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美贸易战波及 印度正忧虑中国倾销商品(图)



图像来源,Thirunavkarsu K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便宜的进口品已导致印度本地生产的黏胶纱需求减缓。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

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64岁的蒂鲁纳瓦卡苏(Thirunavkarsu)经营的纺纱厂运作明显放慢。

他生产的黏胶纱——这种常用于制作梭织服装的材料——如今堆积在仓库里,因为本地工厂的订单在过去一个月内减少了将近四成。

原因在于从中国进口的黏胶纱每公斤便宜了15卢比(约合0.18美元、0.13英镑),大量涌入印度港口。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最高达145%的关税,中国制造商开始寻找替代市场。

印度的纺织业者表示,他们正首当其冲地承受这场贸易冲突的后果,因为中国厂商正在向印度主要的纺织产地倾销纱线。

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黏胶纱生产国,但印度大多数的需求可由本地供应,进口仅用来填补供应缺口。

像蒂鲁纳瓦卡苏这样的工厂老板担心,他们的产品恐怕无法抵挡这波低价竞争。

“我们根本无法和这些价格竞争,我们的原料成本也没那么低。”他说。

南印度纺纱协会的贾加德什·昌德兰(Jagadesh Chandran)告诉BBC,南印度帕利帕莱亚姆、卡鲁尔和蒂鲁布尔等纺织重镇的近50家小型纺纱厂已经“减产”。不少业者表示,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将被迫进一步缩编。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印度近期对部分钢铁进口加征12%关税。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近日保证,中国不会倾销商品,反而希望向中国消费者引进更多优质的印度产品。

他在《印度快报》(Indian Express)发表评论文章表示,中国“不会搞市场倾销和恶性竞争,不会冲击他国产业和经济发展”。

不过,在印度各行各业,对中国倾销的担忧仍不断升高。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中国是全球各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从纺织、金属,到化学品与稀有矿物,无一不包。

尽管药品、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半导体晶片等产品被排除在高额关税之外,但仍有大批中国商品面临特朗普设定的145%关税,这些商品预计会转向印度等其他市场。

日本金融服务机构野村(Nomura)指出,这些商品的突然涌入,将对亚洲新兴经济体造成“极大破坏”。其先前研究发现,即使在特朗普上任前,中国就已在向全球市场倾销廉价商品。

2024年,全球针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调查达到历来新高。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显示,有创破纪录的近200起针对中国的申诉案,其中印度就提出了37起。

印度尤其仰赖中国的原材料与半制成品,可能因此受到严重冲击。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进口高于出口的金额)已扩大到1000亿美元(约合750亿英镑)。仅在今年3月,印度的进口总额就上升了25%,主因是电子产品、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上升。

作为回应,印度商务部已成立专责委员会,追踪中国廉价商品的进口情况。其下辖的准司法机构也正针对包括黏胶纱在内的多个行业展开调查。

此外,印度近期对部分钢铁产品加征12%关税,俗称“保障税”,以遏制以中国制造为主的廉价钢材涌入,这些钢材已迫使部分印度钢厂减产。

尽管有这些保护措施,加上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大力推动的“印度制造”行销活动,印度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自2020年边境冲突以来,两国关系陷入紧张,尽管如此,中国商品的进口量仍持续上升。

德里的贸易专家比斯瓦吉特·达尔(Biswajit Dhar)指出,政府透过“生产挂钩补贴”(PLI)等计划,试图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工厂,但成果有限。印度在制造终端产品时,依然高度仰赖中国提供的中间材料。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未来几个月内,绝大多数出口美国的iPhone将在印度生产。

即使苹果等西方跨国企业逐步将生产线移往印度,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印度仍需进口中国零组件来制造这些产品。因此,电子产品等行业的进口显著增加,也进一步扩大贸易逆差。

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智库创办人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Ajay Srivastava)表示,印度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是令人担忧的问题,更堪忧的是,尽管印度货币贬值本应有利出口,但对中国的出口额却已跌破2014年的水准。

他在社群媒体上指出:“这不只是贸易失衡,这是结构性的警告信号。我们的产业发展,包括生产挂钩补贴政策,反而推升了进口,却没能培养本土产业的实力。换句话说,这些补贴未能有效提升印度的出口能力。”

他强调:“若要缩小贸易逆差,印度必须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野村指出,印度必须尽快振作起来,不单因为要把握中美贸易紧张所带来的机会,还因为那些自中国进口大幅增加的国家,通常制造业增长也会出现最明显的放缓。

阿曼萨资本(Amansa Capital)的阿卡什·普拉卡什(Akash Prakash)也同意这一看法。他在《商业标准报》(Business Standard)撰文指出,印度民间企业迟迟不敢大举投资,关键原因就是担心“会被中国淹没”。信评机构Icra近期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随着对中国倾销的担忧日益加剧,欧盟等国也要求北京给出明确保证,避免自身市场遭到商品淹没。目前,中国正面临压力,急于在美国以外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达尔表示,中国正试图彻底改变外界的观感,“在越来越多的审视之下,它想洗清自己的形象”。

尽管北京一再保证,达尔认为,印度应该把握与这个邻国关系回暖的机会,展开正式对话,明确表达自己对倾销问题的立场。

“这是印度必须提出的议题,就像多数西方国家已经做的那样。”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