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指出,缅甸军政府重新夺回腊戍(Lashio)这座战略要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这座城市距离中国边境仅110公里,凸显了中国对缅甸控制力的不断增强。上周,北京高调宣布,已经派出一个小组“监督缅甸军队(即塔马都,Tatmadaw)与控制该城市的反叛组织之间的停火”。
美国和平研究所(USIP)驻曼谷专家陶尔(Jason Tower)表示:“这是一种最明显的对他国内政干涉的形式之一。”他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干预,缅甸军方不可能重新控制腊戍。缅甸军队正越来越受北京操控。”
腊戍位于缅甸东北部的掸邦,人口约15万。2024年8月,该市落入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之手。这是一个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与其他反抗军派结盟,占据了这个商业枢纽—这里是商品、自然资源和军用物资的流通之地。他们还控制了一个关键的区域军指挥部,这是自2021年政变以来,首次有该级别的军事设施落入反对派手中。
但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防务与安全研究员迈克尔斯(Morgan Michaels)提醒道,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包括MNDAA—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也离不开它们与中国的联系。他说:“迫击炮、无人机、制造土制炸弹所需的硝酸铵,这些全部来自中国。”
然而,对北京来说,腊戍的失守是一条不能被跨越的“红线”。这座城市位于中国与缅甸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上,这条通道一直延伸至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中国意识到这些武装组织比他们原先希望的要强大得多”,迈克尔斯继续说,“因此,现在中国开始对他们施压,要求他们停止攻势并达成停火协议。” 他补充说:“历史上,中国一直两面下注,对每一方都加以影响。”
报道强调,北京政府绝不愿看到缅甸政权崩溃,因此中国在推动一种“选举”闹剧,以帮助这个日益溃败的军政府寻求合法性。如今,缅甸已有四分之三的国土实际上不在军政府的控制之下。
报道最后提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私人保安公司出现在缅甸境内,负责保护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战略基础设施,尤其是连接皎漂港(Kyaukpyu)和中国云南省的能源走廊(包括天然气和石油管道)。陶尔指出:“北京正试图建立一条从中国西南延伸至印度洋的通道,以便在将来可能在南海或台湾爆发冲突时获取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