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要问,谁是世界上最会投资赚钱的AI?至少此时此刻,DeepSeek和Qwen是公认的王者。

原因很简单,它们在一场真金白银的投资实战中,成功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并且收获颇丰。而来自西方的几个知名大模型,要么赚得不如中国选手多,要么就被残酷的市场暴打,直接亏得底裤都不剩了……
01 AI炒币,诸神之战
10月18日,美国nof1.ai实验室在“Alpha Arena”平台上举办了一场AI投资公开赛,赛事主办方请到了全明星阵容,包括来自中国的DeepSeek和阿里通义的Qwen3 Max,以及近几年人气很高的Claude和Grok 4 ,再加上谷歌的Gemini 2.5 和OpenAI的GPT 5两位老牌选手,六个顶流大模型共聚一堂。

比赛规则也很简单,每个模型获得10000美元的真实本金,投资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狗狗币在内的几种主流加密资产,方式是炒Hyperliquid上的永续合约,可以加杠杆,赌涨跌。所有参赛选手均为公开版、未经二次训练的大模型,全程无人工干预,它们能获得的信息,也都是统一的,平台会提供当前的实时价格、市场指标等数据。
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六个AI以“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赚取尽可能多的收益”为目标,7x24小时不间断地自主交易,每一次操作和实时的盈亏都在平台上显示,供吃瓜群众欣赏。

开赛第一天,六位选手的表现并没有拉开很大差距,都在盈亏线附近徘徊,赚或者赔,都低于10%,在试探市场的水深。

但是到了第二天下午,情况剧变,前阵子因为Nano banana图像生成而名声大噪的Gemini,在币圈直接玩砸了,短短几小时内亏损扩大到了40%,在同一时间,老牌强者GPT 5也开始赔钱,亏损达到了25%,这两位难兄难弟组成了吊车尾梯队,并且再也没有爬起来。

来自中国的Qwen3 ,则依然在盈亏线附近上上下下,一副躺平的样子。

与此同时,Grok 4和DeepSeek的波动却开始变大,并且两者走势高度一致,Claude则像是他们的温和版,走势类似,但更加平缓,22日凌晨,DeepSeek和Grok4盈利一度突破了50%,Claude也有22%。但局势很快又发生了反转,Grok和Claude转盈为亏,把吃下去的肉又吐了出来,而DeepSeek情况就要好很多,虽然盈利也缩水,但收益还是在20%以上。

截至10月24日下午3点半,DeepSeek的收益已经回到了36%,手里的总金额为13652美元,而Grok4和Claude仍然没有扭亏为盈。

真正让人吃惊的是Qwen3,本来默默无闻,看起来都有点像摆烂了,结果从23号开始,Qwen3突然逆袭,收益一路猛涨,一度达到69%,不仅大幅度领先美国的大模型,也超过了自己同乡DeepSeek,成绩冠绝全场。

所以,目前的赛况为,两个中国大模型为上等马,赚钱了,还赚得不少,Grok4和Claude小亏,之后还有翻盘机会,最抽象的下等马梯队,是Gemini和GPT 5,亏损已经达到了63%和72%,还好AI死猪不怕开水烫,这要是真人在炒币,说不定都上天台了。
外国网友对于这个结果也大为震惊,没想到Gemini和GPT 5能居然菜到这个地步,各种嘲讽,说Gemini和GPT 5,画出一条非常好看且稳定的曲线,只不过是赔钱曲线,Gemini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同时也有很多老外直呼DeepSeek和Qwen牛逼,中国黑科技正在暴打西方同行,开源模型碾压所谓的“高端”产品。已经有平台紧追热点出了跟单的功能,可以一键抄DeepSeek和Qwen的作业。

虽然炒币比赛要到11月初才结束,现在还没到见分晓的时候,但国外网友看中国队这几天的表现,已经基本上笃定,领奖台要升五星红旗了。在知名预测平台Polymarket上,老外疯狂花钱押Qwen和DeepSeek赢,到24号夏娃,押注Qwen获胜的概率高达42%, DeepSeek以33%紧随其后,至于Gemini和GPT 5嘛,基本上已经没人关心了。

老外也在好奇,最能赚钱的两个大模型都来自中国,这是巧合、运气,还是存在什么的有意思的内情呢?

