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先开始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笑到最后。

阿里升级淘宝闪购
4月渐近尾声,即时零售领域依旧热闹非凡,竞争态势持续升级。
今日,阿里在该领域又有新动作,为这场激烈的市场角逐再添一把火。
晚点LatePost媒体透露,阿里将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该业务预计先在50多个城市上线,并于5月6日实现全国覆盖。

图源:淘宝
此次升级主要在消费者、供给侧及组织架构层面均带来显著变化。
升级后的淘宝闪购,在消费者层面将联合饿了么开展大规模补贴活动,补贴规模超百亿元,具体形式涵盖免单、大额优惠券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消息披露当日上午,饿了么已宣布进一步加大平台补贴力度,即日起启动“饿补超百亿”大促活动。
饿了么方面强调,此次补贴并非针对竞争对手的“口水仗”,而是实实在在为用户提供福利。
目前,饿了么App已上线“超百亿”口令词入口,方便用户参与活动。

图源:饿了么
而在供给侧,饿了么的商品供给将全面向淘宝闪购开放,餐饮外卖业务也包含其中。
同时,依托淘天在品牌电商商家方面的优势,淘宝闪购将与这些商家的城市仓、线下门店合作,设立品牌即时零售旗舰店,计划首批覆盖200家核心连锁品牌,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商品选择。
组织架构层面,淘系内部所有与即时零售相关的业务将由淘宝闪购统一负责,饿了么全力配合。这一调整旨在整合内部资源,提升运营效率,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
2020年6月,淘宝“小时达”频道正式上线;2024年7月,淘宝小时达入口在淘宝首页全面开放。

图源:淘宝
彼时,淘宝已与饿了么达成深度合作,业务覆盖超市便利、药店、蔬菜水果、酒水饮料、鲜花绿植、肉蛋水产等多个品类,为用户提供24小时本地生活服务,发展势头强劲。
此后,淘宝小时达不断拓展业务版图。2024年8月,Apple授权专营店全国超3000家门店全面接入淘宝小时达;优衣库也同步上线。
进入2025年,淘宝小时达持续接入新品牌。1月,服饰头部品牌绫致集团旗下JACK&JONES、VEROMODA、ONLY三大品牌入驻;两个月后,全球运动品牌迪卡侬也加入其中。
从销售数据来看,这些品牌的入驻成效显著。阿里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38大促期间,迪卡侬小时达单日销量环比增长665%,ONLY成交额增长近300%,JACK&JONES、VEROMODA的成交额增长也均超过200%。
今年4月淘宝小时达推出佣金优惠政策后,吸引了超过50个头部品牌商家入驻,包括女装品牌MO&Co、CHARLES&KEITH,国产内衣品牌红豆,以及七匹狼、万事利、真维斯等。
此外,与美团深度合作闪电仓形态的名创优品“24H超级店”也将接入淘宝闪购。
目前,已有300多万家门店开通了淘宝小时达服务。
就此来看,阿里想要打赢这场战,还是十分有底气的。
值得关注的是,晚点LatePost媒体还透露,淘宝原本计划在618大促期间上线淘宝闪购,并在五一期间对部分城市进行灰度测试。
然而,由于京东和美团掀起的“外卖大战”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商家和骑手的关注,市场热度高涨。淘宝闪购内部判断京东的补贴策略难以长期持续,因此决定提前在五一消费高峰期正式入局。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是一场长期竞争。对于京东、美团的竞争,淘宝不打算与其吵架,而是聚焦补贴消费者。”
随着淘宝闪购的正式入局,即时零售行业已形成淘宝、京东、美团“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即时零售行业发展历程
那么在即时零售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究竟谁又能最终胜出,笑到最后呢?
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即时零售行业的发展脉络,以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竞争态势。
往前追溯可知,京东其实是即时零售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早在2012年,京东便开始涉足即时零售业务,最初以生鲜品类为切入点进行试水,成为行业内最早布局即时零售的企业之一。
当时,行业尚未出现每日优鲜这类知名品牌,而且消费者对于“线上下单,1小时送达”的即时零售服务需求也并不普遍。
2015年,京东推出“京东到家”服务,该服务主要聚焦于生鲜采购领域,以O2O模式切入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为消费者提供生鲜商品的即时配送服务。
2016年,京东与达达完成合并,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京东在即时配送领域的实力。
同年,阿里也开始发力,盒马鲜生成立,它采用了店仓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既经营线下门店,又设立前置仓,通过线上渠道实现了生鲜商品的互联网化销售。
2018年,美团入局了,其推出了闪购业务。起初,闪购业务仅作为外卖业务的补充,主要满足消费者在应急情况下的需求,配送商品以药品、数据线等非餐饮品类为主,配送范围覆盖周边的便利店和超市。
在后续几年的发展中,美团闪购逐步从应急场景向日常消费场景拓展,商品种类逐渐丰富至酒水饮料、日用百货、生鲜食品等高频消费品类。
同样在2018年,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饿了么。这一收购行动弥补了淘宝在即时零售配送环节的短板,助力阿里完成了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的战略布局,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的深度融合。
2020年,“万物皆可送”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此时,线上流量增长速度放缓,电商巨头们纷纷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而消费者对即时零售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此背景下,京东举办了以“幸福三公里”为主题的即时零售三公里模式发布会,并公布了即时零售“五年行动计划”。
该计划旨在帮助超过200万家本地中小实体门店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社会提供包括配送员、拣货员、共享促销员等在内的超100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同时联合生态伙伴带动万亿消费,助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而美团为提高拣货效率,于2020年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试点闪电仓模式。这种类似前置仓的模式取得了成功,并实现了快速扩张。截至2024年末,美团闪电仓数量已超过3万个,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0万个。
两年后,京东开始萌生了进军外卖行业的想法。2022年6月17日,时任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京东已考虑进军外卖业务,但当时尚未公布详细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抖音与饿了么达成合作,一度被外界视为美团的有力竞争对手。然而,外卖业务需要强大的物流体系和履约能力作为支撑,抖音在这方面相对薄弱,未能对美团的市场地位构成实质性威胁。
2023年,阿里开始加大马力,加大了对“小时达”业务的投入。
2023年3月,淘宝网发布关于新增《淘宝网“小时达”服务规范》的通知,旨在提升买家的物流到货体验,同时满足商家“同城配送”小时达发货需求。根据该规范,卖家和商品可展示“小时达”服务标识。

