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本人造像老照片首被发现 拍摄于圆明园内(组图)
新闻来源: 央视 于2021-02-24 7:09:34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2月24日
乾隆本人造像老照片首次发现
暨圆明园365张老照片发布会
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

一批拍摄于1882年的
圆明园木构建筑老照片
以及玻璃底片
首次公布

1860年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此后
这座皇家园林
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森严
屡遭劫掠
不断被拆、毁、偷、占
逐渐变成了废墟

这些年
圆明园一直致力于
收集整理研究圆明园老照片
力图通过这些照片
研究清代园林
还原当年的皇家园林之貌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之瑰宝
乾隆本人造像老照片首次发现!
今天的发布会上,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刘阳正式向圆明园捐赠了一张正觉寺文殊亭内文殊菩萨全身照,这张照片拍摄于正觉寺文殊亭内,是乾隆本人造像老照片首次被发现。

当年,乾隆皇帝因文治武功卓著,常常被外藩王和外国使臣尊奉为文殊菩萨,乾隆本人也对文殊道场尊崇有加,故在圆明园正觉寺建了一座文殊亭并供奉文殊菩萨。据说,这尊文殊菩萨像是以乾隆皇帝自己的形象为原型建造的。1860年之后,军阀混战时期文殊菩萨像被毁。

△正觉寺文殊亭内文殊菩萨全身照
首次发现的这张老照片上清晰可见文殊菩萨骑青狮像,总高3丈,左右站立两个小童,左为狮奴,右为韦陀,皆高八尺。文殊菩萨像及其背光均为木质包金,狮与两个小童均为五彩拨金,底座是汉白玉石台。该照片为仅存的4张正觉寺山门以内的照片之一,可验证史料记载准确无误,也弥补了学术的空白,对研究、复原正觉寺文殊亭有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
濂溪乐处

濂溪乐处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后面九开间、前面五开间,大殿规模是乾隆时期单体建筑之最。新公布的照片中殿前有一个成年人,通过比例可以计算出建筑的大小和大殿规模。
鱼跃鸢飞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鱼跃鸢飞没有毁于英法联军,而是在1900年毁于战乱。鱼跃鸢飞究竟什么样?此前从来没有任何历史资料。如果未来对鱼跃鸢飞进行考古发掘,这张照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顺木天

在老一辈的专家中,对顺木天这个建筑是否真实存在有着巨大争议。因为此前能找到的乾隆地盘图中,对于顺木天的记录就是一个圈,但这个圈究竟长什么样子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有专家认为它就是一个平台称不上亭子。这张老照片的发现让人们对顺木天的外观一目了然,照片中清晰可见乾隆御笔“顺木天”三个字。
海岳开襟

海岳开襟是圆明园湖心岛上的建筑。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将所有船只烧毁,没法进入湖心岛,所以圆明园所有湖心岛建筑都保存下来。海岳开襟在1900年左右毁于战乱。

老照片中显示海岳开襟是一个二层建筑,但此前档案记录其是一个三层建筑,也就是说在道光或是嘉庆时期对海岳开襟建筑进行了改建。海岳开襟何时改建?为何改建?老照片的发现为未来研究提供了课题。
安佑宫

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角。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安佑宫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几乎保存完好,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到建筑外的汉白玉扶手遭到人为破坏。另一张照片上可以看到,当年安佑宫门口的石麒麟保存完好,这对石麒麟现存于北京大学校园内。
舍卫城

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的舍卫城牌楼已经被毁、值班房也被烧,但城门基本保存下来。

照片放大之后还可以看到城门上的“舍卫城”三个字,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雍正御笔照片。此外,老照片上舍卫城的夹杆石是个孤例,目前为止没有类似遗存。
海晏堂马首

海晏堂马首去年12月1日回归圆明园。此前,圆明园马首最早的资料可以追溯到1985年。今天发布会上展示了拍摄于1884年的马首,将马首最早资料向前提前了100余年。对比照片显示,马首在流失后保存基本完好。
……
这些老照片大多数是
法国人谢满禄于1882年拍摄的
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
每张照片背后蕴藏的
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不可估量
期待这些珍贵的老照片
在未来为我们揭开更多谜题
乾隆本人造像老照片首次发现
暨圆明园365张老照片发布会
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