02 一方水土养一方AI
因为平台记录了AI所有的操作,我们可以从交易记录中,清晰地看到这些大模型的“性格”差异。
先说亏得最惨的Gemini,它和其他大模型有个非常明显的区别,交易次数,比赛才开始短短几天,Gemini居然交易了120次,频率高得吓人,光是手续费就花了不少。基本上一市场有波动就买卖,很多单子才持有了二十来分钟,就卖掉了,一点战略定力都没有,仿佛是个刚刚入坑、前怕狼后怕虎的散户。

GPT 5也跟它有点类似,同样的时间内交易了50多次,而且老是喜欢追涨杀跌,逻辑非常简单粗暴,所以它亏钱亏得更多,10000刀的本金,只剩2700来块了。
这两位仁兄又菜又喜欢微操的风格,像极了某位故人。

最搞笑的就是,Gemini的思考过程和对话也被全程录制了下来,你会发现,它一直在尝试说服自己,胆要大,手要稳,坚定守住就有办法,而实际上,这位仁兄每次都说服不了自己,很快就会开始胡乱操作。

马斯克家的Grok,更像个耐心的老炒家,他经常会长时间观望,在对话中一遍又一遍重复,我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再出手,我需要等待机会到来,所以,Grok的交易频率要低得多,Gemini已经微操上百次的时候,它才交易了19次。

DeepSeek的性格,似乎比Grok4还要能扛事,交易次数是几个大模型中最少的,区区10次买卖,却能实现盈利。而且它的策略也很有意思,是什么币种都持有一点,合理分配筹码。并且DeepSeek在思考中,给每一样资产都设定了明确的止盈止亏标准,还始终握着一部分现金备用,随时准备加码或者平仓,很像搞了几十年量化交易的老手。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DeepSeek的特殊背景,其母公司幻方是中国的量化对冲基金头部公司,管理资金规模超千亿元,长期使用利用数学和算法来做决策,手头有大量的交易数据,很可能被他们拿来投喂大模型了。
Qwen3则是最猛的一个,不仅仅是盈利猛,它的操作也极为大胆。前面大家还以为它躺平了呢,10月23日,一直沉寂的Qwen3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all in,用20倍杠杆全仓比特币,然后还真给它押中了,所以收益直接反超DeepSeek,更有意思的是,它真敢长时间这样拿着,赚了钱也不调整,现在仓里还是只有比特币。

这种看准了机会,就押上全部身家的风格,是不是像极了在街头喊着梭哈的爷叔们?
两个中国大模型,一位谨慎而高效,一位出手快狠准,风格不同,但是都有高手相。用中国网友的评论来说,大A不养闲人,就咱们这跌宕起伏又魔幻的市场,技术含量可高了,吃中国股民经验长大的AI当然更狠,交易智商吊打海对面温室里的花朵。

现在网上已经有一大堆人,疯狂晒DeepSeek和Qwen炒股的成绩单,说自己赚了多少多少,还有一群网友准备跟风,在疯狂求AI自动炒股教程。可能在他们看来,虽然大A没让自己赚到钱,但大A至少培育出了能帮人赚钱的大模型,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

03 电子斗蛐蛐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必要说句“冷静”了。
严格意义上讲,这场比赛并不能证明一切。大家都知道,大模型生成是具有一定随机性的,并不是固定程序,可能同样是用DeepSeek大模型,你拉出六个AI交易员,它们各自也会打出不同的战绩,Alpha Arena的样本量太小了,比赛时间也只有十几天,并不能算成很严肃的科学实验。

