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用顿涅茨克换停火 泽连斯基拒绝川普提议(图)

据新华社消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提议俄罗斯和乌克兰直接签署和平协议而非停火协议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6日深夜在社交媒体上说,停火是结束俄乌冲突的关键要素。

泽连斯基在帖文中说,他正为1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与特朗普的会晤做准备,并与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各方一致认为需要在领导人层面进行对话,厘清所有细节,并确定哪些步骤是必要的、可行的”。

泽连斯基同时指责俄方“屡次拒绝停火呼吁”,至今也没有决定停火,缺乏停火意愿,“使局势更加复杂”。他写道:“结束杀戮是停战的关键要素。”

6月25日,2025年北约峰会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双边会晤。图源:视觉中国

泽连斯基的顾问谢尔盖·列先科16日在乌克兰电视节目中说:“我们的立场是,先停火,然后再谈其他。”列先科认为,如果谈判期间战事仍在持续,那么“乌克兰将面临被勒索的巨大风险”。

特朗普16日在社交媒体上提出他对结束俄乌冲突的最新想法,称最佳途径是“直接达成和平协议”,而非仅仅达成停火协议。按照特朗普的最新说法,直接达成和平协议将彻底结束俄乌冲突,而停火协议往往难以持久有效。

马克龙、默茨、斯塔默尚未决定是否赴美

据环球时报援引塔斯社报道称,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英国首相斯塔默将于17日举行磋商,决定是否赴美参与18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谈。报道引述德媒称,最终成行决定需以收到美方正式邀请为前提。

法国总统马克龙(左)、德国总理默茨(中)与英国首相斯塔默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报道称,特朗普虽建议泽连斯基邀请欧洲政要赴美,但截至目前仍未发出正式邀请。欧洲领导人也表示此行需避免“象征性会晤”。法媒称,英法德三国首脑计划举行视频会议,重点商讨“乌克兰和平进程的下一步行动”。

美国总统特朗普16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他18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会晤后,“如果一切顺利”,将安排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美俄乌三方会议。

“俄罗斯有意用整个顿涅茨克换停火,泽连斯基说不”



【文/观察者网 王一】美俄总统会晤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8月16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其他欧洲领导人通话,通报了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谈话的主要内容。

据英国《金融时报》16日报道,特朗普在通话中告诉他们,普京在会晤中要求乌克兰撤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以此作为结束冲突的前提。目前顿涅茨克州还有约30%仍在乌军控制下。而了解泽连斯基的人士称,他不会同意这一要求,但愿意于18日与特朗普讨论领土问题,也可能未来会在美俄乌领导人三方会谈中讨论这一问题。



泽连斯基多次表示,反对“用乌克兰领土交换和平”。 视频截图

4名直接了解会晤情况的人士透露,普京15日向特朗普提出,如果乌克兰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撤出,俄罗斯愿意冻结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前线。一名乌克兰消息人士告诉美国Axios新闻网,美国认为俄罗斯还愿意就哈尔科夫州、苏梅州进行谈判。

同时,普京在会晤中明确表示,俄方没有放弃“解决冲突根源”的核心诉求,即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成为中立国。一位克里姆林宫前高级官员透露,如果这些“根源问题”得到解决,普京在领土问题上可能做出一定让步。

《金融时报》分析称,特朗普会后已将普京提出的要求转达给泽连斯基和欧洲国家领导人,并敦促他们放弃推动与俄罗斯达成停火协议的努力,转而直接寻求永久和平协议。若上述要求被接受,俄罗斯将获得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控制权,目前俄罗斯控制了顿涅茨克70%的领土,几乎控制着整个卢甘斯克。

熟悉泽连斯基想法的人士告诉该报,泽连斯基不会同意交出顿涅茨克,但他愿意18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会晤中与特朗普讨论相关问题,并且也可能在未来与特朗普、普京的三方会谈中进行探讨。

消息人士对英国《独立报》表示,特朗普似乎倾向于接受俄罗斯的要求。两位欧洲高级官员也对美国《纽约时报》透露,特朗普告诉欧洲领导人,他支持通过领土交换来结束冲突,而不是尝试达成停火协议。

当地时间8月15日,特朗普和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会晤,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会谈。这是自2021年6月以来俄美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自2015年9月以来俄总统首次踏上美国领土。特朗普会后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网专访时称,永久和平协议是现在结束冲突的最佳方式,“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大国,而乌克兰不是”。



当地时间8月15日,美俄总统会晤后出席新闻发布会。 视觉中国

据报道,普京也在会后告诉克里姆林宫高级官员们,此次会晤“及时”且“有用”,俄罗斯与美国现在“更接近做出适当的决定”。俄罗斯总统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没有向《金融时报》透露会晤讨论的实质内容,但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且有实质性的对话,使协议更接近”。

这一进展令欧洲领导人深感不安。据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16日的通话中“提醒”特朗普,美国不应重蹈十年前明斯克停火协议的覆辙。

“特朗普急于求成,但普京并不着急。”一名听取了通话简报的欧洲外交官称,在不达成停火协议的情况下,就更广泛的永久和平协议进行谈判听上去“似乎是一个值得称赞的目标”,但要做到“非常困难和冒险”。

