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涨价神话”落幕,中药老字号需要新的叙事。

2025年夏末,中药板块的两份半年报引发行业震动。2025年上半年,片仔癀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81%,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6.22%和17.04%,利润降幅显著大于收入降幅。

图源:片仔癀2025年半年报
这也是片仔癀自2014年以来,首次在半年报中出现营收净利双降,十年高增长神话破灭。
而千里之外的东阿阿胶,同期营收增长11.02%,达到了30.51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10.74%和12.58%,交出了一份傲“胶”的成绩单。

图源:东阿阿胶2025半年度报告
这对曾被并称为“中药双骄”的老字号,正以截然不同的姿态穿越周期——一个困在“涨价依赖症”的旧陷阱里,一个则在转型阵痛中寻找新坐标。
1曾经的“涨价双雄”
靠“稀缺性”编织的增长神话
回溯二十年前,片仔癀与东阿阿胶的崛起路径如出一辙,都以“稀缺原料+传统工艺”筑起护城河,用“限量提价”策略做大蛋糕。
片仔癀的核心原料中,天然麝香采取配给制,由国家统一审批和分配额度,仅有13家企业获得使用资格,牛黄虽可人工合成,但优质天然牛黄的价格早已超过黄金。

这种“资源稀缺性”叠加“国家级绝密配方”的光环,让片仔癀锭剂从2005年的130元/粒,一路涨至2023年的760元/粒,18年间涨幅5倍。

无独有偶,东阿阿胶的阿胶块同样依托“驴皮资源稀缺”叙事,从2006年的每斤不足百元,涨至2019年的峰值近6000元/斤,13年暴涨超60倍,保健食品硬生生成了奢侈消费品。
提价策略一度被奉为“业绩永动机”。
片仔癀的整体销售净利率从2006年的15.43%攀升至2022年的29.02%。
此外,2023年5月份将片仔癀锭剂零售价格上调到760元/粒后,2023年全年,片仔癀的营收规模达到100.6亿元,同比增长15.69%;实现归母净利润27.97亿元,同比增长13.15%。

同样地,2006至2018年,东阿阿胶先后涨价18次,将营收由11亿元带到73亿元,净利润由1.5亿元增至21亿元,其股价也一路高涨,一度被誉为“药中茅台”。
市场对它们的认知也固化成“越涨越买"”的消费符号——在2021年的高光期,片仔癀一度被炒至了高达1600元一粒,东阿阿胶的礼品属性甚至盖过药用价值,成为高端消费的“硬通货”。


2涨价神话破灭
片仔癀价格跌至350元一粒
然而,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月亮圆了就会缺,水满了就会溢出来,啥东西到了极致,都得往回调。
世间万物都是这个理,盛到了头,就要下滑。
2023年5月的最后一次提价,成为了片仔癀的“转折点”。

持续多年的提价策略,不仅最终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也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问题。
自2023年6月开始,片仔癀的存货不断创新高。
2021年片仔癀股价巅峰时期,该公司存货仅有24.38亿,但到了2024年就已经飙升到49.67亿。

片仔癀存货数据
存货积压,片仔癀的价格也遭遇大幅跳水,在2024年底,黄牛回收价跌至500元/粒,而且临期的更是降到了350元一粒。
到了今年上半年,存货更是达到了57.24亿,已经超过了2024全年的存货数据了。
而作为对比,东阿阿胶的存货数据远远优于片仔癀,其眼下存货数据处于历史地位。

东阿阿胶存货数据
经历了2019年的“黑暗期”,在2019年的业绩预告公告中东阿阿胶方面表示,要清库存、严控发货、全面压缩渠道库存数量,避免企业长期良性健康受到不利影响。
如今看来也确实有成效,东阿阿胶的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0.4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57亿元,这四年间实现了43.9%的高复合增长率。
而片仔癀的提价策略失效,本质是消费场景的断裂。

片仔癀长期依赖“治病+礼品”双场景,但未及时拓展新需求(如日常保健、年轻群体养生)。当这两个场景因价格过高而萎缩时,没有新的增长点填补空白。
除此之外,理性消费盛行的当下,大家都是“抠抠搜搜”地花钱,商务活动和礼品消费显著收缩。
片仔癀的高端定位使其对经济周期更为敏感,2024年,高净值人群的个人经济宽裕度方面,比例较2021年骤降29%,而大众消费群体因价格过高无法承接,导致“上下挤压”的局面。

