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初150万没换来学位:美国留学最残酷一面(组图)

8月12日,著名演员张静初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美国研究生毕业典礼的照片。

去年她在直播间展现出的活人感学习状态就火了一大把。

如今四个月后就能从美国顶级电影学院AFI顺利毕业,也算是苦尽甘来。

然而辛辛苦苦2年,原以为真的是美国名校的硕士学位到手,哪曾想她只拿到了一个结业证书,一时间舆论四起。

有人说她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学历不可耻,不端不装反而很真实;

也有人说她学费+生活费投入一百多万还混不到一个硕士文凭,无非就是想借名校头衔为以后捞金。

不管外界舆论的争议何在,张静初的求学经历和结果恰恰暴露了美国留学最残酷的一面。

张静初早在20年前就凭借精湛的演技红遍影视圈。

参演的40多部剧中,《门徒》、《唐山大地震》、《孔雀》等等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她甚至早早就拿到了开罗影后,在国际影坛上崭露头角。

演技备受瞩目的很大原因在于,她个人很勤奋努力,并且早前就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期间打下了坚实基础。

毕业后又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补习外语,这也使得她在国际影坛上拥有极大的语言优势。

她就读的学校虽是国内名校,但她身份并不是本科生,而是从北京电影学院化妆班毕业后进入到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大专班学习的。

也就是说兜兜转转好几年,张静初也只是个大专生背景,这也为她现在手握的文凭埋下了伏笔。

经过长期准备,2023年40多岁的她终于考入了美国电影学院AFI导演系。

AFI相当于电影界的哈佛耶鲁,仅提供2年制硕士学位,专业涵盖6个领域,包括导演、电影摄像、编辑、制作、制作设计、编剧专业。

该校每年只招约144名左右的学生,张静初入读的导演系每年也就只招收28名学生。

图源:AFI官网不过AFI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它接受张静初这类没有本科学位的学生,但他们只有资格申请Associate Fellow,毕业时获得的仅仅是结业证书,而非硕士学位。

即便最终拿到的是结业证书,也并非每个人都能顺利申请走这一通道,因为AFI规定能否被录取还取决于申请人在其领域展现出的卓越技能以及满足相关工作年限要求。

可想而知,张静初的实力已经得到了该校的高度认可。

前几天张静初在社交平台坦言,因为大专毕业,只能拿到结业证书,拿不到硕士学位确实会有一点遗憾,但更重要的是这两年的成长和收获。

图源:AFI官网张静初的学历事件让人不由得想起去年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的欧阳娜娜。

她在2018年就考入了这所顶级艺术院校,中途因疫情中断了学习,6年后顺利毕业也没拿到本科学位,只有一个相当于结业证的专业文凭(Professional Diploma)。

不过张静初和欧阳娜娜虽获得的都是结业证,但性质完全不同。

前者是在AFI接受过专业培训,完成了课程要求,但苦于背景限制,无奈止步于此;后者是未修文化课,没达到学士学位要求只能拿毕业文凭而未获得学位证书。

图源:伯克利音乐学院

不管是去年的欧阳娜娜,还是今年的张静初,她们的经历都在说明:美国留学没有容易二字可言。

不了解国际路线艰辛的家庭总说,去国外读书就是在逃避内卷,混个四五年或是两三年而后轻轻松松毕业,顺利拿个名校本科或是水硕,吃遍高薪名企大厂。

但现实远比想象更为残酷,先以张静初自身为例。

决定申请AFI时,她就在线死磕托福,连考三次才过关,入读AFI后,依然时不时在社交平台直播学习,全程几乎不跟粉丝互动交流,只是一味低头学习。

光是去年4月一个月就有15场学习直播,短则三四个钟头,长则10个小时。

有次她直播了接近10个小时,起初精神饱满,对知识充满了征服欲,渐渐地就没了往日的容光焕发,最后直接双眼呆滞,整个人好似被掏空了一般,颇有种活人微死之感。

除了学习,她还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堆积如山的小组作业和拍摄作业等内容,其神态和行为完全跟明星不沾边,妥妥一个受尽学习之苦的在美留子。

图源:微博张静初高强度的学习并非凹学霸人设,而是跟AFI的要求脱不了干系。

能进入AFI的都是行业内很知名或是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面对强劲的对手,竞争压力极大,学习压力也大,很多过来人都称在AFI几乎没有睡觉或是休息的时间。

根据AFI的规定,包括导演、摄影等专业在内的学生第一学年就要创作3部叙述性短片,第二年是主题短片的毕业设计作品。

第一学年的短片制作从找人组队到写剧本、找演员、场地到正式拍摄以及后期制作,每一部短片没有半个月是根本完不成的。

拍片任务重,在这期间还要正常上讲座性质的课程以及实践操作或是workshop课程,结束后还有大量的作业等着。

即便张静初是结业证,她的学习强度也和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是一致的。

日均学习时长都是10小时起步,经常熬夜和同学开会、写作业或是改剧本等,第二天照常早起赶ddl。

有时候四五个项目同时进行,根本顾不上吃饭,休息都是奢侈品。

张静初曾在社交媒体上笑称:“如果第一年的AFI可以活下来的话,以后导演生涯中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它更可怕的了。”

