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最强空空导弹又延迟,还能追上霹雳-15吗?(组图)

近日,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共和党人发布的一份事实清单,揭示了政府停摆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影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号称美军最强空空导弹的AIM260导弹项目已经延迟三个月了。

这款导弹并非普通的武器系统,作为美军新一代空空导弹,它被寄予压制中国霹雳15空空导弹的厚望。

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文件也明确指出:“AIM260对于追赶中国是必要的,因为中国在利用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打击空中重要资产的能力方面,已经显著超越美国。”



【F-22发射AIM-260导弹的渲染图】


根据目前美军公布的信息可知,AIM260导弹的射程将是AIM-120D的两倍以上,即超过200公里,但是弹体尺寸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这意味着该弹在射程上可以追上霹雳15导弹,同时与霹雳15一样,具备极佳的挂载适配性,目前美军的F-22和F-35的弹舱可以使用该弹。

与霹雳15不同的是,AIM260在气动布局上,采用了光杆弹体设计,仅保留尾部四片小型弹翼,不再像AIM120和霹雳15那样,保留中部弹翼。这种设计可使该弹的气动阻力降低30%以上,大幅提升射程和飞行速度。





图:AIM260的气动设计


同时,为了弥补无弹翼缺失的俯仰和偏航姿态控制能力,美军据称在AIM260的弹体中前部配备了姿态控制发动机,这些小脉冲火箭通过从弹体侧面提供少量反推力,实现导弹方向的快速偏转。

这样的设计显著提升了导弹的大迎角机动性和末段可用过载,理论上让敌机更难摆脱。

而在导引头方面方面,AIM260选择了双波段雷达导引头,它比传统雷达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更强,可在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下稳定追踪目标。



图:爱国者3MSE头部的调姿火箭


此外双波段导引头的多目标识别和跟踪能力也非常出色,能够同时对5-8个目标进行识别,并选择最危险的目标进行跟踪。

从设计上来说,AIM260的确非常先进,但要完全压制我军的霹雳15,其实比较难。

霹雳15采用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够优化能量管理,在导弹飞行末段可以二次加速,提升末段飞行能量,进而提升末段的大过载机动能力。

而AIM260据称只是加长了燃料药柱,其很可能仍然是传统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结构,所以它在飞行末段依然和传统中距弹一样,依靠惯性存速飞行。



【航展上展出的PL-15E空空导弹】


其射程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有侧推火箭来增加横向机动能力,但是能量不够,还是限制了它的末段机动能力,相比霹雳15来说,打远距离目标还是弱了。

导引头方面,AIM260的双波段导引头也是相控阵体制,与霹雳15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导引头的性能没有太大差距,同时两弹也都有双向数据链,所以制导方面,两弹应该是持平。

所以综合对比,AIM260的性能应该是可以接近新批次的霹雳15,但不能压制霹雳15。

不过,除了性能之外,AIM260还有一个最大的劣势,那就是时间问题。目前,AIM260的研发进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最初的计划。其最初是计划在2022年形成战斗力,但是直到今年5月,美军才进行该弹的模拟飞行测试。



图:绑在飞机机头进行测试的AIM260

这种测试是将导弹的前半部分装在一架飞机的机头,进行模拟飞行,所以它实际上距离原型弹的独立打靶测试都还有很大的距离,更别说要形成战斗力了。

目前美国政府的停摆,导致该弹的研发时间进一步延迟,外界普遍预测,AIM260可能到2027年都还完不成测试。

此外,AIM260 项目的透明度极低,美国空军拒绝证实延误情况或披露具体进度,这种讳莫如深的态度,反而引发了外界对其技术成熟度的质疑。

而与AIM260相比,霹雳15不仅已经接受了实战检验,而且在AIM260延误的这些年里,必然还进行了多次改进,性能在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正在由地勤人员搬运的AIM-120D空空导弹】

所以AIM260实际上还没服役,就再次被霹雳15拉开差距了。与此同时,外界预测射程达到400公里的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也已在解放军部队服役。

所以,接下来几年里,如果AIM260不能按计划服役,那么美军将不得不继续依赖AIM120D来与中国改进后的霹雳15,以及霹雳17对抗,这就使得美军在空战中处于绝对的劣势。

虽然美军也在尝试通过其他途径,来弥合空战能力的差距,比如将标准6舰空导弹改为AIM-174B远程空空导弹,来实现400公里的超远射程,以求能够与霹雳17对抗。



【挂载于超级大黄蜂机翼下方的AIM-174B超远程空空导弹】


然而,这款导弹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其尺寸过大,无法装入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内置弹舱,因此尚未被美国空军采购,且飞行灵活性也不够,也无法抵御敌方空对空电子欺骗攻击,仅适合打击低速目标。

所以,综上所述,AIM260的延迟已经极大的影响了美军的空战能力建设。如果该弹仍然不能按计划服役,那么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空中力量在与中国空中力量的博弈中,都将处于明显的劣势。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