图源: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高净值人群消费心态及行为研究报告2025》
礼品属性弱化、自用需求萎缩,曾经支撑片仔癀增长的“稀缺性+提价”逻辑,以及这场持续20年的"涨价游戏",终于露出了疲态。
3旧引擎熄火
新翅膀难硬
当核心产品的“量价齐升”模式难以为继,片仔癀也开始多元化布局。
目前公司业务包括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化妆品三大板块,但各板块发展都不够理想。
片仔癀对心脑血管用药的布局,始于2020年收购龙晖药业51%股权,意图通过安宫牛黄丸切入心脑血管用药的黄金赛道。
然而,五年过去,这项业务不仅未能复制同仁堂的成功,反而陷入"收入腰斩、盈利崩塌"的困境。

图源:片仔癀2025年半年报
除心脑血管用药外,片仔癀的化妆品与医药流通业务同样陷入“增长受阻”的困境,暴露其在非药品领域的“能力短板”。
在化妆品业务板块上,片仔癀有“皇后”、“金大夫”等品牌,毛利率都很不错,保持在60%以上。

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3.2亿元,同比下降17.01%,占总营收比重仅5.95%,距离形成规模效应还很远。
相比之下,近两年东阿阿胶通过健脑补肾口服液、龟鹿二仙口服液、海龙胶口服液等独家产品,将消费场景从转向男性滋补市场。

财务数据显示,东阿阿胶“皇家围场1619”、“壮本”阿胶肉苁蓉原浆等男士滋补品在内的其他药品及保健品,2024年实现营收2.36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2亿元,且毛利率为66.3%。

图源:东阿阿胶2025半年度报告
而相较于营收、净利润的双降,片仔癀当前更需警惕的是利润质量的系统性恶化。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3.76亿元,同比微降1.56%,但更关键的“净现比”已跌至0.26,这意味着每1元账面净利润,仅能转化为0.26元的实际现金流入,超七成利润滞留于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科目中,形成“账面富贵”的虚假繁荣。

图源:片仔癀2025年半年报
对企业而言,现金流是运营的“血液”,更是抵御风险的“安全垫”。
当账面利润无法转化为真实现金,片仔癀的抗风险能力正被持续削弱:一方面,在医药行业集采深化、原材料(如牛黄)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研发投入、原料采购的资金缺口可能被迫依赖外部融资。
另一方面,债务偿还压力也随之上升——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流动负债已达32亿元,而货币资金仅17.7亿元,流动性风险已从“潜在”走向“显性”。
更严峻的是,若终端价格倒挂与渠道信心崩塌持续,片仔癀可能陷入“利润越亏、现金流越紧、渠道越脆弱”的恶性循环。

图源:上观新闻
当然,尽管连续三年多的价值崩塌,让这个片仔癀这个“药中茅台”几乎被市场遗忘了。
但片仔癀依旧是一家拥有深厚护城河的国药老字号企业,也是唯二市值超千亿的中药企业。
相比东阿阿胶,片仔癀享有独家稀缺品种的优势,在中药市场上几乎无可直接对标的竞争对手。
而阿胶并非一家独有,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往往会偏向更具有性价比的品牌。

4中药老字号
的“价值锚点”
在消费分级与理性回归的新周期里,“涨价逻辑”的边际效用正在递减。
当核心产品的“投资属性”超过“使用属性”,当提价带来的用户流失超过价格提升的收益,所谓的“护城河”反而可能成为“绊马索”。
中药老字号的真正壁垒,从来不是单纯的“稀缺原料”“历史传承”,而是能否在保持传统内核的同时,构建起适应时代需求的“价值创造体系”。

这既包括对原料供应链的精准把控,更包括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洞察;既需要对经典产品的匠心坚守,更需要对新场景、新客群的持续开拓。
5写在最后
中药行业的黄金时代从未结束,但能走多远的,从来不是那些躺在“稀缺性”上数钱的企业,而是敢于打破路径依赖、重新定义价值的企业。
对片仔癀而言,比扭转利润下滑更紧迫的,是重新回答一个问题:当“涨价”不再奏效,企业的下一个“价值锚点”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