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视中国为“敌对势力”陆配被要求除籍(图)



图像加注文字,来自湖南的朱女士在1994年与郑先生成婚之后,搬来台湾。


原籍来自中国湖南省的朱女士1994年与台湾人郑先生结婚,并因此移民台湾,成为台湾人口中的“陆配”(泛指台湾籍人士的中国大陆配偶)。朱女士说,多年来早就把自己当成台湾人了。

今年年初,她却收到台湾移民署要求三个月内补交经过公证的“丧失原籍证明”(即大陆户籍注销证明),并要经台湾海基会验证确认,否则可能面临撤销定居许可及户籍登记。

她向BBC中文说,自己在台湾生活30年了,台湾政府发给护照,代表她就是台湾公民。现在面对有可能被除籍遣返的风险,她与家人对台湾政府的做法感到不满及疑惑。

根据台湾内政部移民署数据, 包括朱女士,全台大约有1.2万名在台定居的“陆配”(近年也被称为中配)及其子女收到补交“除籍”证明通知。

此消息在今年四月曝光,立即在“陆配”社群及舆论引发风波。对此,台湾移民署解释说,因两岸关系是以单一户籍为有序交流之依据,臺湾地区人民不得在大陆地区设有户籍或领用大陆地区护照,以避免双重身分而造成权利义务重叠或冲突,也是为维系两岸人员往来秩序之重要基础。

但是,也有分析认为此举与近年台海两岸关系紧张息息相关。台湾总统赖清德今年三月公开提及台湾包含军队遭北京渗透,并第一次将中国视为“敌对势力”。数周后,台湾检方以“共谍”罪名逮捕数名曾任职于民进党中央党部及总统府的人士; 还有之前的在总统府担任宪兵同样遭逮捕,震撼台湾政坛。近期,更有三名“武统陆配”被取消居留证要求离境。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之前台湾一名“陆配”刘振亚(亚亚)被台湾政府认定在台散播战争言论因此撤销她的居留权要求她离境。



图像加注文字,朱女士和郑先生两夫妻90年代在中国办的结婚证书。他们在台湾生了四个孩子,都已经成年。“陆配”家庭之殇

朱女士来台湾后与先生养育了四名小孩 ,现都已经成人。丈夫郑先生表示,太太在2002年就拿到台湾身分证,很确定在办理入籍台湾时有回湖南去除籍,并拿到相关证明,之后再到台湾外事警察局去办理文件,才申请到了台湾护照。他们不解为何现在又称他们没有完成除籍程序,要重新补办文件:“如果我们当初文件不齐全,你会发身分证给我们吗?我们当初是合法拿到护照吧!那现在又说不行,是不是帮我们办理的公务员失职呢?他们要不要负责呢?打电话到海基会,也是支支吾吾的说2004年前的文件都没有建档…”朱女士和丈夫郑先生在访谈中互相补充说道。

“那天我小孩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在那边哭啦,说妈妈真的被赶回去那我怎么办?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怎么办!… 现在真的是在为难我们陆配家庭。”郑先生说。

根据台湾移民署统计,目前约有36万名“陆配”在台,其中14万人已取得中华民国(台湾)身份证。台湾政府在2004年修法通过后,要求“陆配”及子女若要申请台湾身份证(具有选举投票及参政权等)需要缴交在中国大陆的除籍证明文件。但最近,台湾移民署称,经过统计在2004年修法之前,还有1.2多万“陆配”没有缴交,因此要求补件,否则将面临台湾身份被取消的情境。

对此,朱女士向记者说现在湖南老家农村的户口早就没有了,因此打电话回老家,请家里人帮我们去看看能不能解决的了。庆幸的是,她老家还有位哥哥帮忙。

无奈与抗议

很多人向媒体表示,2004年修法前后都没有要求补件,如今突然要他们在几个月内回到中国大陆办理除籍感到被针对及为难。许多“陆配”家庭担忧家人被遣返或成为“无国籍难民”,对政府要求感到愤怒。

许多“陆配”向BBC中文表示,许多人在大陆当地的户籍或出生记载等相关证件都遗失,甚至在家乡也没有亲人或者搬迁,还有整个村落已经迁村或不在了。如今要提供证明确实很困难。

母亲是“陆配”的岑小姐则向BBC说,母亲收到通知后常默默流泪,显得无所适从。她说妈妈是广东人,在国民党老兵的父亲当年返乡探亲的时候认识,1995年嫁来台湾。他们一家人在台湾眷村生活数十年,平静的生活被这场“除籍”风暴打破了。

担任护理师的岑小姐说,母亲移民台湾30多年来,台湾政府从未通知要补交哪一份文件。现在一纸命令下来,搞得全家人仰马翻:“妈妈也不太记得30年前哪些文件是有缴交的....我们会很有疑问,当初我们是没有按照程序拿到吗?还是你们的行政是有什么疏失?”

