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日与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签署稀土合作协议后,特朗普周二与高市早苗签署美日稀土合作协议。

10月28日周二中午,《福克斯商业频道》报道称,当天上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签署了一项协议,以实现两国联盟的“黄金时代”。
当该文件在签署后被展示时,它只有不到一页,但该协议重申了美国将对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征收 15% 的税率的早先框架,并为日本设立一个 5500 亿美元的基金来投资美国。预计高市早苗政府将提供一揽子对美国的投资,包括造船业,以及增加对美国大豆、天然气和皮卡车的购买。
紧接着,特朗普和高市早苗随后签署了第二份协议,该协议制定了确保关键矿产和稀土供应的美日框架,以确保关键矿产和稀土的供应。该协议有几个点值得关注:

首先,该协议表明,5500 亿美元的黄金协议的部分投资资金将用于开发先进技术所需的稀土。
其次,该协议还约定成立了一个联合“快速反应小组”,以发现和修复漏洞并协调关键材料的紧急交付。
第三,根据该协议,日本和美国将简化和加快关键矿产和稀土的许可程序。
第四,美国和日本计划通过使用经济政策工具和协调投资进行合作,华盛顿和东京将探索联合储备安排,并与其他合作伙伴合作加强供应链安全,以加速发展多元化、流动性和公平的关键矿产和稀土市场。
第五,该协议还承诺两国解决外贸扭曲和不公平市场行为。
该协议是特朗普更广泛的亚洲之行的一部分,在签订美日稀土协议之前的10月26日周日,特朗普分别与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签订了稀土合作协议。
毫无疑问,《美日关键矿产和稀土供应保障框架协议》,这是美日在贸易和矿产领域深化合作的标志性事件。与此同时,美国此前一周的10月20日,特朗普还在白宫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署了价值85亿美元的稀土矿产开发协议。而日本与澳大利亚早在2022年就建立了关键矿产合作框架,并在2025年进一步强化。以上这些协议构成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国主导的“朋友圈”供应链模式。
二、日本与美国签订稀土合作协议,日本能够为美国提供什么?

日本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在稀土合作中扮演着关键的“技术与资金桥梁”角色。该协议的核心在于利用日本的加工专长和投资实力,帮助美国构建从矿产开采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供应链。
日本的具体贡献可从资金注入、技术支持、采购承诺和供应链协调四个维度展开。
首先,日本可提供巨额投资资金,直接注入美国基础设施和矿产开发。
根据协议,日本政府将从5500亿美元的双边“黄金时代”投资基金中划拨部分资金,用于美国稀土矿的勘探、开采和加工项目。
根据媒体报道,日本已通过类似机制向澳大利亚的Lynas稀土公司投资,支持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加工厂建设,这一模式可扩展至美日直接合作。预计这些投资将为美国创造数千就业岗位,并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其次,日本提供先进的稀土加工技术和专利。
日本虽无大规模稀土矿,但其在分离、精炼、回收和合金制造方面的技术全球领先,一些技术甚至领先中国。此外,日本还控制着部分高端磁铁生产链。协议中,日本承诺向美国转移相关技术。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和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机构NEDO的介绍,在稀土提纯技术方面,日本部分稀土元素提纯已经达到99.9999%,即6N级,与中国平行,只是量产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
澳大利亚稀土元素提纯达到了99.99%,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对美国稀土技术发展历史的介绍,1950年,美国的稀土元素商业化提炼纯度已经达到了99.99%的4N级,目前MP公司的商业化稀土元素纯度为5N级别。目前澳大利亚LYNAS在马来西亚的稀土工厂,加工全球15%的稀土元素,其纯度在4N与5N之间。此外,日本在稀土回收方面的技术领先于我们。
第三,日本通过采购承诺刺激美国经济。
协议重申美国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15%税率的框架,但日本承诺增加对美国大豆、天然气和皮卡车的购买,这间接为美国矿产出口腾出空间。此外,日本将优先采购美国稀土产品,用于其汽车和电子产业,形成互惠循环。这种“买美国货”策略已帮助日本在美日贸易中获得豁免,换取矿产领域的深度绑定。
第四,日本在供应链协调中提供全球网络。
日本作为“志同道合伙伴”的协调者,将与澳大利亚、欧盟等合作,推动联合储存和多元化市场开发。这包括解决贸易扭曲和不公平行为,如反击大国的稀土出口限制。总体而言,日本的贡献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战略缓冲,帮助美国从“被动进口”转向“主动掌控”。
三、在美日稀土协议中,美国能为日本提供什么?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消费市场,在协议中以“需求拉动者和政策领导者”身份回馈日本。协议强调对等合作,美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市场准入、资源开发机会、政策工具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帮助日本降低地缘风险并优化供应链。
首先,美国提供广阔的市场准入和贸易优惠。
协议框架下,美国维持对日本商品15%税率,但为稀土相关投资豁免关税,这为日本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打开大门。
日本高度依赖稀土用于汽车和半导体产业,美国承诺优先采购日本加工的稀土产品,形成“闭环”贸易。
根据福克斯商业频道的报道,美国出口-进口银行(EXIM)已为美日联合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总额达数十亿美元。这不仅刺激日本出口,还缓解其能源转型压力,如氢能和电动车电池需求。
其次,美国提供稀土资源开发机会。
尽管美国本土稀土矿有限,但协议允许日本参与Mountain Pass矿的扩建和勘探。近期,美国与日本的JOGMEC(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国家投资公司)签署备忘录,共同开发北美稀土项目。
美国还将简化许可程序,加速日本投资项目的审批,包括联合“快速反应小组”用于应急供应。通过此机制,日本可获得稳定原料来源,避免大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冲击。

