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以诺奖为镜鉴,从日本提前实现反思我们的缺位(图)

内容提要:2025年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公布,日本包揽两席,提前25年实现“50年30奖”目标,国内媒体省略国籍报道意味深长。网络“跳梁小丑”如项立刚借机抹黑诺奖,鼓吹“无用论”,暴露酸葡萄心理。诋毁者多门外汉,双标享受成果却否认价值。本质是中国基础研究弱、文化功利化。我们应培育科学文化,实现从“1到100”到“0到1”原创跃升。

一、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出炉,国内媒体略过获奖者国籍的意味深长。



10月9日,《环球时报》报道了2025年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的公布。这些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被视为全球自然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桂冠。从10月6日至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皇家科学院相继揭晓获奖名单: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Mary E. Brunkow、Fred Ramsdell和日本大阪大学教授Shimon Sakaguchi,他们揭示了免疫耐受机制,对癌症免疫疗法和自身免疫病治疗具有革命性意义;物理学奖颁给美国John Clarke、法国Michel Devoret和美国John Martinis,表彰他们在宏观量子隧穿效应方面的实验突破,推动量子计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化学奖则授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北川进(Susumu Kitagawa)、英国Richard Robson和美国Omar Yaghi,他们开发的多孔框架材料(MOFs)革新了气体分离和存储技术,应用于碳捕获和能源效率提升。



然而,令人意味深长的是,国内通讯社在报道中往往略过获奖者国籍的细节,这并非偶然,因为亚洲唯一包揽两个奖项的国家,竟是邻国日本。

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雄心勃勃的“50年内30个诺贝尔奖”计划,当时被不少人视为“口出狂言”。谁料,2025年仅用25年,日本便提前实现目标。截至目前,日本已获32个诺贝尔奖,其中自然科学领域27个。这得益于日本战后科研投资的持续发力,如文部科学省的“21世纪COE计划”和“顶尖研究基地”项目,累计投入数万亿日元,培养出一代代基础研究精英。



10月8日,化学奖得主北川进现身京都大学记者见面会,罕见地选择出租车而非专车抵达校园。面对闪光灯,他淡然表示:“科研如登山,过程比峰顶更重要。”

这位72岁的教授,研究多孔材料30余年,早年放弃高薪企业职位,投身学术。他的生活简朴到极致:无豪宅、无名车,甚至拒绝学校配车,理由是“出租车更环保,也让我有时间思考”。在日本,这并非孤例。不求奢华,只求专注。这正是他们屡获诺奖的秘诀。

二、项立刚之类的网络“跳梁小丑”:捏造错误言论,抹黑诺贝尔奖的套路。



每年诺贝尔奖公布,中国舆论场如沸腾锅:多数人或为获奖者欢呼,或为缺席惋惜,分析原因,推动科学讨论。这份热情,彰显民族对科学的崇尚。然而,总有少数“低学历网红”如项立刚、毛星火等人,借机抛出捏造、错误、有害言论,鼓吹“诺奖无用论”,抹黑诺奖本质。他们的套路固定:获奖时斥“亲西方走狗”,落选时喊“西方霸权阴谋”。这是利用“爱国”流量收割的网络流氓把戏。这种“中国互联网独有奇观”,年年上演,荒诞却顽固。

项立刚便是典型。2015年,他曾乐观预测“中国拿诺奖是时间问题”。到2025年,他翻脸不认账,语出惊人:“总有一天中国会获得很多诺贝尔奖,这是臆想” 。这些言论被平台算法推广而频频上热搜,却充斥谬误。

以下是他们抹黑诺奖的五大套路:

一是诺奖主要是“发给自家人的”,中国难获奖是因“欧洲俱乐部”排外。

项立刚称,诺奖由瑞典设立,“主要是欧洲人内部嘉奖”,即使中国基础研究超强,也不会颁给中国人;若中国太强,西方或“干脆取消奖项”。

实际上,诺奖虽瑞典主办,但评选由国际专家把关。瑞典本国仅34人获奖,非欧洲的美国以423人遥遥领先,英国143人、德国115人、日本32人、法国30多人。亚洲日本已超法国,这哪里是“欧洲俱乐部”?项立刚深谙流量密码,借“反西方”玩傻子共振,却忽略数据:诺奖表彰全球原创,非国籍壁垒。