岑小姐还说,要办理除籍这些事情铁定要亲自带妈妈回去中国:“医院排假是非常困难的,整个流程我预估大概至少要花一个月到两个月,旅费可能也是一个蛮大的支出。”

两岸问题专家,英国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中国研究学院院长苏利文(Jonathan Sullivan)教授向BBC中文分析称,他认为赖清德此次行动依据的并非新法,而是长期被忽视的既有法令规范。

他解释,过去台北对中国大陆人士在台进行“影响活动”(如间谍行为或其他渗透)的潜在威胁,态度较为松懈。“此举是象征赖清德政府对中国人士在台进行“影响活动”(influence activities)——从间谍行为到其他渗透——的潜在威胁的新重视,与其将中国大陆列为“敌对势力”的立场一脉相承。

苏利文还强调,赖清德其实面临多方压力:中南海对台湾的全面施压、台湾公众及支持者对安全的焦虑,以及美国要求台湾强化安全的期待并非说说而已。这些因素加总起来,共同推动了赖政府此次政策的推出。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近一期的封面故事则以台湾内外面对的挑战严峻指出,北京渗透台湾的情况很深,但在台湾立法院“朝小野大”互不相让的情势之下,赖清德的国防政策及预算计画势必难以推进,而赖清德政府试图打击中共渗透的行动也加剧了台湾内部的政治分化。



图像加注文字,母亲是“陆配”的岑小姐向BBC称,母亲收到通知后常默默流泪,显得无所适从。

但有分析认为,台湾近年来的判刑起诉的间谍多半是现役军人或公务人员,几乎鲜有“陆配”涉入其中。台湾移民二代组成的团体便在上月开记者批评政府政策让“陆配”再次处于被当作“代罪羔羊”,遭莫名的怀疑,伤害了许多“陆配”及子女的感受。

该团体代表刘千萍在一场记者会批评台湾移民署“粗糙对待早年落地生根的中国新住民家庭。”

詹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30多岁的他向BBC中文说,与来自中国大陆的妻子结婚数年,但妻子尚未符合申请台湾身份证的六年年限,原本计画再过两年就会去申请定居与身份证。然而,近期台湾针对大陆配偶要求补交除籍证明的政策,让这对夫妻深感不安。他认为,尽管新措施尚未直接影响他们,但这无疑反映了台湾政府对“陆配”的不友善态度。

詹先生又说,“我跟我太太说,也许以后也不要申请比较好,“以免以后又有什么事情被针对。太太的朋友都跟她说当然要拿(台湾身份啊),我可能想得比较多,用居留的身份在台湾,至少以后给她一条后路....。”

针对这些风波背后引发的人权问题,苏利文教授分析说,北京利用台湾民主制度的开放性,无疑加剧了安全隐忧;但民主与人权正是台湾的核心价值,也是其区隔对岸、赢得国际支持的基石。台湾正面临如何在国家安全与民主价值之间寻求平衡的挑战。“在这场微妙的平衡中,任何失误都可能引发争议。”



图像加注文字,有“陆配”子女跳出来开记者会,抗议政府的措施。

“陆配”除籍为何困难?

台湾事实查核中心曾解释,由于两岸互不承认对方为独立国家,“陆配”入籍台湾无需放弃中国国籍,仅需注销户籍即可。这与外籍配偶(如越南或美国籍)需放弃原国籍的要求不同。台湾在马英九执政时期(2008-2016)曾经与北京商讨协议,让两岸人民适用“单一户籍”,也就是户籍不得重复,“陆配”入籍台湾,只需要提出放弃原户籍证明。

然而,实际操作中,“陆配”回大陆办理除籍常面临重重困难。譬如,在台湾已经取得身分证,在社交网络上小有名气的的一名“陆配”网红“摩沙浅浅”在YouTube频道分享,她认同除籍是必要程序,但她也表示,在中国申请除籍需提交居留证明、婚姻证明等文件,却常因公务员不熟悉流程或资料不全被要求补缴一些不相关的文件资料。

她自己就被突然要求审核台湾的定居证,但这原本不在必缴交的文件,因此她只有随身带上影印本,元件已经交回台湾了,她因此费了一番功夫求情才顺利拿到除籍证明。她以许多朋友的经验表示,若妳让任何一个公务员不高兴了,妳的申请就被搁着不管,要投诉根本没有管道“最怕被当成不受理文件”。因此,普通人小老百姓常需靠“关系”或熟人加速流程,否则面临更大阻力。她说自己比较幸运,去年找亲戚一起去办理,整个流程她是忍耐到底,并顺利拿到“除籍”证明。

也有“陆配”表示,回去除籍最怕遇上被刁难,尤其要在老家待上好几个月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批准下来,导致在台湾工作停摆并与台湾家人小孩分离的情况,造成精神几乎崩溃。

来自湖南的朱女士则说,即便要找大陆的家人帮忙,也要看人家有没有时间,“像我哥哥在学校工作,周一到周五很难找出时间去办,更不要说有一些(人)的兄弟姐妹假如是在广东,他的老家是在山西,那要怎么办?”她说。

“陆配”配偶詹先生说,即便明白此次“除籍”补件风波的法律依据是依据2004年前的修法,但修法至今20余年,他与妻子不解当年政府若认为文件不完善为何不立通知所有未提交除籍的“陆配”,却等到事隔多年后,突然要求“陆配”家庭配合?詹先生表示,这可能是台湾内政部因为意识形态行事,直到一些舆论反弹之后才开始补救,“或是新增一个意义不明的专线,自称可以提供协助,而非承认决策错误。”他说。

面对批评,台湾陆委会于4月10日宣布放宽政策,允许四类情况在当事人正式提出保证自己符合下述情况下可以申请不用提供除籍证明:赴陆有安全疑虑者、重大伤病或行动不便者、2015年起十年未赴大陆者,以及幼年来台且未在大陆设籍者。

4月16日,台湾陆委会继续扩大具结(豁免)适用范围至六类,并新增三类可延后补缴的情况,如1993年前入籍资料难寻者,受理期间为4月21日至6月30日。陆委会代表向台媒表示:依法行政,“但也理解陆配的实际困难。政府正搜集案例,滚动检讨,盼让真心留在台湾的人都能留下。”

陆委会透露,截至5月3日,已收到1200余件具结申请,将仔细审酌。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