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们所含的 amatoxin 毒素会在短时间内严重损伤肝脏和肾脏。危险之处在于,患者的症状通常分为几个阶段:起初会出现呕吐、腹痛和腹泻,随后可能进入一个短暂的“假恢复期”,让人误以为情况好转,但毒素仍在持续破坏体内器官,最终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事件发生后,当地媒体不断报道相关进展。一方面是因为涉及人数多,另一方面也因为这是一起典型的“游客事故”。瑞典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这起事件提醒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要保持警惕。医疗专家呼吁公众:不应轻信所谓的“民间经验”,不要通过颜色、形状或气味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这起事件也引发中国游客和旅居海外华人的关注。在欧洲,夏末秋初是野蘑菇生长的高峰期,不少国家都有食用野蘑菇中毒的报道。例如,几年前在波兰和捷克也曾发生过集体中毒案例,部分患者因延误治疗最终丧生。毒蘑菇外观与可食用种类高度相似,加上烹煮并不能破坏毒素,使其成为最具隐蔽性的危险食物之一。
医生提醒,如果怀疑误食有毒蘑菇,应立即前往医院,并尽量携带剩余的蘑菇样本,这将帮助医生更快做出判断。早期救治和支持性治疗对于减少毒素对肝肾的损伤至关重要。


对计划赴欧洲旅行的中国游客来说,学习和了解当地的饮食安全常识,或许比一次“猎奇体验”更为重要。
8名中国游客在欧洲集体菌子中毒!

本周二(8月26日),瑞典北部城市 Kiruna 发生一起蘑菇中毒事件。8名来自中国的游客在当地采摘并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据外媒报道称,此次中毒的8名游客来自一个中国自驾旅行团。事发当天,他们因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被送往 Kiruna 医院,医院在评估情况后迅速启动“应急状态”。
事发次日,医院外的停车场上仍停着四辆挂有中国车牌的汽车。

专业人士表示,瑞典北部的部分区域存在极为危险的毒蘑菇,特别是 Vit flugsvamp 和 Gifthätting 。


Vit flugsvamp 含有强烈的鹅膏毒素(Amatoxiner),摄入后会严重损害肝脏,Gifthätting 则主要攻击肾脏功能。这两种毒蘑菇的毒性极强,食用少量也能导致死亡。
而这次中毒事件的游客,很可能就是误把这些剧毒蘑菇当成可食用菌类,吃进了肚子。尤其是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许多人很难分辨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区别。
目前,8名中国游客已被转移至该地区的其他医院接受治疗。
英国名校被中国留学生吐槽像“流水线”?!

近日,一项关于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求学的研究引发热议,许多中国学生纷纷吐槽英国大学“像流水线”,教育质量下滑等等。

这项研究专门针对51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硕士学习体验进行了深入采访。研究显示,约1/3的受访者认为,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给他们带来了更容易进入名校的机会,但也让他们感到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而2/3的受访者认为,相比中国的高校,英国的入学标准相对宽松,考试和评分标准也较低。“易进易出”成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对英国大学的普遍印象。
这些学生坦言,虽然进入英国的名校似乎比较容易,但课堂上缺乏互动和个性化支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极为薄弱。

此外,由于这群学生来自中国,他们还感到这些课程与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学习习惯格格不入,学校的“全球化”教育体系忽视了学生的多样性和需求。
尽管如此,英国依然是中国学生最热衷的留学目的地之一。
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