二是诺奖是西方意识形态工具,强大中国无需其认证。



这类人宣称:项立刚2024年发文:“诺奖帮不了科技发展,我们不用太当回事……诺奖代表西方政治,中国科技自成体系,不需盖章。”实为诡辩。

现代科技离不开诺奖影响:从屠呦呦2015年获奖的青蒿素到2023年获奖的mRNA疫苗,无数成果惠及全球。中国高铁、手机芯片,也源于诺奖级基础如半导体物理奖。他们享受成果,却否认科学共同体标准。科学靠同行验证,非政治。

“诺奖无用”听似自信,实为回避和诡辩:中国原创少、基础弱、评价官僚化,这是事实。真正自信是承认差距、奋起直追,而非自我麻醉。

三是无诺奖,中国照样生存5000年。

有人酸溜溜地评论诺奖:“诺奖西方玩意儿,我们不稀罕。中国没诺奖也活得好好的。”这种观点类似于高志凯博士的愚人观点“中国活了5000年,大多无美国,也活得好。”

我们不依靠欧美的科学技术成果,难道继续用桐油灯、蒲扇、把脉即可生存?他们不知,自己正享诺奖者及其成果的恩泽。科学教你“屎不可食”,文化或有“多种吃法”——这不是自豪,而是无知。

四是无需诺化学奖,只需研究马列主义。



极端者将对诺贝尔奖的抹黑升级到最高的高度,有人说:“诺奖是文化流毒,我们方向是研究马列人文管理!”他们吹嘘我们有1440多家马列学院,称“学透马列,世界归我”。

可笑的是,中国高校中的科学技术类学院数十倍于马列学院。科技才是人类动力,诺奖虽非唯一,但代表原创巅峰。忽略科学,谈何强国?

五是西方不允许社会主义国家大放光彩。



这类人自嗨:“中国科技进步,诺奖却视而不见,因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事实上,屠呦呦2015年获奖时,正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家;苏联获17个诺奖,多在冷战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源地。

以上的这些奇葩的、抹黑诺奖的言论,应验了邵永灵的一句话:“正能量东西,真假不重要,立场第一。”

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诋毁诺贝尔奖的“狐狸”们是些什么人?



著名报人刘亚东对此评论十分精彩!他说,诺贝尔奖公布之际,总有键盘侠狂吠不止,像寓言中吃不到葡萄的狐狸,不仅酸溜溜称“葡萄是酸的”,还往藤上撒尿,污蔑全球葡萄架“散发恶臭”。

这“酸葡萄心理”注入行为艺术,自卑裹上“爱国”外衣,收割流量。全球科研者视诺奖为灯塔——屠呦呦熬白鬓角,失败190次提取青蒿素;杨振宁、李政道破宇称不守恒,创杨-米尔斯方程,70年后仍经典。

键盘侠却发明“万能诡辩”:中国失利,必“西方霸权打压”;莫言、屠呦呦获奖,又骂“资本收买,选亲西傀儡”。这伎俩比化学反应“精妙”——科研需验证,他们只需屏幕敲字煽动。

这些“批判家”多是门外汉:高中化学氧化还原都糊涂,却指点《自然》论文“诺奖不懂真科研”;文学逻辑不通,却贬莫言《红高粱》为“迎合西方审丑猎奇”。如从未下厨的食客,骂米其林“中餐凭啥只三星”——评的是全球水准,你炒菜都糊锅,还装美食家?

最讽刺是“选择性失明”:吃诺奖改良杂交水稻(袁隆平虽未获奖,但领域受诺奖辐射),骂“基础研究不能当饭吃”;刷诺奖半导体手机,发帖“诺奖收割发展中国家工具”;享青蒿素抗疟,嘲“诺奖脱离中国实际”。这“端碗吃肉、放筷骂娘”的赛博版,把双标玩极致——仿佛便利与人类文明无关。



逻辑不止于诺奖:男篮无奥运八强,骂“规则西方定,针对我们”;电影无奥斯卡,扯“审美霸权”。

诺奖如照妖镜:对科学家,映人类智慧海拔——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执着、爱因斯坦相对论突破、屠呦呦古籍灵感与实验室真理。对狐狸,只映狭隘自卑:恨够不到高峰,用谩骂掩“我不行”。如井底蛙骂“太阳刺眼”——错非太阳,是未跳井。

