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蒙古的婴儿会被绑起来?捆绑的艺术(组图)

要当好一位蒙古族妈妈,捆绑技术是一门必修课。

胎儿还在腹中时,她的婆婆就会对她进行口传心授。

“你得像捆草一样,把娃娃绑起来。”

“当年我就是这么绑你老公的。”



这听起来有些残忍,但事实就是这样,蒙古族人一生的起点,是从被捆绑开始的。

在他们学会爬行、翻滚、奔跑、骑马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蒙古族婴儿摇篮乌鲁格伊(Ulugyi)上度过的。

有些地方还把乌鲁格伊叫成:炕车,炕车子,悠车子。从名字上就能一窥这种摇篮的主要功能。



这可能是草原上最有人文关怀的一具设备了,它可以让每一位小宝贝都安详入睡。

乌鲁格伊堪称物理安眠器,熟悉了它的宝宝,一靠近它就会开始打哈欠,睡眼惺忪。

有的宝宝刚放上去,还没开始缠绕,就睡着了。



每个蒙古族妈妈都是手艺高超的绳艺师,深谙绳缚的精髓。

她们的捆绑技术早已炉火纯青,随便来一位都可以去国际上参加绳艺比赛,毕竟让她们练手的都是人类幼崽,得精心呵护,绑的时候不能发出太大声响,还得掌控力量和分寸。

稍有不慎,婴儿就会被吵醒。



乌鲁格伊的发明,解决了无数蒙古族母亲的育儿烦恼。

只需要把婴儿放在上面,再用红绳带左右左右进行缠绕,然后打个结,整个蒙古包都安静下来了。

它的形状让人想起神奇宝贝里盛放精灵球的机器,只要把小宝宝放在上面,就能让人感到心安。

几个月大的宝宝要捆扎几个来回,她们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据蒙古族同胞讲述,得把婴儿的双腿捋直了再绑,力道需要拿捏恰到好处,太紧了血液循环不顺畅,太松了两脚随时可能踢开。

就连衣服的薄厚,肩膀要露出多少,都得根据当天的天气来随时调整,不然捂出一身痱子。



有经验的人会在婴儿的屁股下面垫一张尿布,进行双重保护。

而真正的老蒙古族人,则会炒沙土,把温暖的沙土放在乌鲁格伊上,然后再放婴儿,接着再进行包裹和缠绕捆绑,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包粽子。

“看到沙土就好亲切,我记得老人说过,大地是根,孩子多接触泥土少生病。”

“每次铺沙土时想起60岁老父亲背沙土的场景,怀孕后他特地从200公里外的乡下背来沙土。”



不管底下垫的是什么,最重要的环节仍然是捆绑。

一些外地人认为乌鲁格伊更像是刑具,而不是婴儿摇篮。

毕竟这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育儿认知,在社交软件上,不乏有其他地方的妈妈发表疑问:“为什么要把小宝宝进行五花大绑?”

“大人睡觉的时候如果被这样绑着一定很难受,更别说小宝宝了。”



而内蒙古人却不这么认为,一位朋友说:“内蒙孩子80%这么长大的,又直又高的很健康。”

对新生儿来说,捆绑着睡眠最大的好处是能模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可以防止宝宝睡梦中出现惊跳反应,让孩子睡得安稳踏实。

“我老公小时候绝对是这么绑的,现在睡觉就这么笔直。”

“我儿子也是,不绑就睡不好,有时候刚绑上没摇两下就睡了。”



“小时候我也是这么长大的,最初设计是为了方便大人出去时,小孩儿哄睡,绑起来也安全。慢慢就成了习俗,还有入摇篮仪式。刚开始妈妈跟我说时我是拒绝的,觉得这样束缚宝宝,宝宝不舒服,用了以后是真香,防惊跳同时也解放双手,哄睡很方便,宝宝睡的也更久,基本都能睡三个小时或者更久。唯一不足是,有点闷。”

但蒙古族家庭认为这是科学且传统的育儿方式,能培养婴儿规律作息:“传统的不一定是非科学的,现代部分人各种反感,其实是不对的。”



事实上,乌鲁格伊对蒙古族人来说有更深远的意义。

乌鲁格伊是用开花结果的山丁子树制成的,取其子孙繁衍、繁荣兴旺之意。制做乌鲁格伊的一般是年纪较长、老伴健在、子女双全、德高望重的人,以示对孩子的祝福。一般由姥姥家送,但如姥姥家没孩子,则忌送乌鲁格伊。   

有的地方在婴儿出生后七天就开始放入乌鲁格伊。放入乌鲁格伊,要举行摇床宴,有的地方称为祭篮仪式,请亲朋好友参加,并用黄油涂抹乌鲁格伊祝福。祝福女孩美丽聪慧,祝福男孩勇敢顽强。一般在乌鲁格伊前边的挡头上为女孩挂上镜子,为男孩挂上小蒙古刀。   



过去的蒙古族人跟着气候转徙牧场生活,草原上呱呱落地的婴儿,在他们的幼儿时期,待得最久的不是妈妈的怀抱,而是乌鲁格伊。

据《蒙古秘史》第60节载“帖木真九岁,拙赤合撤儿七岁,合赤温额勒赤五岁,帖木格斡惕赤金三岁,帖木伦还在摇车上。”



乌鲁格伊是草原上最早的共享设备,不用扫码,它自然会在生育的家庭之间流通。

这家用完传给下家,下家再传给下家,没准儿过几年又传了回来。有些乌鲁格伊甚至历经几十年,上面躺过兄弟姐妹,甚至是父子。



蒙古族不仅仅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还是一个从小躺在乌鲁格伊上长大的民族。去年还躺在乌格鲁伊上的娃娃,今年突然就跨上了马背。

从草原的蒙古包,到城里的房子,乌鲁格伊托着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族人,陪伴他们在每一个夜晚安详入睡。

巴图说记忆中他在乌鲁格伊上面躺到了四岁,每天晚上都伴随着轻轻的摇晃入睡。

他只记得躺在上面时,就不会哭了,安静得可以听到草原上飘来的风声。
Advertisements
评论人:DDT666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勒紧了会让婴儿有安全感吧。感觉像被紧紧搂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需要做一些研究才能证实。
2025年09月14日21:54
评论人:俺样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小时候老家有风俗习惯,把小孩子的腿捆起来,防止罗圈腿。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发现婴儿的腿张开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到岁数看了,自己就变直了,要啥捆绑?媳妇生完孩子两边的老人各种“坐月子”说教,我都是直接当面掀桌子:按照医生的建议做。产后住院的一个周,都是轻微运动加正常饮食,咋一个周后驱车回家,就得“坐月子”了?
2025年09月14日18:56
评论人:AMONIA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5楼:大扁脸是从小睡硬枕头压出来的。本意是把后脑压扁,这样以后从马背上摔下来存活的机会多一些。副作用就是脸也跟着宽了。过去在中国北方农村常见的名字叫什么板头,板后生的。就是对这一风俗的 记录。
2025年09月14日16:22
评论人:drawde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3楼:以前分農户兵戶獵戶匠戶等,都是把相關基因一代代優化,蒙古等北方漢子沒怎練也比南方人力氣大,解酒能力特強,但說到智力方面只能說勉強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吧,優生學甚至老印的種姓都是政治正確下封印的禁術,和幾百年前火燒日心說沒本質區別。
2025年09月14日11:00
评论人:卫前景 [♀★★声望品衔10★★♀]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这个不一定科学,没人研究对智力有什么影响,不过内蒙古的人感觉不是很聪明,只是感觉
2025年09月14日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