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取消访日,大批日本记者涌进外交部追问(图)

台湾问题上的政治投机,让日本付出了真实的经济代价。

“怎么不惯着我们了?”在8月14日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后不胫而走。当天,大批日本记者涌入会场,追问同一个问题:为何突然取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的访日行程?



不惯着日本,中方对日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的警告,日本终于慌了!

日方误判遭重击日本记者之所以如此困惑,实际源于一周前的政治挑衅。



7月25日,台湾地区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踏上日本国土,与多名日方官员会面并高调曝光所谓的“驻日代表处”。

尽管东京辩称这是“私人访问”,但我方直指本质:日方为“台独”分裂活动搭建了舞台。



中方反应迅速且坚决。中国驻东京大使馆首先发出抗议声明,随后直接取消韩俊部长原定行程。

紧跟48小时内中方连出三记重拳:外交部严词表态、国台办发出警告、亚洲司司长刘劲松紧急约见日本驻华首席公使横地晃。

很显然,对于触碰中方红线,日本政府似乎误判了中国的容忍度!



准确来说,日本政府长期在中日关系上都保持危险的“双标态度”。表面上承诺遵守《中日联合声明》承认一中原则,暗地里却为台湾政客开绿灯。他们精心设计“非官方身份”“地方交流”等话术,企图规避政治责任。

而当林佳龙以“私人名义”踏上日本国土时,东京政客们以为又是一次成功的擦边球。日媒《每日新闻》透露,内阁甚至预判中方会“以大局为重”,抗议几句便息事宁人。



甚至这次窜访的时间点充满政治算计。

彼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双纪念前夕,日本广岛市举行原子弹轰炸80周年仪式时,首次邀请台“驻日代表”出席。这种安排无异于在历史伤口上撒盐。



日本本以为踩踏中方红线,便可无事发生,殊不知,中方的反制精准而迅速!

日本这次确实慌了。

日本“挑衅”失灵



中方反击很直接,取消农业部长访日只是第一张骨牌,日本农水产行业随即陷入恐慌,中国是其高端农产品最大出口市场,占2024年对华农业出口的62%,价值达2780亿日元。

对于中国的强硬,日本政府反应措手不及。外务省官员私下承认,他们原以为中方会像以往一样“出于两国关系考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当中国突然收回合作筹码时,日媒惊呼遭遇“沉重打击”,暴露了其政治投机的侥幸心理。

而这种打击之所以沉重,源于日本当前特殊的经济困境。就在上月,日本被迫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开放大米、牛肉等农产品市场。



如此一来,美国廉价农产品将冲击日本农协垄断体系,这个自民党的传统票仓面临收入锐减危机。

另外东京原计划将中国市场作为“缓冲带”,韩俊部长此行将重启中断四年的中日农业合作委员会,为日本高端农产品争取更大出口配额,同时铺垫稀土、氢能等领域的合作。



只是如今中方取消访问自然是釜底抽薪,直接导致石川县和牛、大分县海鲜等产地的农业合作社濒临现金流断裂。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日本的战略孤立。在日美协议中,日本已接受“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



一旦失去中国支持,其在WTO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更加艰难。同时美国趁机施压日本强化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使日本科技产业陷入“双重绞杀”。

然而中方的反击绝非临时起意。我方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连用三个“不得”划出底线,不得损害中国主权、不得纵容“台独”、不得发出错误信号。



每一句都精准直击日本政府的行为,且将台湾问题的不可交易性强调进外交辞令。

而如今日本走到这一步,也终究是自食恶果。日本对中方的决心存在系统性误判!

今年8月初,日本防卫省宣布将千亿日元无人机采购计划纳入2026年度预算,明确表示要应对“中国军事挑战”。



而这些无人机将配备给陆海空自卫队,模仿俄乌战场上的作战模式。

此外在7月发布的新版《防卫白皮书》中,日本首次使用“有史以来最大挑战”等修饰词将中国列为头号假想敌,并向全国小学分发该文件。



更具危险性的是日本政客的煽动性言论,前驻华大使竟公开鼓吹“积蓄力量,在中国虚弱时给予致命一击”。

更不必说,军事冒险已在海上展开。8月1日至4日,日本渔船“三加丸”擅自闯入钓鱼岛海域,中国海警果断使用水炮依法驱离。



这还不是孤立事件,去年7月,日本驱逐舰以“操作失误”为由侵入中国领海,遭解放军开火警告驱离,此事被日方隐瞒至今。

更具挑衅性的是日本政界鼓吹的“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论调。配合远程导弹研发和在九州、北海道基地的部署,也就是说,日本正构建针对中国的海空封锁体系。



越发的挑衅中方底线,日本便应当料到今天,只是如今日本记者这么着急,终归是日本的依附性发展模式暴露出致命伤。

既无力抗拒美国的安全勒索,又因政治投机丧失对华合作机遇。



只得说,对于中方来说,核心利益没有可模糊的空间,任何试探都将触发精准反制,而如今日本的着急,自然是咎由自取。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