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美国海军新闻网发布消息
根据美军发布的详细报道可知,这次坠毁的两架舰载机分别是MH-60R海鹰舰载直升机和F/A-18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
其中MH-60R隶属于第73“战斗猫”海上直升机打击中队,它在当天下午2时45分刚一起飞,就突然坠海了,随后机上的3名机组人员侥幸被尼米兹号上起飞的另一架搜救直升机紧急打捞了回来。

【MH-60R海鹰直升机】
不过还没等尼米兹号上的其他美军收拾完残局,下午3时15分,隶属于该舰第22“战斗红公鸡”舰载打击中队的一架F/A-18F “超级大黄蜂” 双座战机就又出事了。该机弹射失败,飞机坠入海中,两名飞行员成功弹射后也被救回。
这两场间隔40分钟的事故,让尼米兹号的士气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正在进行弹射起飞作业的第22打击中队的F/A-18F战斗机】
虽然,目前美军太平洋舰队对两起事故的原因仍然讳莫如深,但很多军事观察家都认为,这其实是美军多年来积攒的多重隐患叠加的必然结果,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装备老化与维护缺失的暗疾。
“尼米兹”号自1975年服役至今已逾43年,远超最初设计的30年基准服役期。它虽在2001年完成了中期大修,并且在2024年又进行了七个月的维护升级,但舰体与舰载设备的老化损耗仍然非常严重。
另外,出事的F/A-18F战机的平均服役年限也已达到了18年,而MH-60R直升机虽相对较新,但长期在高盐高湿的海上环境作业,零部件腐蚀速度也远超预期。

【2025年4月29日,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抵达菲律宾周边】
美军数据显示,目前其42%的现役战机的服役年限超过20年,37%的舰艇未按计划完成维护升级,所以这次出事的“尼米兹”号航母和其舰载机群正是这一现状的缩影。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杜鲁门”号航母曾因拦阻系统故障,一周内连坠两架 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如今“尼米兹”号又连续发生事故,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美军航母上是否有系统性的问题了。
另外,弹射器与甲板调度的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尼米兹”号配备的蒸汽弹射器已使用了数十年,虽于2024年维护时进行了检修,但蒸汽弹射器固有的密封件老化、压力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根治。

图:先前坠海的大黄蜂舰载机
据推测,这次F/A-18F起飞阶段的事故就很有可能与弹射器的推力异常有关,若弹射初速度不足或突发压力波动,极易导致战机起飞后失速坠海。
而甲板调度的混乱则可能是另一诱因,航母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尼米兹”号进入南海后6天内执行了大量的起降任务,高强度作业让地勤与指挥人员疲于应对。
而比机械故障更致命的,是人员状态的全面透支。“尼米兹” 号自3月26日从西海岸出发后,先在中东执行了长达数月的对胡塞武装的威慑任务,10月17日进入南海后又持续开展高强度军事活动,舰员与机组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休整。
这种疲劳状态直接导致操作失误率飙升,飞行员在持续高压下注意力难以集中,地勤人员对设备隐患的排查也会出现疏漏,双重失误使得事故的发生概率显著提升。

图:杜鲁门号航母撞船后8个月还没修好
而装备与人员的双重困境背后,其实是美军航母体系超负荷运转的系统性危机。当前美军11艘核动力航母中,至少4艘处于维护待命状态,“福特” 级首舰虽已服役但故障频发,而原本计划接替尼米兹号的 “肯尼迪” 号又迟迟无法服役,到今年10月为止,其下水已超过5年,但居然还没有进行海试,服役时间更是推迟至2027年。
所以美军手里能外派部署的航母数量其实已经不足,但是美国维持全球干涉能力的需求却没有减少,所以只能延长现有舰艇的部署时间,同时不断让老舰“超期服役”,“尼米兹”号原本应该在2020年就退役,现在强行延寿到今天已经不容易。
人员疲惫,舰艇老化,出事故的概率就必然增加。可以说“尼米兹” 号的连环坠机就是美军过度透支军事力量的必然反噬。

【与商船相撞后的“杜鲁门”号航母】
这场事故不仅让尼米兹号的最后一次南海部署成为笑柄,更成为美军海上霸权衰退的又一缩影。作为美国海军的功勋舰,尼米兹号曾参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诸多军事行动,如今却在退役前夕以连续摔机这样的尴尬方式落幕,可以说是晚节不保。
从2022年F-35C在南海坠海,到如今 “超级大黄蜂” 与 “海鹰” 接连出事,美军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始终伴随着高风险与低效能。而尼米兹号的惨淡收场也警示世人,霸权野心与实际能力的脱节,终将让扩张者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