图源:淘宝
此外,原本主打次日达服务的天猫超市,也在杭州上线了“半日达”服务,并计划到2023年年底将该服务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国20个城市。
饿了么在2023年也持续加大对即时零售业务的投入。在双11期间,饿了么宣布启动“双百计划”,计划在未来携手100个零售品牌,用两年时间实现业务规模100%的增长。
此时,京东的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业务背后有达达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5月,达达业务全面融入京东生态,原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
2025年1月,京东宣布拟对达达进行私有化,以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业务协同效应。
随后,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领域,与京东零售、京东物流等其他业务形成相互支撑和补充的发展格局。
而这一举措也使得即时零售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升级。
2025年4月15日,美团将“闪购”业务正式升级为独立品牌,并将其置于App首页一级入口,喊出“30分钟送万物”的口号,定位为“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

图源:美团
同日,京东以上线“自营秒送”电商业务、外卖日单量将超500万、招募5万名骑手的强势姿态进行回应。
至此,万亿即时零售赛道正式进入分钟级竞速时代,各家企业将在服务速度、商品种类、用户体验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推动即时零售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显然,在即时零售这场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美团、京东、阿里三大巨头各展所长,积极抢占竞争高地,竞争态势愈发胶着。
美团作为即时零售领域的头部玩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5年4月12日上午,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媒体披露,美团非餐饮品类订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
从2025年一季度整体数据来看,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23%,成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的核心增长点。
美团闪购凭借广泛的合作网络,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美团闪购与超5600家大型连锁零售商、41万本地小商户及570家品牌商达成合作。这一合作规模使闪购业务逐步改变美团对餐饮外卖的过度依赖,业务结构更加多元化。
从用户数据层面分析,美团2024年财报显示,其交易用户数达7.7亿,其中闪购年度交易用户接近3亿。这意味着每3个美团用户中就有1人使用过闪购服务,用户对闪购的认知度和使用频率不断提升,用户心智迁移趋势明显。
然而,美团也面临一些潜在问题。
有媒体指出,美团闪购过度依赖白牌商品,这类商品利润空间有限,毛利率不足15%。为维持市场竞争力,美团长期依赖补贴策略,这种盈利模式在长期可持续性上存在风险,如同建筑在不稳定基础上的高楼,根基的稳固性值得担忧。
京东则在即时零售竞争中另辟蹊径,以“品质外卖”为突破口,精准锁定中产消费群体。同时,京东依托达达平台骑手的运力资源,重点布局一线城市,致力于提升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
不过,京东在即时零售业务上存在明显短板。在本地化供给方面,京东的商品丰富度和供应能力相对不足,导致其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仅为美团的三分之一。这一短板限制了京东在更广泛市场的发展空间,成为其业务拓展的一大阻碍。
于是,我们看到,面对京东和美团的竞争压力,阿里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
阿里首先将“百亿补贴”作为市场拓展的切入点,通过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关注。随后,再构建起强大的品牌合作网络,巧妙规避了“二选一”的竞争风险,形成独特的品牌竞争优势。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与全球知名品牌签订独家即时零售协议。
在业务布局上,淘宝闪购负责统一管理淘系即时零售业务,整合内部资源,提升运营效率;饿了么则专注于运力支持,保障商品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两者分工明确、协同作战,形成完整的业务闭环。
不过,淘宝闪购的业务策略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业务增长目标,还需进一步验证。
即时零售市场犹如一片广阔的海洋,各玩家如同扬帆起航的船只,都想率先抵达成功的彼岸。随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将吸引更多玩家入局。
还是那句老话,未来竞争格局充满不确定性,各家企业谁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目前尚难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竞争加剧,商家、骑手、消费者将拥有更多选择,他们期待行业格局在竞争中实现重塑,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合理的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