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舰跟踪美国无人艇 美媒:战时或吃大亏(组图)

继日媒爆料辽宁舰前出西太期间,日本自卫队曾进行“击沉航母”演习后,美媒又宣称,同样是在中国双航母的西太之旅期间,美国一艘无人艇遭到了055大驱的“跟踪”,最近时只有几米之遥。美方意味深长地警告称,此举风险极大。

(南昌舰)

据美国“突破防务”最新报道,美国无人艇公司“Seasats”透露,在今年6月份山东舰和辽宁舰打击群前出西太平洋的远海实战演习期间,辽宁舰战斗群隶属的055大驱南昌舰和美方一艘无人艇发生了“近距离接触”。

(美国“光鱼”无人艇)

美媒称,这艘名为“光鱼”的无人艇长度为12米,主体由玻璃纤维制造,主要用途是搜集商业和军事情报,美国海军和陆战队都采购了这款无人艇,用于海上情报搜集和作战演练,并多次在欧洲、中东和亚太水域参与演习。事发时,“光鱼”号正进行从美国西海岸到日本的横渡太平洋测试,整个航程约为1.35万公里,从出发到结束耗时历时6个月。

(美国无人艇的航线图)

据报道,美国无人艇在途经关岛西北大约530公里的海域时,解放军的南昌舰突然驶向美国无人艇,并对美方船只进行了长达20多分钟的近距离跟踪监视,根据美方无人艇拍摄的照片,南昌舰高大的舰艏压迫感极强,据称双方最近时只有几米的距离,可以说十分惊险。

(美国无人艇拍摄的南昌舰)

美国无人艇制造商的首席执行官弗拉尼根表示,虽然太平洋十分辽阔,但无人艇和油轮在10公里左右的距离擦肩而过是很常见之事,在南昌舰近距离逼近美方无人艇时,其实并未触发任何干扰警报,也没有向后方进行报告,只是无人艇配备的“自动识别系统(AIS)”公开播报了自身的位置,以免发生意外碰撞。实际上,美方也是事后才发现,无人艇曾经和中国军舰发生了“互动”。

(乌克兰无人艇袭击俄舰艇)

美媒称,美企负责人表示,虽然中国驱逐舰并没有干扰“光鱼”号的活动,只是近距离跟踪表示了“好奇”,但此次遭遇依旧有着巨大风险。他指出,在黑海或中东海域,使用满载炸药的无人艇袭击大型船只的例子比比皆是,此次中美船只的接触中,美方只是一艘价值25万美元的无人艇,但中方却是一艘价值9亿美元的万吨战舰,“这其中的风险严重失衡”。

军事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美国人没有挑明了说,但实际上也已经是“图穷匕见”了,美方认为,假如在战时中国驱逐舰在如此近距离遭遇美方无人艇的话,那么假如造价低廉的无人艇携带有武器或炸药的话,很可能对中国昂贵先进的军舰构成重大威胁,让中国军舰“吃大亏”。因此,美企CEO才会宣称此次遭遇的“风险严重失衡”。

(乌克兰无人艇)

但实际上,美方的言论纯属是自我贴金,美媒的报道很明确,中美此次海上遭遇并非美方无人艇的主动所为,事实上直到事发之后,美方才收到消息,根本没有威胁中方舰艇的机会。按照美媒的说法,南昌舰是主动跟踪了美无人艇20多分钟,这只能说明解放军战舰的警惕性非常高,而且雷达设备十分先进,能够在茫茫大海发现只有10米出头的小船。

(山东舰航母战斗群)

考虑到中国航母就在附近活动,解放军出动战舰对可疑船只进行近距离监控和查证,以确保航母战斗群安全不受威胁,这也是十分稳妥合理的举动,而且,南昌舰既然敢跟踪美方船只,显然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不怕美方玩“幺蛾子”,因此美方所谓“风险极大”的担忧,显然是杞人忧天了。

相距不到10米!055大驱在关岛外海跟踪美国无人艇,长达20分钟!