四、专利论文新能源超美,诺奖却仅其百分之一:中国科技的隐痛与出路。



我们常夸中国专利、论文、新能源、电动车超美——2024年专利申请全球第一,论文产出世界第二,光伏电池市占80%,电动车销量超美三倍。可诺奖呢?中国仅1人,仅为美国的四百分之一。为何?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剖析:现代科学是立体架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面向市场开发。三者缺一,科技偏颇。美国20世纪的无线电、计算机、互联网三大发明,源于三管齐下,尤其基础研究重金砸:二战后建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年投数百亿刀,支持“无用”好奇心探索。这奠定原创雪球,后续应用开发滚雪球壮大。



中国短板,正为基础研究与基础学科认知缺失。文化中,我们的科学少为“追求真理、好奇宇宙”,多为“救国救民、振兴中华”。近代转型,更强调实用功利:科学须如陈景润争光、钱学森卫国、袁隆平解饥,否则“非科学”。

所以,我们的科技创新骨子里“应用导向”:国家财力支撑的工程,如高铁、航天,追赶迅猛。但无基础,难逃“局部突破”——别人从0到1原创,我们从1到100迭代。可缺乏基础科学的研究与突破,没了0到1的原,创迭代又如何持续?

中美差距大,但可追。扭转对科学、基础、创造的看法,方缩小鸿沟。路阻且长,需教育界、科学界、社会合力。科技非零和,乃人类灯塔。中国,正需这份清醒
评论人:灯塔路 [♂★★等着注销★★♂]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标题
就是一遍“反思怪”公知文
2025年10月10日21:55
评论人:秋林信步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反思个屁,诺奖评定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局限性,各国真正的顶级生化研究都在军工,全都没有公开,中国在军工上的进步举世皆知,加上本身诺奖就是以西方的标准制定的,必然带有政治色彩,再说基础学科的研究本身就与国家综合国力的上升联系不大,也并不能真的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更多的是靠某些特殊的天才来推动的,并不是国家投入大就能出成果
2025年10月10日22:29
评论人:文学少年 [☆★★声望品衔11★★☆]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现在公知竟敢如此无耻且猖狂了吗?否认颁奖的意识形态偏见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2025年10月10日22:24
评论人:灯塔路 [♂★★等着注销★★♂]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诺贝尔奖
被西方世界鼓吹得“高大上”
其实
就是肯德基麦当劳网球钢琴迪士尼
2025年10月10日22:07
评论人:kiddking [☆★声望品衔8★☆]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这类文章也进步了,至少承认中国在发展,在进步,没那么中国崩溃论了。

2025年10月10日22:06
评论人:灯塔路 [♂★★等着注销★★♂]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2楼:对了
还有“文学奖”这一更加赤裸裸的“意识形态高地”
2025年10月10日22:02
评论人:龙树 [☆中观无畏☆]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放p。
2025年10月11日1:45
评论人:cedarbird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文章没说错 看看评论里这些个玩意又在秀下限了
2025年10月10日22:29
评论人:史前巨混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要反思的是啥时候中国人有自己的诺贝尔奖

2025年10月11日4:15
评论人:0-0_90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中共应该坚持制度自信,放弃得诺贝尔奖的目标。中共摸着美帝过河就是最好的策略
2025年10月11日3:46
评论人:小肥圆嫌二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话说诺贝尔那么牛,有人能回答为啥美国现在的发展有眼可见的陷入停滞或者倒退么?哪个经济学家来解释下?为啥喊中国崩溃四十年了,结果中国越来越好?这谁能解释下?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么多的帝国最终还是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2025年10月11日1:33
评论人:灯塔路 [♂★★等着注销★★♂]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从“黑船来袭”
日本就开始“反思”
“反思”成了“盎撒舔狗奴婢”150年之久
2025年10月10日22:10
评论人:真是太烦人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日本有反思为什么二战失败。
2025年10月10日22:06
评论人:灯塔路 [♂★★等着注销★★♂]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所谓的诺贝尔奖
无非就是“数理化医学经济”这些“技能类别”
再加上“伪和平奖”这一“政治意识形态”
---
“科学+政治”
这就是“资本主义”两大帮凶
2025年10月10日22:01
评论人:颂叹子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活在过去的时光,中国的基础研究早已今非昔比,现在需要积累。
2025年10月11日5:14
评论人:Omeagego2003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诺奖科学类是给自己同伙的,以确保在舆论上是领先的。其它类是给能把他国搞乱的,为控制颠覆他国服务。
2025年10月11日9:28
评论人:耳大叶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以前根本没有觉得什么,现在有感觉了,是进步的标志
2025年10月11日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