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要挽回百万中国游客:放宽签证他们就回来(图)

菲律宾方面高调宣布将对中国游客放宽签证政策,甚至要重新恢复电子签证。

菲律宾旅游部最新宣布,将向中国游客放宽签证政策。这一决定发生在南海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兀。

菲律宾旅游部长马诺洛·萨拉斯公开表示希望“欢迎更多中国游客”,外交部也同步配合声称将“恢复对华电子签证”。



事实上,菲律宾早在2017年就推出过针对中国公民的落地签政策。但当时的落地签有着诸多限制,只适用于“旅游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旅行团成员”等人群,而且申请人需要提前申请,并非真正的“说走就走”。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是菲律宾第二大游客来源国。

那一年有超过130万人次中国游客造访菲律宾,为当地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旅游收益。疫情三年间,菲律宾旅游业遭受重创,现在急需中国游客回来帮助行业回血。



但令人不解的是,菲律宾政府在安全领域的做法却在不断削弱中国游客的信任感。就在宣布签证放宽的同时,菲律宾还在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南海举行代号为“Alon”的大规模军演。

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双轨路线,让人不得不质疑菲律宾外交政策的一致性和诚意。

小马科斯政府似乎试图复制东南亚国家在中美博弈中“左右逢源”的策略,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显得生硬而缺乏协调。

7月,小马科斯专程飞往华盛顿与特朗普举行会晤,希望借助南海议题与美国拉近关系。



同期日本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中,日本商品获得了优惠关税待遇。这种明显的差别对待立即引发菲律宾国内舆论哗然。

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摇摆已经对国家经济造成了实质影响。2025年菲律宾GDP增速降至4.3%,居民收入平均下降12%。在首都马尼拉,甚至出现了民众抗议活动。

为讨好美国,菲律宾不惜牺牲与中国的重要合作关系。

多个中菲合作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被单方面叫停,这些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00亿比索(约合60亿元人民币),涵盖交通、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



中国投资者的撤资导致包括苏比克-克拉克铁路在内的多个重点项目陷入停滞。这些项目原本对菲律宾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菲律宾寻求美日等国替代中国投资的努力至今未见成效。

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的行为,尤其令人质疑其诚信度。1999年,菲律宾以“舰船故障”为由,故意将“马德雷山”号搁浅在仁爱礁上,并长期占据该礁盘。

多年来,中方始终保持克制,双方曾达成非正式共识:允许菲律宾向舰上人员运送生活物资,但必须提前通报并接受检查,严禁运送建筑材料。

然而菲律宾屡次违反协议。2025年6月,其补给船中夹带钢筋和水泥,被中国海警当场查获。8月下旬又试图派遣小艇强行闯关。



正因菲律宾多次违规,中方才不得不加强管控,由此导致近三个月的合规补给中断。

菲律宾方面似乎认为,只要放宽签证政策,中国游客就会蜂拥而至。这种想法低估了中国游客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旅游不仅仅是签证便利和价格优惠的选择,更是一种情感交流和文明互鉴。当菲律宾在安全问题上不断挑动中国神经的同时,游客的信任度也在同步下降。

马尼拉街头的小贩早已学会用中文招揽顾客,长滩岛的酒店员工也记得中国游客的喜好。但菲律宾政府似乎忘了:真诚永远比算盘更能换来信任。



南海的风浪不会因一纸签证政策而平静,中国游客的脚步也不会因表面微笑而重新踏上那片充满矛盾的土地。

当菲律宾真正学会平衡自身利益与地区和谐时,那片美丽海岛才会迎来真正的“旅游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