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核鱼雷毁天灭地 美军更怕中国的核武器(组图)

俄罗斯的“波塞冬”核鱼雷那么厉害,美军为什么一点都不怕?

俄罗斯在近几年最新研发了一系列“末日武器”,尤其是“海燕”核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鱼雷很吓人,因此得到了媒体和军事专家们的热烈吹捧。



按理说,如果核巡航导弹和核鱼雷是一种颠覆式的核武器,那么美国一定会自己也跟进研制,并且取得某种意义的核平衡。然而,北约方面尤其是美军似乎并不是很担心。目前美国方面无动于衷,并没有表现出针锋相对的意思。这说明美国对自己的核打击体系很有信心。

第一,美军目前还是认为俄方明显夸大了“海燕”核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鱼雷的性能。而且核巡航导弹和核鱼雷都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武器,在冷战时期都有过研究,之所以没有开花结果,还是这两种核武器有多重缺陷,发展潜力不大的缘故。



俄罗斯对“波塞冬”核鱼雷的性能,有点吹嘘的过头了。本文从武器设计的逻辑,戳破俄国人的牛皮。

俄罗斯人对“波塞冬”核鱼雷的性能描述是,最大航行速度达到100节(每小时185公里),能在1000米深度的水下航行。号称颠覆了现有一切作战形态,几乎是无法拦截的。

很显然,俄方夸大了“波塞冬”核鱼雷的性能。这些年俄罗斯方面策划了太多横空出世的新武器,但绝大多数到现在也还没有出世,或者在俄乌战争的实践检验中露了馅。

从工程技术角度看,一枚主要用于打击敌人水面舰队和敌方海军基地的核鱼雷,完全没有必要同时具备100节的超级航速和1000米的超级潜深。从逻辑上讲,一件武器如果同时具备这两种性能,那么在技术上付出的代价应该是极大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能不能让歼-20战机同时具有隐身外形、5马赫的高超音速和20G过载的超级机动能力?攻城狮马上就会反问:我们分别搞一架歼-20隐身战斗机,一枚高超音速导弹和一架高机动无人战斗机不好吗?

无人潜航器若想达到100节航速,就需要采用超空泡技术,那么如何解决对外探测和通讯联络,会有极大的技术困难。而且,一枚100节航速的核鱼雷的噪音十分巨大,不利于隐蔽潜航。

无人潜航器要想达到1000米的潜深,对艇体设计和材料应用有极高的要求。对于一款主要用来攻击水面和海边陆地目标的潜航器来说也完全没有必要。目前,先进核潜艇和鱼雷的作战潜深也就不过二三百米,极限潜射有六七百米的,但这不是普遍应用场景。

“波塞冬”以敌方大型水面舰队和海军基地为打击目标,那么,从设计逻辑看,只需要维持几十米或百米左右的潜深就完全够用。要知道,目前各国最先进的无人潜航器的作战深度也就不过几十米。因此,俄方对“波塞冬”的描述,大概率是吹牛。



第二,核军备专家提出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对抗方法,那就是“根本不防御”。这个道理很简单,与有核国家对付洲际核导弹的思路是一样的。核武器和远程洲际核导弹已经面世数十年,反导系统实际上效率比较低,最有效的防御方法,仍然还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核威慑来反威慑,“根本不防御”,也就是以洲际导弹核进行反威慑,使得对方不敢轻易使用。

对方任何使用核武器的行为,都会遭到我方全部核力量的二次核反击。在相互确保摧毁的“大规模核威慑”理论下打造的核武器库,实际上就是一种“永远放在发射架上”的武器。这就是美军不担心的主要原因。

第三,俄罗斯搞的所谓的核鱼雷和核巡航导弹,都是走野路子,属于捞偏门。这种核武器只能用“鸡肋”二字来形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由于美国的战略威慑力量搞得比较厉害,包括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和洲际导弹,俄罗斯自己是知道没法跟美国进行全面核竞争,只好搞一些让美国懵圈的玩意,试图剑走偏锋,以便增加筹码,还能丰富打击体系,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加话语权。这其实还是俄罗斯国力和经济衰弱,导致其战略武器威慑力量下滑的标志。



俄罗斯核鱼雷和核巡航导弹并没有多么逆天,如果有足够的核战略需求,中国和美国也照样能很快搞出同样的核鱼雷和核巡航导弹,这玩意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相比研制新一代洲际导弹的难度低多了。

中国近几年踏踏实实地大力发展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才是美国最担心的。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