辅助F-14干杂活,不受美国海军重视的装备。到90年代F-14即将到寿,新一代隐身舰载机又被砍掉,才紧急升级,用五年时间推出了现在的F/A-18E/F,也就是“超级大黄蜂”。平均不到二十年的服役周期,即使对舰载机来说也不算长,美国海军甚至还在计划进行升级延寿。而芬兰手里的60多架F/A-18C/D,虽然已经开始准备退役,但也算不上老化严重——芬兰在冷战结束后采购,从1995年开始接收,平均机龄也就二十五年左右。



▲F/A-18E/F取代F-14在当时是很有争议的


考虑到后者是在陆上使用,不需要面对海上腐蚀环境,机身状态应该还不错,因此,问题还是出在美国海军航母身上。“杜鲁门”号这两年堪称流年不利:先是一架F/A-18F在执行拦截任务时,被己方巡洋舰击落(和这次降落失败的F/A-18F一样,都属于VFA-11中队);不久后又因为失误撞上商船,导致舰长被撤职;换了新舰长之后航母是安全了,F/A-18E/F却连连损失两架,预计新舰长后面也干不了多久了。唯一的好消息,是几次事故救援都算得力,所有飞行员都被救了回来,没有人死亡。



▲VFA-11中队确实是多灾多难


从表面上来看,三次舰载机出事都有说得过去的原因:第一架被误伤的F/A-18F,是因为巡洋舰刚刚经过升级,技术人员判定出错;第二架被甩出机库的F/A-18E,是因为胡塞武装发射了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射程高达1000千米,航母不得不紧急规避,没来得及通知固定舰载机;第三架降落失败的F/A-18F,是因为没有勾上阻拦索,飞行员操作失误,没有第一时间加大推力准备复飞,直接滑落入海。



▲夜间着舰确实难度更大,但发展到落海的程度也算离谱


换句话说,这三次都算是人祸。航母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海上装备,只有一支默契度极高、深度配合的团队,才能发挥其真实战力。英国海军当年为了节省开支,将最后一艘“无敌”级航母转卖,又在两艘船坞登陆舰上反复折腾,算是把最后一点精英家底折腾没了。现在的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等于是从头再来,所以才会出现几年前F-35B未打开防尘罩起飞,意外坠海的名场面。



▲人员素质差,也是“伊丽莎白女王”级服役后表现糟糕的重要原因


美国海军一向以航母运作经验丰富,人员素质高著称,和平阶段也确实还算说得过去。但从“杜鲁门”号这次部署红海,进入实战状态后的表现来看,美国海军在冷战结束后这三十年里,人员培养也出了大问题。三架F/A-18E/F坠机看起来都有因有果,但本质上都是一些低端失误,从工业上“以小见大”的规律来看,背后不知道有多少没暴露出来的问题。考虑到美国海军空袭胡塞武装的强度,连中等烈度都算不上,真实情况可想而知。



▲美国海军是真不敢继续在红海打了


更离谱的是,前面美国才宣布在阿曼斡旋下,与也门达成了互不攻击协议,紧接着美国“The War Zone”网站又援引CNN消息,称胡塞武装在6日再次攻击了“杜鲁门”号。最关键的是,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的协议里,并不包括以色列商船,也就是说,以色列依然无法顺利通过红海,并且继续面临弹道导弹的威胁。付出损失三架F/A-18E/F,耗费数十亿美元经费的代价后,美国就得到这么个结果,实在是难称胜利。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