图源:AFI官网实际上,张静初点点滴滴的学习生活,才是美国留子们的真实状态。

不仅仅是艺术类专业院校,就算是在美国综合性大学,3S魔咒(study学习、sleep睡觉、social社交)也照样存在于各种专业学生身上。

人人都想在学习、睡觉和社交三者中雨露均沾,但大量的任务面前,只能三选二,休息往往是大家都会舍弃的一个。

图源:网络美国的一家可穿戴设备公司Jawbone曾对美国137所大学、1.85万名佩戴它们公司腕带的学生进行跟踪并汇总他们的睡眠时间。

其结果显示,越是在顶级的大学,学生的睡眠时间越少,比如在哥大、宾大、斯坦福等校的学生人均是在凌晨1点之后睡觉。

图源:Jawbone有哥大在读学生分享自己在考试周的日程:“前一晚复习莎士比亚到凌晨5点,睡到早上8点起床接着复习一会再去考试,12点结束回到宿舍继续写课后作业,一刻不停打字打了12个小时,赶到晚上12点交了作业,你能想象打字打到手疼的感觉吗?”

为了完成课程或是课后作业,平日里还要阅读各种专业书籍和论文,一学期10本原著书籍是起步,每本轻轻松松都要500页。

如果稍微松懈下,就有可能挂科,一旦多次挂科导致校内GPA太低,就有可能面临学术警告或是停学的风险,严重的可能会被开除。

顶级学府哈佛就曾做过杀鸡儆猴的举动。

2021-2022学年,它一口气给了149人留校察看的处罚,51名因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被退学,4名学生在学术审查后被永久开除,这些数字都创了历年来的新高。

美国大学对学术的严谨度容不得半点质疑,学习不好、还不努力的人根本混不下去!

图源:哈佛大学

美国电影学院2024-2025学年的基础学费是70487美元,其余生活费、交通费等等算在一起,一年得要10.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5万元。

这就意味着,张静初两年的AFI学习,大概花了150万元,最终仅仅买了一张结业证书。

很多人替她感到不值,以她的财力和人脉,如果真想镀金,轻轻松松就能搞个本科学位在手,也不至于在AFI苦熬2年,还没有硕士学位。

图源:AFI官网但现实是,美国名校的学位从来不是靠砸钱就能换来的。

如果真能砸钱,那美国名校学位早就是无数名流或是二代们的囊中之物了。

含着金汤匙出身的欧阳娜娜,5岁半学钢琴,6岁学大提琴,一学就是十几年,中途考级、参加比赛,又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和伯克利音乐学院这样顶级学校就读。

爸爸妈妈姑姑都是圈内人士,人脉广泛,经济实力也远超普通家庭。

但欧阳娜娜依旧在追求学位的路上遭遇挫折,未能如愿拿到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本科学位。

这何尝不在证明,在美国,金钱可能买得来机会,但买不到学位。

即便那些靠砸钱送孩子进入名校的家庭,最后也都吃尽了苦头。

近在香港,很多学历造假或是伪造成绩的内地学生,要么开除、吊销学位,要么监禁数月;

远在美国,2019年最大招生舞弊案闹得沸沸扬扬,大批富豪家庭被起诉,家长声誉受损,孩子被退学开除,这些都是最鲜活的例子。

而那些没被发现的人,在日益严苛的学术审查下,曝光出来只是早晚的问题,所以有钱也无法保证求学之路的一帆风顺,靠钞能力蒙混过关的时代已经结束。

图源:央视网张静初入读后也不是没有想过专升本来补救,但AFI不允许学生这样操作。

原本她还想暂时停止AFI课程,等拿到本科学历后再攻读硕士,但被导师直接给否决了。

一个是实施难度太高。因为如果这种形式,学校要求必须半年内拿到本科学历,但专升本自考最快也要一年多,根本无法达到要求的张静初只好选择乖乖拿个结业证书。

另外一个也是美国大学希望学生是真正对学术有热情、有追求的,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学位。

如果张静初瞅准的就是AFI的硕士学位,她肯定会在入读AFI前完成了专升本,绝不会出现现在这种局面。

但她没有这样做,直接去AFI深造,最核心的还是想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艺术视野。

正如张静初在社交平台分享中所言,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她还是会先来AFI,首先机会难得,其次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她花150万元买到了顶级学府的淬炼、行业人脉的积累、艺术事业的突破,这远比一纸硕士学位更珍贵。

图源:张静初小红书张静初或是欧阳娜娜这类明星的留学经历并不是失败案例,反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留学最真实的模样。

留学从来都不是镀金的捷径,想要砸钱让孩子轻松混个文凭的终局可能是血本无归。

留学的真正的价值在于是否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热爱,并在追爱的过程中抗住高压,获得成长、积累和蜕变。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