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紧急通知:不要吃海边采的贝类海鲜(图)

加州公共卫生局(CDPH)于本周发布紧急公告,警告居民不要食用沿海休闲捕捞的贝类。卫生部门表示,由于海中有毒藻类大规模繁殖所引发的严重公共健康隐患,可能导致人类中毒甚至死亡。

根据CDPH的命令,自2025年5月1日起至10月31日,加州整个海岸线将实施贻贝检疫令,禁止居民采集用于食用的贻贝。同时,针对圣巴巴拉县、洛杉矶县、奥兰治县和圣地亚哥县,还单独扩大检疫范围,涵盖了蛤蜊、扇贝和牡蛎等其他双壳贝类。

卫生官员强调,这一警告仅限于“休闲捕捞”行为,不影响来自认证商业渠道的贝类产品。商用贝类通过严格监控与检测,被确认不含有害毒素,依然可以安全食用。

毒素海狮发疯的元凶

引发这场危机的元凶是一种海洋藻类所造成的“藻华”(algal bloom)现象。该藻类释放一种称为软骨藻酸(Domoic Acid)的神经毒素。这种毒素会在海洋食物链中迅速积累,从浮游生物传递到凤尾鱼、沙丁鱼等小型鱼类体内,随后再被海狮、海豚、鲸鱼及鸟类等更高营养级生物摄入。



此前社交媒体的视频显示,一头海狮在浅水中上下摆动头部、迷失方向,被海浪推打至沙滩。这些异常行为正是软骨藻酸中毒的直接表现。

“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毒素传播链,”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毒理学专家劳拉·梅森博士解释说。“软骨藻酸对海洋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对海狮,它们最早也最明显地表现出中毒症状。”

除此以外,过去数周,包括文图拉县在内的多个海岸地区,陆续有海豚和鲸鱼尸体被冲上海滩,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原因。

若误食感染

可能会瘫痪甚至丧命

尽管目前尚未有加州居民因摄入有毒贝类而中毒的官方报告,但卫生部门强调,潜在风险绝不容忽视。



CDPH在公告中指出,摄入含有软骨藻酸的贝类可能导致急性神经系统损伤。早期中毒症状包括嘴唇、舌头刺痛,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可能出现走路不稳、肌肉协调能力丧失、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等症状。轻微中毒会引发呕吐、腹泻、头痛等不适,而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发展为瘫痪、昏迷,甚至因呼吸衰竭致命。

“这种毒素耐热,即使贝类被烹饪,也无法将其完全清除。”CDPH发言人克里斯·马丁强调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严正警告公众,切勿食用任何来源不明、未经检测的沿海贝类。”

CDPH呼吁加州居民和游客,务必遵守贝类禁采规定,严防食源性中毒事件发生。同时,也建议目击病弱或死亡的海洋动物者立即联系当地野生动物救援组织,不要靠近或尝试接触。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