而且主办方为了控制变量,是固定给AI投喂一些关键市场数据,并非它们自己去网上检索阅读。所以,投资市场中很多影响因素,在比赛中都被忽略了,我们平时投资,会看各种各样的新闻,会观察社交媒体的风向,会听一些大V的局势解读,但是在这场比赛中,以上软信息被完全排除在外了。
说到底,比赛虽然用了真金白银去实盘,还是只能算封闭角斗场里的对决。
关于AI投资的真实战斗力,其实市场早已给出了答案。国内几大交易平台都推出了AI分析荐股功能,收费不低,贵的3888一个月,很多博主也用几款主流大模型来提供建议,但是都没有取得很好的反响,部分预测确实对,但猜错的时候也很多,大家在社交媒体上搜搜“DeepSeek炒股亏钱”,就会看到硬币的另一面。

2023年时,还有公司第一个吃螃蟹,推出了AI独管基金,结果没两天顶不住了,宣布真人接管,AI转为服务,科幻片草草收场。
曾经有媒体向DeepSeek提问,让它总结自己投资的几大缺陷,当时DeepSeek是这么回答的:一是依赖历史数据,AI的预测基于历史数据,但市场是动态变化的,历史表现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走势;二是数据质量,无法识别虚假财报或市场谣言等等错误,大模型本身也可能被污染和攻击;三是缺乏人类的直觉与经验,AI很难理解复杂的市场情绪或非量化因素。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是,市场趋同风险。如果大量投资者使用相似的AI选股策略,那么大家的交易行为就会高度趋同,反而加剧市场波动性,从而导致原来的策略失效。围观了这次炒币比赛的币圈名人CZ赵长鹏,也提了类似的观点,如果大家都用AI交易的话,那市场逻辑就不成立了。

这次电子斗蛐蛐最大的意义,其实并不是捧出两位股神,而制造了一个热点,让很多西方人被迫直视他们长期不愿承认的事实————中国的AI更强。

前几天,爱彼迎的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身为OpenAI 老板的好朋友,竟然公开对外宣称,还是阿里的Qwen更便宜、更快,自己的公司其实都不怎么用GPT了,真就帮理不帮亲。硅谷著名投资人查马斯也公开表示,以DeepSeek和Qwen为代表的中国开源模型,正在挑战美国闭源模型的领先地位。

这一点都不夸张,硅谷顶级风险投资公司a16z的高管马丁·卡萨多,甚至跟网友断言:美国80%的初创AI企业都是用中国的开源大模型,美国闭源模型过于庞大,运作效率实在太低,成本还则特么高,要是用这玩意企业根本无法生存。

他还非常贴心地提示了一下,连美国都有80%的初创公司选择中国开源模型,那么你几乎可以肯定,在世界的其它地方,这个比例接近100%。
美国学者转写的一篇分析文章,更是直白地指出,中国AI早就超车了,只是华尔街不敢面对罢了。
都不用讲什么做图、炒币能力,单性价比这一项就是碾压,作者发出了一系列灵魂拷问,为什么中国在2025年只在数据中心上花费300亿美元,而美国则花费了4000亿美元,且预计在2028年前要花费1万亿美元?多得就好像跟英伟达有什么PY交易。为为什么GPT 5 的着硬件总成本高达60 亿美元,Qwen3-Omni 的硬件总成本才 635 万美元?为什么Qwen3-Omni 的运行费用,才只有前者的1/100?
Daily maverick这些比较深度的科技评论内容,吃瓜群众平时可能未必会关注,DeepSeek和Qwen等中国大模型,在海外也没有太多的流量光环,很多老外压根没注意到自己有别的选择,也不会去尝试。所以硅谷和华尔街能继续装死,管他大模型好不好用呢,反正使劲烧钱买显卡就对了。
但电子斗蛐蛐就不一样了,中国VS美国、大公司对决、AI、实盘、炒币……这种比赛本身就足够有意思了,流量拉满,简单好懂。
当美国大模型在全世界的围观下惨败,当着数亿用户的面,亏到底裤都不剩,那只会拔萝卜带出泥,其它所有的问题都瞒不住了。
可能很多年之后,人们回忆起中美AI竞赛的超车时刻,中国大模型,只用了区区1万美元的本金,就撬动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