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场精子竞速大赛 生物界自己的F1(组图)

 01:Sperm Race有一场比赛,在座的各位都曾是“亿里挑一”的巅峰冠军。

那就是当年作为“小蝌蚪”的生死时速。

体内竞赛,诸位都是过来人,体外竞赛,全球都还是头一次见。



“全球首场精子竞速比赛”,横空出世,惊艳程度不亚于列文虎克第一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

此次大赛也赢得了空前的关注,不仅网络首播就吸引到了超10万网友观看,视频更是超百万点击播放,相关话题帖更是登上了多国的社交媒体榜首。

Formula Sperm

同时,赛事海报被张贴到了大街小巷,吸引了上千名观众购买门票现场围观。

要知道,此次赛事的门票定价可不便宜,学生票20美金,普通票40美元,而VIP票价更是高达999.99美金!

Bro以为是要打搏击

你或许会疑惑,如此逆天的比赛+如此离谱的定价,到底会有人买单吗?

实际上,此次比赛远比我们远想的要火爆和成功。

赛事宣传预热报道一出,超4000张门票瞬间售罄,赛事策划团队更是早在官宣之前,靠着金融圈与科技圈各路大佬们的下场资助,轻松筹集到了超100万美元的赞助资金。



比赛能受到如此关注也不是没有原因,首先,参赛选手的挑选门槛就非常高。

参赛精子的“主人”,分别是南加州大学(USC)的Tristan Mykel,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Asher Proeger。

直接给观众现场上演什么是真正的“高校对决”。

真 · 高 材 生 的 精 子

比赛期间,精子选手们会被移液器注射到一条20厘米长的微流控芯片赛道中。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女性生殖环境,赛道不仅设有直道、弯道,还设有系列障碍物——宫颈黏液、化学信号与流体阻力。

精子们在精力满格不会中场休息的情况下,跑完全程需要至少40分钟。

也算是一场长途拉力赛了,从速度、耐力、稳定性等全方位考量参赛精子们的水平。

比QQ飞车赛道难开

而如何保证观众们能实时观察到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呢?

创始人解释道,整场赛事会由超高分辨率显微摄像头进行实时转播,比赛画面会被放大超40倍,并由AI系统精准追踪精子轨迹。

线上观赛的网友们即使没有抢到线下门票,也可通过加密货币下注支持“选手”。

“精采”解说

比赛被分为了三场进行,中场有休息和采访讨论的环节,同时现场还有配有三位专业解说,以及实时更新的排行榜。

如果你是线上观赛,还能享受即时回放的功能,随时逐帧回溯参赛精子们的精彩表现。

堪比奥运会一样专业和热闹,更快,更高,更强!



比赛最终由来自USC的Tristan的精子以微弱优势夺冠,现场解说激情高喊:“USC今夜你们证明了自己!”

精彩的比赛结束后,不少网友开始好奇,举办这场关于人类生命最初形成的速度竞赛,背后制作团队是谁?

赛事策划团队字如其名——Sperm Racing(精子竞速)。

由SpermRacing打造的全球首次SpermRace

SpermRacing,作为一个非常年轻化的创业团队,创始人是年仅17岁的高中生——Eric Zhu。

目前团队只有4位核心成员,且年龄均在20岁以下。

不要看他们都年纪轻轻,却都是冉冉升起的“硅谷狠活新星”。



成员包括16岁的加密货币新秀Nick Small、22岁网红Shane Fan等,而Eric Zhu本人早在13岁的时候就在学校厕所里开发出了一个叫做Aviato的金融分析软件,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由此可见,这四位团队成员也如蝌蚪一般,跑在了大多数同龄人的前面。



假如以为这一伙人凑在一起就是为了整个狠活博眼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场看上去不太正经的比赛背后,却蕴含着这群年轻人们非常正经的初心:关注人类生殖健康。

“精子竞速当然不止于竞速,我们希望将健康管理变为竞技项目,引起公众的重视。”

“让男性生育力成为大众乐于讨论,且不回避讨论的话题。”

“既然你能为跑步、健身打卡,为什么不关心一下你的精子状态呢?”

