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篇就撕开了贸易战的遮羞布:美国的步步紧逼非但没让中国低头,反而像拳手一记重拳砸进了棉花堆里。作者那句“中美贸易战可能没有按照白宫的希望发展”,简直是对战略误判的绝妙讽刺——白宫仿佛在下一盘自以为必胜的棋,却发现王牌被对手捏着。
更精彩的是作者对稀土博弈的洞察:“中国没有屈服,而是利用其在稀土领域的垄断,向美国施加压力。”这哪里是贸易战?分明是美国举着关税大棒耀武扬威,中国却悄悄亮出了资源王牌。就像两个剑客对决,一个在明处挥剑如雨,另一个却早已捏住了对方的剑鞘。作者毫不留情地补刀:“贸易战的发展轨迹,正是白宫本该预料到的。”现在才恍然大悟?是不是该去查查视力表?

对于近期中美达成的临时协议,作者表面欢迎实则冷笑。“两国可能已达成一项协议,将那些中国限制措施推迟一年,这一消息值得欢迎。”但笔锋随即一转:“尽管如此,中国的这一招应成为震耳欲聋的警钟。”这哪是和平鸽?分明是倒计时器!一年之后呢?难道指望稀土矿里能自动长出解决方案?
最犀利的当属对西方应对策略的嘲讽。作者形容西方“零敲碎打的努力来打破中国对稀土的扼喉”,活像用玩具水枪救森林大火。要知道稀土可不是普通土疙瘩,它是插在科技王冠上的珍珠,是国防大厦的承重墙。可美国的应对速度呢?堪比树懒考驾照。“中国在稀土加工上的主导地位,已成为地缘政治的定时炸弹”——这话说得客气,要我说,根本就是绑在西方科技霸权腰上的炸药包。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作者翻出2010年的旧账,那时中国一纸出口禁令就让全球产业链抖三抖。十四年过去,美国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文章称,“美国不应需要另一个警告,中国稀土垄断的威胁早已昭然若揭。”
结尾处,作者终于亮出底牌:单打独斗死路一条,抱团取暖才是正道。呼吁西方联手投资稀土基础设施的提议,听着明智却透着无奈——临时搭台唱戏,哪比得上别人经营多年的黄金剧场?更讽刺的是,当西方还在为供应链抓耳挠腮时,中国早已在下一盘更大的棋:白云鄂博矿向外资敞开怀抱,与澳洲Lynas握手言和,这哪是“碎片化努力”?分明是开着航母收编小渔船。
说到底,这场稀土暗战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美国举着制裁清单当令箭,中国轻摇资源折扇见招拆招。当F-35战机的引擎需要稀土点燃,当特斯拉的电池依赖稀土续航,究竟是谁卡住了谁的命门?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个最简单的道理里:当你把别人的退路都堵死时,最好先确保自己站的不是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