一批拍摄于1882年的
圆明园木构建筑老照片
以及玻璃底片
首次公布

1860年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此后
这座皇家园林
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森严
屡遭劫掠
不断被拆、毁、偷、占
逐渐变成了废墟

这些年
圆明园一直致力于
收集整理研究圆明园老照片
力图通过这些照片
研究清代园林
还原当年的皇家园林之貌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之瑰宝
乾隆本人造像老照片首次发现!
今天的发布会上,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刘阳正式向圆明园捐赠了一张正觉寺文殊亭内文殊菩萨全身照,这张照片拍摄于正觉寺文殊亭内,是乾隆本人造像老照片首次被发现。

当年,乾隆皇帝因文治武功卓著,常常被外藩王和外国使臣尊奉为文殊菩萨,乾隆本人也对文殊道场尊崇有加,故在圆明园正觉寺建了一座文殊亭并供奉文殊菩萨。据说,这尊文殊菩萨像是以乾隆皇帝自己的形象为原型建造的。1860年之后,军阀混战时期文殊菩萨像被毁。

△正觉寺文殊亭内文殊菩萨全身照
首次发现的这张老照片上清晰可见文殊菩萨骑青狮像,总高3丈,左右站立两个小童,左为狮奴,右为韦陀,皆高八尺。文殊菩萨像及其背光均为木质包金,狮与两个小童均为五彩拨金,底座是汉白玉石台。该照片为仅存的4张正觉寺山门以内的照片之一,可验证史料记载准确无误,也弥补了学术的空白,对研究、复原正觉寺文殊亭有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
濂溪乐处

濂溪乐处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后面九开间、前面五开间,大殿规模是乾隆时期单体建筑之最。新公布的照片中殿前有一个成年人,通过比例可以计算出建筑的大小和大殿规模。
鱼跃鸢飞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鱼跃鸢飞没有毁于英法联军,而是在1900年毁于战乱。鱼跃鸢飞究竟什么样?此前从来没有任何历史资料。如果未来对鱼跃鸢飞进行考古发掘,这张照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顺木天

在老一辈的专家中,对顺木天这个建筑是否真实存在有着巨大争议。因为此前能找到的乾隆地盘图中,对于顺木天的记录就是一个圈,但这个圈究竟长什么样子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有专家认为它就是一个平台称不上亭子。这张老照片的发现让人们对顺木天的外观一目了然,照片中清晰可见乾隆御笔“顺木天”三个字。
海岳开襟

海岳开襟是圆明园湖心岛上的建筑。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将所有船只烧毁,没法进入湖心岛,所以圆明园所有湖心岛建筑都保存下来。海岳开襟在1900年左右毁于战乱。

老照片中显示海岳开襟是一个二层建筑,但此前档案记录其是一个三层建筑,也就是说在道光或是嘉庆时期对海岳开襟建筑进行了改建。海岳开襟何时改建?为何改建?老照片的发现为未来研究提供了课题。
安佑宫

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角。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安佑宫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几乎保存完好,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到建筑外的汉白玉扶手遭到人为破坏。另一张照片上可以看到,当年安佑宫门口的石麒麟保存完好,这对石麒麟现存于北京大学校园内。
舍卫城

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的舍卫城牌楼已经被毁、值班房也被烧,但城门基本保存下来。

照片放大之后还可以看到城门上的“舍卫城”三个字,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雍正御笔照片。此外,老照片上舍卫城的夹杆石是个孤例,目前为止没有类似遗存。
海晏堂马首

海晏堂马首去年12月1日回归圆明园。此前,圆明园马首最早的资料可以追溯到1985年。今天发布会上展示了拍摄于1884年的马首,将马首最早资料向前提前了100余年。对比照片显示,马首在流失后保存基本完好。
……
这些老照片大多数是
法国人谢满禄于1882年拍摄的
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
每张照片背后蕴藏的
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不可估量
期待这些珍贵的老照片
在未来为我们揭开更多谜题
网编:和评 |
|
15 条 | |||
|
|||||
【史海钩沉】【百家论坛】【历史天空】【唯美贴图】【摄影部落】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