不仅没觉得哗众取宠,网友反倒对此十分认可并表示支持,纷纷表示自己正在见证历史性的一刻。

见 证 历 史

这次赛事将荒诞和科技各自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两者对撞之下,让抽象幽默与对未来全球生殖问题的担忧如同精子一般快速传播。

只能说,“神精”,害我突然笑一下。

不过,在关注蝌蚪的事情上,人类做过的事情,比咱们想象中的疯狂。

 02:精子也疯狂

“吃哪里,补哪里”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无论中西方,民间社会对于这玩意儿的关注与追寻是朴实且狂野的。

中国人痴迷于“长枪短炮”等枪弹库常客,老外则更爱返璞归真,回归造物的本源。



*预警:以下图片重口,请选择性观看*

洋人为了“精”益求“精”,实打实的拼了。

纵观狂野互联网,欧美国家中早就出现过将“马精”作为养生配方的都市传说。

“你听说过关于我的马精故事吗?”

“富含钙,有助于强健骨骼和牙齿。”

“含有丰富卡路里,帮助人抑制食欲。”

“含有褪黑素,帮助人有效助眠。”

“含有丰富亚精胺,有助于延缓衰老。”

*最后一次预警*

有人猎奇品尝,有人将其视为养生秘法,魔怔地宣称饮用白色补药的好处,沦为了嗜好种马精液的“马精教徒”。

特雷西是伦敦一位私人健身教练兼营养师,她经常在社交媒体自豪地po出和自家“白马”王子的合影,以及自己豪饮马精的照片。

邂逅白马王子

她声称:“喝了之后非常开心,浑身充满了力量,生理周期也变得更加准时”。

抽上加抽的是,她甚至将马精作为护肤品,抹在自己的脸上,画面看上去十分荒诞且恐怖。

人至少不能......

事实上,像特雷西这样直接拿这么大一瓶马精猛干的,完全称得上是大户人家,因为在一众狂热教徒的炒作下,部分种马的精液一度成为了世界上能够被合法获得的最贵的液体。

1加仑(约3785毫升)伽利略种马精液的估值达到了惊人的4900万美元,拳打蝎子毒液(3900万美元/加仑),脚踢眼镜王蛇毒液(15万美元/加仑),临了还得踩上真丶非法毒品LSD(12.3万美元/加仑)一脚,谁看了都得说声“液体黄金”。

液  体  黄  金

为了满足这些狂热的受众对昂贵马精的需求,“试用装”十分受欢迎。

在新西兰的霍基蒂卡野生美食节上,小杯马精曾吸引过无数爱好者前来品尝。

Shot

同样在一家名为“绿人”的酒吧内,提供青苹果风味的同款饮品,店主推荐:“奶昔味浓郁,值得一试。”

可别看是试用装,就这么一小杯的售价就达到了20-25美元不等,接近5升成品油的价格。

这么一盘价值150美元

有人猎奇品尝,有人将其视为养生秘法,更有甚者抱着“吃啥补啥”的心态祈求好运,魔怔地宣称饮用白色补药的好处。

但话又说回来,光说功效不谈剂量就是在耍流氓。

除了精子的密度和大小不一样外,马精的构成跟人类的大差不差,其中90%都是水,蛋白质含量只占约0.3%-1%,几乎是“小马拉大车”。

尤其是支撑“马精面膜论”的亚精胺,即使是再强壮的种马,通常精液中的亚精胺浓度只有10-100微摩尔/升 (μM/L) ,对护肤美颜的功效可以说是聊胜于无。

你想要的,其实牛奶里都有。

至于吹什么强骨的钙、营养的蛋白,美容的亚精胺咱都忍了,但祈求“吃哪补哪”的就更离谱了。

前已述及,马精的构成与人产的基本一致,并且对精子质量最有帮助的蛋白质以及锌、维C、维E等真就只是“微量”,这点忽略不计的含量,能有啥用?

