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华人吐槽,
澳洲对单身人士,
真的很不友好!
华女花4000澳元找对象,
最后惨遭套路,
澳洲华人男女比例失调,
华人女性找对象越来越难...
01
澳洲要收单身税?!引华人疯狂吐槽
这两天,社交媒体上有个话题特别火,不少澳洲华人都加入了讨论。

图片来源:小红书@Skittlessss
一位网友表示,在澳洲生活,好像一直在被变相收单身税!
1b1b又少又贵又难抢,抢到了房租就占一半的工资,合租又要付出让渡公共空间使用权的代价,苦不堪言。
评论区里有不少单身的澳洲华人附和,不仅是在住房上面,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澳洲对单身人士都很不友好!
很多餐厅不接待一个人,逛超市都是家庭装,周末娱乐都是以家庭或者情侣为单位,很少有商家会为单身人士提供产品...




有网友感叹,澳洲这已经不是变相收税了,是真的明晃晃的交了很多税!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华人在中国的时候可能还没觉得单身难熬,不着急找对象,来了澳洲也开始有了这种想法,而且还很迫切。


甚至评论区还有人询问,有没有靠谱的dating app推荐。


但要说到靠着软件或者中介找对象,这里面的门道可比想象的深多了...
02
华女花$4000找对象惨被割韭菜
在澳洲,找对象竟然也成了烧钱的买卖。
“婚姻里不一定需要爱情,找个人搭伙吃饭就行。” 这句话让在澳洲生活近10年的华人女性Jessica Gu倍感心寒。
为了让家人安心,她花费4000澳元加入一家婚介所,却迎来了一场满心失望的“寻爱之旅”。
35岁的Jessica原本期待着婚介承诺的“优质潜在对象”,毕竟平台上满是情侣成功牵手的案例。
谁能想到,只为见几个男人一面就花掉了4000澳元,最终还惨被套路!

图片来源:abc.net.au
可现实是,整整一年时间里,婚介仅为她介绍了7名男性,其中只有1人符合基本要求。
更让她错愕的是,对方约会三四次就急着追问结婚时间,当她明确表示这段关系无疾而终时,中介竟还劝说她继续相处,理由是 “夫妻无需共同兴趣,下班有个伴吃饭就好”。
让Jessica彻底愤怒的是婚介的虚假营销操作。她与男方仅表示“印象不错、可再联系”,却被中介截图发在社交媒体上宣称“相亲成功”, 妥妥的虚假营销。
而她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小红书上,大量华人女性吐槽澳洲华人婚介的乱象:夸大优质男性条件却约不到、反应迟钝、用“你条件不够好”进行情绪勒索,甚至有中介伪造相亲资料吸引客户。
不过,并非所有通过婚介寻爱的华人都失败了。
在墨尔本的Min Hu就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她花费3000澳元加入一家婚介,收获了满意的结果。
“婚介的效率更高,每周都会给我介绍一两个男生。” Min Hu分享道,在与约10人约会后,中介还会帮她梳理约会经历,明确择偶偏好。
通过线下相亲活动筛选和朋友推荐,她避开了不靠谱的机构,最终找到了合适的伴侣。
但即便如此,Min Hu也坦言 “有些婚介确实不靠谱”,她曾遇到过现实中是情侣,却冒充单身参加婚介线下活动的人。
此外,在澳洲,华人单身群体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严重问题...
03
女多男少性别比例失调
在澳洲,华人女多男少,很多像Gu这样的女性都愿意多花钱在澳大利亚找个伴侣。
澳大利亚统计局2024年数据显示,居住在澳洲的中国出生华人中,男女比例仅为81:100,性别失衡直接导致女性在婚恋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
专家指出,由于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华人女性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会员费才能获得婚介服务。
更严峻的是,年龄和生育能力仍是绕不开的话题。

图片来源:abc.net.au
墨尔本大学文化研究讲师唐凌表示,“很多人重视女性年龄,将其与生育能力、外貌挂钩”,这种观念与华人女性对“同等教育、事业有成”伴侣的高期待形成了尖锐冲突。
婚介行业从业者 Annie Li 对此感受深刻:
华人女性抱着高期望相亲,希望找到匹配的灵魂伴侣,但多数华人男性更看重年龄和外貌,这种选择不匹配是市场最大的矛盾。

图片来源:abc.net.au
即便在这种现状下,很多华人还是会比较偏向于寻找华人做伴侣。
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蔡隽怡博士则从文化角度分析了华人选择同类婚恋的原因:“这不是排外,而是出于归属感。”
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能促进情感交流,在传统节日庆祝、爱意表达等场景中尤为重要,这也是许多华人执着于寻找同胞伴侣的核心诉求。
于是,情况是难上加难。
04
监管缺失与行业乱象
最后再说回澳洲的婚介市场乱象。
为何澳洲华人婚介市场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华人海外移民婚介机构优爱婚恋定制(UR True Love,本文中受访女性投诉的对象并不包括这个婚介)运营总监Ayla Yang道出了核心问题:监管缺失。
在澳大利亚,仅昆州对婚介机构有专项执照和监管条例,维州、新州等主要华人聚居地均无相关要求。

图片来源:abc.net.au
这导致大量小型婚介机构缺乏正当营销能力,为了吸引客户不惜铤而走险,虚假宣传、伪造资料成了行业潜规则。
面对乱象丛生的婚介市场,想要寻找伴侣的华人女性该如何保护自己?
结合真实案例和行业建议,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多方考察,拒绝冲动消费:像 Min Hu 一样,通过线下活动体验、朋友口碑推荐等方式筛选机构,不被单一的成功案例和口头承诺打动。
2. 明确服务条款,留存证据:签订会员合同时,详细确认介绍次数、服务周期、退款政策等关键信息,遇到虚假宣传及时截图留存证据。
3. 理性看待择偶标准:在坚持核心诉求的同时,避免过度理想化,正视市场现状与自身需求的平衡。
4. 关注正规机构:优先选择有资质、运营规范的婚介,避开 “收费高昂却无明确服务内容” 的小型机构。
最后
澳洲已经是公认的对单身人士不友好,
然而在异国他乡寻找爱情本就不易,
婚恋市场的乱象更让这份寻觅多了几分坎坷。
但随着行业逐渐被关注、监管有望完善,
相信更多华人能在坚守自我的同时,
找到真正契合的伴侣。
也希望澳洲能多为单身人士考虑,
减少大家的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