与此同时,欧洲多国正在强化对乌克兰的安全承诺。17日下午,一个由30多个国家组成的“志愿联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将举行线上会议,讨论在冲突结束后通过派驻军队的方式来保障乌克兰安全。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和德国总理默茨据报将主持会议。

消息人士向Axios新闻网透露,普京愿意讨论乌克兰安全问题,但反对一支由北约军队组成的安全部队。特朗普在16日的电话会议中表达了对乌克兰安全的支持,但没有详细讨论此事。报道指出,虽然乌克兰希望美国以某种形式参与,但特朗普曾表示,这不会是北约的任务。

预计泽连斯基将在18日与特朗普的会晤中讨论乌克兰安全问题,但Axios新闻网指出,16日的通话“不轻松,似乎对乌克兰极为不利”,下周一的会晤“可能将是又一次艰难的会晤”。
评论人:元非 [♂★反者道之动★♂]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谈一谈欧洲俄乌战争。
 
俄乌战争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属于欧美版块的大变。
 
二战之后的欧洲是欧洲地区这块百战之地的历史延续,美苏这两个二战战争胜利者(无褒贬含义)集团共同终止了二战欧洲主战场的战争,但也同时开启了美苏争霸。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的国家能力与地位达到了历史高点,这个高点却也是美国下滑的起点──美西方集团社会民众经过二战后数十年的世代更替,让美西方社会坚定了“美国人是天选之子”的真理信念,在这个信念之下是美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享受水平达到了人类历史中大型国家的前所未有高的水平──美国需要从全球输入巨量优质生活资料,美国人民变得越来越贪图享受与厌恶劳动。
 
这就让美国的国家属性与美国必须获得全球优质生活资源之间形成了绑定──美国政府必须通过获取全球优质生活资源维持美国社会民众对于美国的国家认同,否则,美利坚“合众国”随时在美国宪法赋予美国各州强大州权的作用下变成“分众国”。
 
美国要顺利获取全球优质生活资源,就必须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秩序结构”,欧洲这个以二战战败国、被美国拯救的二战战胜国为主的地区,成为了这个“美国秩序”的核心成员。
 
随着战后欧洲与全球的复兴,美国与欧洲的国家势差在减小,相当于美国收割欧洲田块的平均亩产量下降了,美国为了维持其获取生活资源总量不降,甚至是适度提高,美国就需要扩大利益来源的面积。
 
从哪里,向哪个方向拓展?一是从欧洲向东扩张,一路掠夺收割苏联的利益空间。二是接纳一穷二白的中国等等亚洲国家成为美国域外工厂。
 
既,美国主导之下的北约持续东扩是不以美国的领导人对苏联的领导人许下的“北约不东扩诺言”约束的必然行动,北约不持续东扩,美国自身的生存就要出问题。
 
美俄矛盾的转折点就是俄乌战争在2022年2月24日爆发。这个转折点的形成有几个前提:①俄罗斯退无可退,忍无可忍。对应到现实就是乌克兰全面投靠西方,从俄罗斯的兄弟变成俄罗斯的敌人,白俄罗斯也岌岌可危。②美国出现了明确的实力颓势。对应到现实就是特朗普1.0发动对中国的除了热战之外的全面战争,中国竟然不仅没有亡国,甚至还压制住了美国的进攻气势,整个美国面对中国陷入战略疑惑与不安之中。普京出席北京亚运会坚定了俄罗斯对于美国国家实力已经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滑落的判断信念。③欧洲如同马克龙所言处于“脑死亡”状态。④俄罗斯的军事自信。俄罗斯在中东参战获得了相当大的胜利成果,让俄罗斯相信自己的军事能力。
 
开战至今已经整整三年半,俄罗斯经历了相当大的曲折过程,现在的俄罗斯在付出了巨大的国家代价之后,已经与三年前的俄罗斯有了改头换面般的变化。①俄罗斯已经适应了目前的战争。②俄罗斯重塑了国家信心。③美国被越来越袪魅。④欧洲仍然是那个除了有“几根搅棍”,再无其它特质的散装欧洲。
 
美国的商人总统特朗普表现出了“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匹配诺贝尔和平奖的美丽特质──其实是因为美国现在必须对欧洲俄乌战争止损。
 
美国的最大竞争者是中国,但与中国竞争必须安定欧洲方面,否则美国对中是真的独力难支。这就是美国推动俄乌战争停战的原因。
 
但是,欧洲面对俄乌战争的感受与想法就与美国的行为产生了矛盾。欧洲除了少数与俄罗斯接近的中小国家,大部分国家的立国合法性是建立在“反苏、反俄”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政治基础之上,形成了整个欧洲现在的经济体系,即,欧洲现在的既得利益者群体一旦失去了反俄的政治支撑,他们的经济利益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某些人会变得一无所有,甚至被新政治格局全面清算。
 
这样一来,要求欧洲现在的掌控力量就俄乌战争向俄罗斯妥协就相当于要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命。
 
俄乌战争还没有到达真正的停战终点,因为欧洲内部还有相当大的战争能量,甚至欧洲之外的世界也不急于让俄乌战争就此落幕,现在最焦急终战的反而是美国。
 
2025年08月17日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