也就是说,如果你真想补补,不妨尝试一下多喝另一种乳白色饮料——牛奶。

1加仑仅售20元,欢迎光临欢迎选购~

至于提到各种关于马精的猎奇报道,其中最经典的课件那必是“副总统候选人马精门”事件。

哈里斯去年的竞选搭档——蒂姆·沃尔兹,曾被爆出在1995年豪饮过量不明白色液体急诊洗胃的消息。

这堪称美国大选前最逆天的谣言,但是仍有部分群众深信不疑。

副总统竞选搭档——蒂姆·沃尔兹

这张宣称来自1995年的老报纸详细记述了起因经过,报道用词犀利大胆,不仅描述出就医全过程,甚至还指名道姓了沃尔兹的全名,还放上了本人大头照,堪称公开处刑。

“这是一场奇葩且前所未有的急症。”

“病人因摄入过量马精液造成严重的腹痛和痛苦。”

“沃尔兹先生请求洗胃以清除腹中之物。”



此条消息最先在美国贴吧Reddit发布,之后立刻在X上炸开了锅,单帖浏览量高达380万。

此消息爆出时间,正值大选期间,两党纷争硝烟弥漫,对家自然不会放过好机会狠狠拉踩一番。

小特朗普曾发布meme嘲讽沃尔兹,一度把谣言推向高潮。



有了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网络开始上生成大量关于沃尔兹饮用马精的“实锤照”(明显为AI加工)。

随着话题讨论度愈发高涨,逐渐有人关注并回溯沃尔兹饮用马精背后的真实性......

一男,一马,一杯,一饮

先是有网友指出该报道的1995年报纸并不存在,加之发帖人一见势头不对,早早删帖,基本坐实了两党撕逼下的乐子谣言。

然而这么多人愿意相信,说明欧美民间是真干过这事儿,并非极端个例。

面露难色这一块

Cheers,但还是别了吧......

 03:担精受怕

连马精这样抽象的玩意都能成为“吃哪补哪”的安慰剂,在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了现代人对精子质量下降的忧虑。

先是成年男性精子的数量在过去数十年间持续下滑到了“打骨折”的地步。

2017年,以色列流行病学家莱文和美国生殖流行病学家斯旺共同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西方生育功能正常的成年男性在1973~2011年间的精子数量总体下降52.4%,平均浓度整体下降59.3%,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1.6%。

“全球精量大下滑”

2022年该项目的数据进一步更新,范围扩展到了全球,但结果显示成年男性精子浓度和数量仍在持续下降,几乎达到腰斩的程度,颇有积重难返之势。

国内也曾于2021年发表过类似研究,揭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1984-2019年间,中国有生育力男性的精子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精子浓度从0.99亿个/毫升降至0.73亿个/毫升,每年下降约75万个/毫升。

精子数量都下降了那么多,质量能好到哪去?



诸如“男人不行了?”“10个男人8个不行!”、“七成年轻人精子质量不达标”以及“如何拯救小蝌蚪?”之类危言耸听的言论诸见报端。

其真实性虽有待考证,但被公认的观点是:专属于现代人的物理辐射、合成日化等科技狠活对精子质量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于是在“精”力枯竭的时代大背景下,涌现出了一批现代维“精”人,对这些科技狠活重拳出击,最为知名的当属现任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

也就是小罗伯特·肯尼迪本人在2022年时的睾酮水平

在前不久的一场电视访谈中,他再一次大谈特谈食品添加剂中的合成色素对美国青少年的危害,并特别提及了对精子质量的影响:

“我们的生育率正急剧下降,青少年的的睾酮水平和68岁的男性一样。我们孩子吃的根本不是真正的食物,这些合成色素让如今美国男孩的精子数量下降了50%,女孩的青春期提前了六年。”