第三,美国运用经济政策工具强化合作。
白宫声明指出,美国将通过关税壁垒和补贴,打击稀土大国的“非市场行为”,并探索联合储备安排。这为日本提供安全网,例如美国承诺优先保障盟友供应。
第四,美国在安全保障上提供军事与情报支持。
作为日美安保条约的核心,美国将稀土视为国防战略物资,确保日本在供应链中断时的应急通道。这对日本尤为重要,因为其稀土需求80%用于军工和民用高科技。
四、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国主导的稀土供应链中,各自担任什么角色?

美澳稀土协议和日澳稀土协议与美日协议形成“三边闭环”,构建了从上游开采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供应链。三国角色分工明确:澳大利亚主导上游资源供应,日本负责中游加工精炼,美国掌控下游市场与领导协调。这种模式源于Quad(美日澳印)矿产倡议,旨在对抗大国的稀土垄断。
澳大利亚担任“上游资源供应商”角色。作为占全球22%的第三大稀土储备国,澳大利亚提供稀土矿开采和初步浓缩。美澳协议中,美国投资85亿美元开发Lynas和Iluka等项目,包括大规模的股权融资和出口信贷。日澳协议则聚焦供应链框架,日本投资Arafura稀土项目数亿澳元,支持新南威尔士州的矿到港链条。澳大利亚的优势在于清洁开采技术和广阔矿区。预计到2030年,其产量将占全球15%。通过这些协议,澳大利亚从“原料出口国”转型为“战略枢纽”,并受益于美日资金和技术转移。

日本担任“中游加工与精炼领导者”角色。日本无矿,但精炼技术世界一流,控制高端分离和磁铁制造。在日澳协议中,日本提供加工设备和市场准入,推动澳大利亚矿产向日本工厂流动。美日协议则让日本参与美国加工厂建设,如与REalloys的合金供应协议。日本的作用是“瓶颈突破者”,通过专利转移提升三国整体稀土精炼加工效率。
美国担任“下游需求驱动者和联盟领导者”角色。作为占全球需求40%的最大消费国,美国提供市场拉力和政策框架,比如在西方最早向稀土企业提供高于市场价格2倍的保底价保护。美澳协议强调美国国防部采购澳大利亚矿产,美日协议则协调投资工具。
三国协同下,这一供应链目前已经覆盖全球20%产能,预计明年将至少覆盖30%产能。澳大利亚供矿、日本和美国炼化、美国、日本消费,形成“互补三角”,并将这一供应链扩展至欧洲,将最终推动发达国家稀土供应链的独立与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