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Adairs家居连锁的掌门人Elle Roseby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亲历者之一。
作为一家本地零售品牌的领导者,Roseby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家产品的设计不断被这些平台盗用、压价、快速销售。
与此同时,她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沉迷于在Temu和Shein等平台上疯狂下单,享受低价“快时尚”带来的短暂满足,却最终让大把衣物和家居小物在短时间内被当作垃圾扔进填埋场,和成千上万澳洲人每年网购的廉价商品一同被遗弃。
她无奈表示:“我不认为你能让人们完全不再购买Temu或Shein的产品。但我们必须认真面对这些平台正在对国家的回收系统、废物处理以及垃圾填埋系统造成的影响,并对这一切承担起责任。”
“我们在澳洲和新西兰共雇佣了1600人,我们缴税,我们投资设计,我们在供应链中贯彻反现代奴役原则,而这一切都有真实的成本。现在是全新的道德竞赛场,但他们的成本结构,我们不仅无法复制,也根本不愿去模仿。”
本地企业:无法与海外低价平台抗衡
Wesfarmers首席执行官Rob Scott,同样对现状感到担忧。他领导的集团旗下包括Kmart、Target、Bunnings和Officeworks等澳洲家喻户晓的零售品牌。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他痛批不公平的税收与监管制度让澳洲本土企业在竞争中节节败退。
“竞争可以带来价格优势和服务提升,但如果法规和税收制度使部分企业处于劣势,那将意味着更高的消费价格,并威胁到澳洲的就业机会。”
Scott指出,澳洲的税务和监管制度多半在电商时代诞生之前设立,而这无疑让本地全渠道零售商处于劣势,与设在海外、无需承担本地成本的大型电商平台形成不平等竞争。
“这些海外公司可以在低税率地区架设业务结构,而本地商家不仅要交公司税、薪资税,还要承担实体店运作、营业时间限制等各种负担。”
本地企业发起支持澳洲运动:希望政策公平
在商界推动下,一场名为“Back Australia”的全国性运动正在铺开。
参与方包括Westpac、Coles、Bunnings,以及Andrew Forrest、Dick Smith、Katie Page等知名企业家,呼吁各界共同支持本地生产和就业。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Scott曾将旗下电商平台Catch的失败、裁员数百人部分归咎于Temu和Amazon的猛烈冲击,并坦言,是这些平台的威胁让他夜不能寐。
他表示:“我们这些有实体门店的澳洲本地公司,不仅在税务上负担沉重,还受到经营时限的法规限制。而那些大规模的海外电商平台却利用现有制度优势,将本应由本地企业创造的价值转移到海外。”
“我们现在需要一个适用于2025年的公平竞争环境,而不是仍停留在1985年的制度。”
澳洲最大的私营行业所受影响不可忽视
Roseby作为一名拥有丰富零售经验的管理者(曾担任Country Road CEO),对整个零售行业敲响警钟。
零售业是澳洲最大的私营雇主,整个行业年产值高达4,300亿澳元,雇佣了140万名澳洲人。
她警告:Temu、Shein等平台的扩张,已经不仅仅是“竞争者”,而是对整个行业生态造成系统性的破坏。
过去几年,澳洲本土的时尚品牌如Millers、Rivers、Noni B、Katies、Autograph、Crossroads、Rockmans、Wittner等先后倒闭,数千人失业。
业界普遍将此归因于这些海外电商平台通过“不可思议的”超低价格迅速占领市场。
正在面对生活成本上升的澳洲消费者,在诱人的低价面前纷纷投向这些无需遵守本地法规的海外购物平台。然而,这些低价背后,成本是什么?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从消费者角度我也理解,”Roseby说,“我亲身经历过Temu和Shein包裹一箱箱寄到我家。”
“我家有几个孩子,我最大的困扰就是这些产品‘抛弃性太强’。往往两三个月之后就被扔掉。这根本不是可持续,它没有可循环利用的机制,品质超级差,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们根本不受任何管理。”
市场份额激增,冲击不可小觑
澳洲购物者如今每年在Temu、Shein和淘宝上的消费已高达数十亿澳元。
仅Temu一家的年销售额估计已经达到30亿澳元,Roy Morgan Research预计其2025财年销售额将达到约26亿澳元,而去年这一数字还是16亿澳元。Shein的年销售也从去年估算的10亿澳元增长至13亿澳元。
数据显示,自2023年3月Temu进入澳洲市场以来,业务规模已增长13倍,占据澳洲电商总支出的5%;而Shein近两年也保持20%的年增长率,目前占据约2%的网购市场份额。
2024年,Temu成为最受欢迎的免费下载应用App,并持续高居Apple Store热榜。
“你可以看到这些网站已经变成了颠覆行业的力量,”Roseby警告说,“它们的存在正威胁澳洲就业、侵蚀税基,还产生了堆积如山的垃圾。”
她还透露,自家品牌的原创设计不断被这些平台“抄袭”,虽然业内用“复刻”来形容这一行为,不过她指出:“你确实会看到自己的产品被复制,但要举证非常难。”
本地企业需遵守的标准成本高昂,海外平台却可绕道
澳洲本地商企如Adairs,需遵守众多法律法规:产品安全、反现代奴役、ESG、标签标识、合法包装、碳排放披露等,这些都大幅抬高运营成本。
Roseby表示:“我一直在一个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中运营企业,我们欢迎市场竞争,但最重要的是规则应该一致。”
“我们是澳交所上市公司,要向公众报告反现代奴役政策、环保包装、标签、碳排放,还要核算并公开报告Scope 1和Scope 2的碳排放。而Temu和Shein则完全没有承担这些义务。”
批评不是想封杀,而是要公平
行业并不希望政府设置人为壁垒或采取“过时的保护主义”,但希望政府意识到当前制度的不对等将持续侵蚀本地就业和税收。
澳洲零售商协会CEO Chris Rodwell说到:“我们欢迎竞争,它带来创新和更亲民价格,但前提是大家站在同一个赛道上。而现实是,Temu、Shein这些超低价平台根本不受本地监管,我们显然并非在公平竞争。”
他强调,澳洲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安全、环保、可靠性,以及企业是否纳税、是否创造本地就业。他呼吁政府认真检视眼下的不平等环境。
法国祭出重税,澳洲政策或需照鉴
Roseby认为澳洲政府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并参考法国近年来的立法措施。法国已通过法规,对“超快时尚”产品课以额外税负,专门针对Temu、Shein等平台。
“澳洲目前对低价值产品进口非常宽松,这意味着大量物品进入澳洲时几乎没有关税或监管。”
“而法国已经采取行动,为每件这样的产品征税,他们意识到了这真的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