只是鼓励你们多生孩子而已

肯尼迪这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看似是正义之士对科技狠活的狠批,但结合他上司特朗普近期正在审阅的一项给新生儿父母5000美金的“婴儿奖金”计划草案,哼哈二将到底想干什么就昭然若揭了。

无非是想给现在的年轻人灌输积极备孕、怀孕、生育的思想,拯救一下已经下滑到历史最低值的生育率。

如果说精子质量下降这样的客观因素在现代社会不太能够避免,更为严重的当属“不想生”这样的主观因素,这也是各国当前生育政策的重点所在。

美国总和生育率在2023年达到了历史最低值

早已下达死命令——“我要看到下一轮婴儿潮”的特朗普政府为了化解“不想生”的困局,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可谓是拳拳到肉。

首先是发钱。除了前面提到的“婴儿奖金”计划草案,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就将儿童税收抵免额度翻了一番,从1000美元增至2000美元,同时提高了收入上限,副总统万斯也有计划将这一抵税额度进一步提高至5000美元。

早在去年竞选时,特朗普就明确表示支持体外受精技术

其次是支持生育技术的发展,包括签署行政令以提高体外受精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特朗普本人在竞选活动中自称“试管婴儿之王”,并于3月公开调侃希望自己成为民众口中的“受精总统”(fertilization president)。

Fertilization President梅开二度

除了上述政策,“婴儿奖金”计划草案的起草者还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为生育6个以上子女的母亲颁发“国家母亲勋章”,奖励这些“英雄妈妈”对挽救国家生育率做出的贡献。

草案中的种种表述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了一位故人曾几何时为拯救纳粹德国拯救生育率而颁发的“德意志母亲奖”(Honour of the German Mother)。



自左至右分别是铜奖、银奖、金奖,获奖条件依次是生育4-5人;6-7人;8人及以上。

但总体来看,美国的生育政策相较于部分欧洲国家仍显逊色,也难怪一众网友激情开麦嘲讽这位“受精总统”。

溢于言表的愤怒

相比起立法规定16周产假+动辄1-3年不等父母育儿假的欧洲诸国,美国是当前唯一一个没有在联邦层面立法保障产假、生育假的发达国家。

在这些欧洲国家中,最典型、治理低生育率最成功的的是最早于上世纪初开始就出现生育焦虑的法国。

典型发达国家的生育政策梳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多数国家女性的平均生育率都维持在3.5-4.5的水平,而法国该指标只有不到3,且逐年下滑。

差生当太久,也想咸鱼翻个身,于是贵为革命老区的法国借助着一系列丰富的文艺、宣传、运动和斗争经验,从政府到民间组织,开启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提振生育率”运动。

在文艺界,法国大文豪左拉(Émile Zola,1840-1902)以两性生育为主题,且标题极为直白的小说《繁殖》就这样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于1899年在《曙光报》开始连载。

几乎是左拉一生中最后一部著作

在民间,由法国著名统计和人口学家贝提庸(Jacques Bertillon,1851-1922)成立的“人口联盟”在国内散发了150余万份宣传传单,在生育率上和邻居德国较劲。

传单开头的粗体印着:“选民们!你们的生命和财产正在被法国人口的减少而威胁着!”,下方的图片标题为“二对五”,小字则写着“每两个未来的法国士兵降生的同时,会有五个德国士兵降生”。



法  德  世  代  仇

有了这些潜移默化的宣传攻势,尽管经历了一战、大萧条、二战的摧残,时至今日法国已形成了以高额经济补偿为主,国家立法保障超长产假、陪产假、育儿假,以及高托育率为特色的生育+养育政策体系,曾经的差等生成功翻身,总和生育率领跑全欧。



所以在当前东亚三国老生常谈的低生育率问题无法解决、欧美多数国家自然生育率屡创新低的背景下,“精子比赛”或许能像百年前法国的文艺宣传界那样,把催生的种子撒给年轻一代,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