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与印度媒体嗅到腥味,迅速将此事渲染为巴基斯坦向美国递出的“投名状”。《印度时报》直言不讳:美国正试图在南亚打造矿产供应链,与印度-伊朗合作的恰巴哈尔港打擂台。路透社则暗示,这或是美巴关系回暖的信号。难道巴基斯坦真要“背叛”老友,转身拥抱新欢?
中国媒体则保持警觉。有分析指出,若帕斯尼港真的建成,无异于在瓜达尔港身旁埋下一枚钉子。北京多年经营的中巴经济走廊,会不会被这条“替代通道”悄然架空?有人甚至断言:此举已触动中国底线,恐将引发新一轮地缘震荡。

巴基斯坦总理访美
但巴基斯坦真会如此短视吗?这个自诞生之日起就活在印度阴影下的国家,比谁都清楚生存的代价。三次印巴战争、无数次边境摩擦,哪一次不是以血的教训收场?直到中国伸出援手,巴基斯坦才终于挺直腰杆——2019年枭龙战机凌空击落印度军机,今年五月中式装备再度扬威,战绩7比0。这些胜利,难道只是偶然?
有人说,国际关系没有永恒的朋友。但若以为巴基斯坦会为一时之利放弃战略根基,未免太小看伊斯兰堡的政治智慧。试想:若真允许美军进驻帕斯尼,巴基斯坦何须遮遮掩掩?若真要“弃中亲美”,又何苦在舆论发酵后急急澄清?
事实上,巴基斯坦的外交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与中国并肩,不代表要对美国关上大门;维护核心利益,也不妨碍开展多元合作。就像一个人既需要坚硬的铠甲,也需要灵活的手腕——这何错之有?
至于那些炒作“中美平衡术”的论调,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当年西方渲染瓜达尔港是“中国军事前哨”,如今又炒作帕斯尼港是“美国战略支点”,可曾拿出过半分实据?地缘博弈场上,谣言往往比真相跑得更快。
说到底,大国棋局中,小国的生存之道在于清醒。巴基斯坦比谁都明白:谁能给它真正的安全感?是隔海相望的超级大国,还是山水相连的钢铁伙伴?答案,早已写在历史的风中。
当阿拉伯海的浪涛拍打帕斯尼的礁石,它见证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合作或背叛,而是一个民族在生存与发展之间的艰难平衡。这场风波终将平息,但博弈永不终结——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寸港口都可能成为命运的转折点,每一个选择都关乎国运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