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带头 要拿五常开刀 废除一票否决?(图)

唐驳虎主笔

临近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公开呼吁对安理会进行改革,摒弃其1945年的“旧格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公开呼吁对安理会进行改革】

他强调:“当今安理会的组成,已经与现代世界格局脱节,其架构仍停留在1945年的旧时代……这不仅会引发其合法性的质疑,更会影响治理效能。”

古特雷斯称自己是“首位持续公开呼吁安理会改革”的联合国秘书长,并表示自己对英国、法国提出的限制五常一票否决权的提案持“支持态度”。

英国和法国提出的提案,其核心就是要限制五常的一票否决权。具体来说,就是在发生大规模暴行、人道主义灾难,比如种族灭绝、战争罪行或者大规模的平民伤亡时,五常不应该轻易动用否决权。

他们提议建立一个机制,当联合国秘书长或者联合国大会多数成员认定出现严重危机时,常任理事国在投票中至少要保持克制,不要动辄动用否决权,把整个安理会绑死在原地。而若要行使否决权,则该国必须证明其正当性。

古特雷斯之所以持续推动安理会改革,是因为如今几乎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古特雷斯之所以持续推动安理会改革,是因为如今几乎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安理会,其任务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它的决议在联合国体系里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强大的法律效力。

但这几年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安理会一次又一次陷入瘫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乌冲突。每一次涉及谴责或者制裁俄罗斯的动议,俄方代表几乎都会毫不犹豫地动用否决权。哪怕有十几个国家赞成,只要俄罗斯说“不”,整个决议就无法通过。

于是出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全世界都在看着战火在乌克兰延烧,但安理会除了开会、吵架、最后不了了之,几乎没办法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再看巴以冲突。从去年到今年,安理会已经多次就加沙地带的局势进行表决。阿拉伯国家提出要求立即停火的决议,美国立刻投了否决票;换成美国起草的文字,强调以色列“自卫权”的决议,其他国家又会投反对票。结果就是大家互相否,最后真正能落地的共识少之又少。


【全世界都在看着战火在乌克兰延烧,但安理会几乎没办法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对饱受战火的那些平民来说,这些政治博弈毫无意义,他们关心的是能不能停火、能不能获得人道援助,可是安理会在关键时刻总是被五常的分歧拖住脚步。

这就是古特雷斯为什么说安理会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普通民众会问:如果安理会连制止大规模战争和屠杀都做不到,那么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新兴国家也会抱怨:安理会根本不能代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声音。比如印度、巴西、南非,还有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日本、德国,这些国家都在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他们觉得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地区影响力,理应在安理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但问题在于,安理会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过不了五常这一关。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要修改安理会的结构,不仅需要联大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持票,还必须经过安理会的同意,并且五常都不能反对。换句话说,改革安理会的前提条件就是五常自己愿意松口。


【安理会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过不了五常这一关】

五常的一票否决权,说白了就是一种“护身符”。只要拥有这个权力,他们在关键问题上就永远不会陷入被动,哪怕全世界都反对,只要自己否决,安理会就动不了他们。

因此,谁会愿意主动放弃手里的最终底牌?

美国和俄罗斯就不用多说了。中国虽然使用一票否决权的次数很少,态度谨慎低调,但从原则上讲,中方也不太可能支持削弱一票否决权,因为这会给未来留下很大的不确定性。

英国和法国之所以敢提出限制否决权的建议,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如今的硬实力和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已经远远不如冷战时期。他们希望通过摆出这种姿态来占据道德制高点,但他们其实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事几乎没办法真正落实。

而古特雷斯这次高调呼吁,其实是在利用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机会,把这个问题再次摆到桌面上。他很清楚,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至少要让全世界重新关注这个议题。

古特雷斯的行动不仅是出于理想主义,也有非常现实的考量。作为联合国秘书长,他要维持联合国的存在感,就必须推动改革。

哪怕是有限度的改革,比如增加几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或者建立某种“否决权说明机制”,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关键是要让全世界看到,联合国并不是一个完全僵化的组织。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