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贝森特称,中国将大量购买美国大豆。

彭博社报道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周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与中方副总理何立峰和其他官员进行了两天的会晤后,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将“大量”购买美国大豆。贝森特说:“我认为,当与中国达成的协议公布时,我们的大豆种植者会非常高兴,不仅是本季,未来几年也会如此”。
此前,中国转向购买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大豆,对美国大豆进口接近于清零。
与此同时,根据新华社发布的消息,中国商务部称,与美国在包括农业在内的各种双边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
彭博社称,此举凸显了双方在经历了数月断断续续的紧张局势和尖锐言辞交换后为稳定关系所做的努力。如果得到北京的确认,加大购买美国大豆的承诺将大大缓解美国农民在中国买家本季退出后陷入库存压力的困境。北京在与华盛顿的贸易争端中一直将大豆进口作为主要的筹码,以加强其在最新一轮谈判中的影响力。
中国重新购买可能不会为美国种植者提供太多直接支持,因为中国的压榨商已经获得了充足的大豆供应,可以满足今年和明年部分时间的需求,从而缩小了美国新销售的窗口。
即便如此,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表示,“中国实际上还没有满足12月和1月的所有大豆需求,所以他们仍然确实需要美国产品。我们预计,如果中国想与美国达成良好的协议,就必须恢复这些采购”。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 (Caleb Ragland) 表示,他的团队对贝森特的评论感到鼓舞。拉格兰在一份声明中说:“购买承诺的信号是积极的一步。我们感谢白宫和贸易谈判代表将美国大豆置于讨论的中心,并希望中美将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为我们的农民带来成果。”
从纯粹商业的角度而言,由于中国的大豆需求已经通过对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的采购中基本得以满足,如果恢复从美国进口,可能造成国内大豆供过于求,打压国内豆粕价格,加深本已利润微薄的加工商的损失。
从长远来看,如果中方坚持其多元化战略——加深与巴西等友好供应商的联系,同时扩大国内生产,几乎可以避开美国大豆,并且可能会确保中方不再依赖其主要地缘政治竞争对手来获得对其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的作物。
二、美国财长宣称,中国考虑将稀土出口管控延后一年。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周日还宣布,中方承诺恢复从美国购买大豆的同时,还考虑推迟一年实施稀土出口限制,从而避免美国大幅提高中国商品关税。
彭博社在报道中说,10月初中国宣布将扩大对稀土的出口管控措施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称,如果中方加强对稀土出口及其提炼所需技术的管控,将从11月1日起对中方商品加征100%的关税。
美国财长贝森特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的立场实际上已被搁置,作为交换,北京方面将推迟对其稀土出口的限制,恢复采购美国大豆。他说:“中国将推迟一年实施稀土出口管控以重新评估形势……我认为,我们已经避免了这种情况” 。
中方媒体在报道贸易代表李成钢介绍马来西亚中美会谈的结果时称,北京和华盛顿已就解决贸易争端达成“初步共识”。
周末,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专机上表示:“我认为我们达成全面协议的机会非常大。”

贝森特发表上述言论之际,特朗普已在吉隆坡开启亚洲之行。周日,特朗普在吉隆坡的东盟峰会上,不仅协调、监督泰国和柬埔寨签署了和平协议,还分别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泰国总理阿努廷、柬埔寨首相洪玛奈签署了贸易协议和关键矿产(稀土)合作协议。
美国用市场换取几个东盟国家的稀土矿产,是10月20日美国与澳大利亚达成了稀土合作协议,10月23日日本国有能源和金属矿产支持组织(JOGMEC)、双日(Sojitz)综合贸易株式会社决定参与美国国防部计划的、美国铝业公司主导的在西澳投资建设一座年产能为100公吨的镓精炼厂项目,同一天日本JOGMEC与美国稀土开发商REAlloys签订协议,宣布结成战略联盟之后,美国在建立独立稀土供应链方面的最新布局。
根据特朗普已经公布的行程,东盟峰会之后,特朗普还将与日本首相和韩国领导人讨论贸易和稀土问题。
三、拒绝购买美国大豆、加强稀土出口管控,都无法一招制敌,但可以造成对方暂时的市场紊乱,因此这两张牌皆可打可收。

在我们宣布拒购美国大豆时,不少人认为这一招将会严重打击美国豆农的收入,进而严重打击特朗普的大豆票仓,令特朗普无法忍受。
在我们宣布对稀土实施出口管控时,以及我们宣布扩大对稀土的出口管控时,也有很多人认为稀土这一招扼住了美国的脖子。美国五年、十年都无法建立独立的稀土供应链,缺了我们的稀土,西方的半导体产业、汽车产业、军工产业、新能源产业就废了,台积电的美国工厂库存的稀土只够用3个月,美国军工企业都没有稀土生产雷达和隐身战机了,特朗普马上就要跪下来求我们了。
事实上,我们的大豆工具、稀土工具,和特朗普的100%关税威胁一样,都无法一招制敌。
比如大豆是农产品,全球的种植面积、产量和需求都是基本稳定的,我们不买美国大豆,一定就需要购买同等数量的巴西、阿根廷大豆,那么原来购买巴西、阿根廷大豆的企业怎么办?肯定只能转身购买美国大豆。只不过市场的供需需要一段时间的自然调整,在这个调整期,我们的大豆工具可以扰乱美国的交易市场。但无法持久,因为调整期一过,全球大豆市场的供求就会重新平衡。

比如稀土,虽然目前我们的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的70%-90%。但稍微有点行业知识和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曾经主导全球稀土供应链的美国,最近30年放弃稀土精炼,只是因为在成本上无法与我们竞争。一旦我们断供了,以他们的技术、原材料、投资和市场需求,恢复稀土精炼并不困难。从四月份开始,三郎就用详实的数据、例子告诉大家,美国牵头的发达国家稀土供应链进展很快,轻重稀土精炼已经完全商业化了,只不过要达到自给自足的产能规模,还需要几个月到十几个月的时间。很多人不信有这么快。
那么大家琢磨琢磨贝森特对媒体表示中方将推迟一年实施稀土出口管控是什么意思?考虑现在西方稀土精炼已有的产能,加上西方企业已有的稀土元素风险库存,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其实可以撑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基本自给自足了?要求我们推迟一年实施出口管控,其实是人家的风险管理而已。涉及那么多家企业能不能开工的问题,特朗普自然不敢冒半点风险。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稀土专家对西方的稀土元素库存、稀土精炼产能的实际水平和产能的扩建情况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立马管控也不太可能导致对手企业停工停产,但对方真的再加100%的关税,对我们的企业生产而言,也会带来严重影响,毕竟我们虽然可以转移出口市场,但转移市场,也需要时间。
所以,我们将大豆牌、稀土牌暂时收回,作为交换,美国也收回100%的新增关税牌,我猜想可能还有11月初到期的24%的暂停关税可能再延期几个月的牌,如此交换,对美方与我方,都是一种各退一步换取时间的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