据美国《突破防务》网站报道,今年6月,中国海军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南昌”号在西太平洋关岛西北约530公里的海域,与一艘美国“Lightfish”(发光鱼)无人艇上演了一场“近在咫尺”的遭遇战。据美国无人艇制造商Seasats公司首席执行官弗拉尼根披露,当时南昌舰对无人艇进行了长达20多分钟的近距离跟踪,最近距离甚至不足10米。虽然事后双方均未发生干扰或冲突,但这一细节背后却折射出中美在西太平洋的海上博弈与技术较量。



▲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

“Lightfish”是一款长约3米、全太阳能电动驱动的自主航行无人艇,最大航速5节,载荷能力约50公斤,可安装通信、电子侦察、光电传感器或声呐浮标等设备。造价约25万美元,可批量布设执行海上侦察、中继通信等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已获得美国海军资助。

这类无人艇的特点是小型化、低成本、长航时,且可以不间断收集情报数据。在美国海军“无人舰队”概念中,这类平台可在敏感海域长期潜伏,充当情报节点或突击平台。然而,它也存在一个天然弱点——态势感知能力有限。一旦缺乏实时监控,便可能在近距离遭遇对手而毫无察觉,这次与南昌舰的邂逅正是典型案例。





▲美国“Lightfish”无人艇与拍摄的055画面

055型驱逐舰是目前中国海军吨位最大、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水面作战舰艇,满载排水量超过1.2万吨,配备有346B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综合电子战系统,以及可探测超低空掠海目标的先进传感器。这次南昌舰能够在茫茫大洋中率先发现并锁定一艘3米长、低反射截面的无人艇,并实施精确的近距离跟踪,凸显了其卓越的海上搜索与目标识别能力。

尤其是在地球曲率限制下,小型海面目标的雷达回波极弱,这种情况下依然能在较远距离发现“Lightfish”,说明055大驱在超低空、微小目标探测方面已具备国际一流水平。这种能力在反隐身、反无人化作战中有重要意义。



▲今年6月中国双航母战斗群的演练路线

从时间与地点上看,这起事件发生在辽宁舰与山东舰双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进行远海实战化训练期间。南昌舰属于辽宁舰编队一员,这意味着当时中国航母编队已经抵近至距关岛不足600公里的海域。

关岛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核心战略前沿,驻有安德森空军基地、阿普拉军港等重要设施,是美军B-1B、B-52、F-22等重要装备的部署基地。若战时,055型驱逐舰可发射对陆巡航导弹、甚至高超音速导弹,歼-15舰载机可在空中提供掩护,实现对关岛的饱和打击。这意味着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已经从第一岛链延伸到第二岛链,美军在关岛的“安全距离”正在快速缩短。

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无人艇事件发生的同一时段,日本航空自卫队在冲绳附近举行了针对航母的攻击演习。演习地点位于钓鱼岛以北、冲绳西侧海域——辽宁舰曾航行的区域。多架F-2战机挂载反舰导弹,演练了“攻击航母”的完整程序。日本政府消息人士承认,这次演习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具有“对中国发出明确信号”的意图。这无疑与解放军双航母编队的西太行动态形成呼应,也反映出美日对中国海军活动的高度敏感。



▲日本进行“攻击航母”演习区域示意图

过去的中美海上对抗更多集中在军舰、军机之间,如今无人化装备的出现,使得情报侦察和反侦察的边界更为模糊。无人艇可以低成本、长时间潜伏在敏感海域,但一旦被捕获,不仅有可能泄露技术机密,也可能暴露部署网络和作战意图。

此次南昌舰的近距离跟踪,既是一次技术侦察,也是一次态势展示——向外界表明中国海军在远洋具备实时发现、接近乃至掌控目标的能力,同时不触碰冲突红线。这种“近而不犯”的行动手法,正是当代海上力量运用的精细化体现。

未来的西太平洋博弈,将越来越多地出现类似这样的“小目标”。无人艇、无人机、无人潜航器等平台将在情报争夺战中扮演重要角色,而055、052D等先进驱逐舰的任务,也不仅是防空反导,还包括反无人化、反隐身和电子战等综合对抗。



▲中国双航母战斗群

对中国而言,这类遭遇既是验证装备性能的机会,也是战略信息传递的节点;对美国而言,则是提醒其在无人化部署中必须考虑对手的应对能力;而对日本等地区盟友而言,这种近距离活动更突显出中方已具备在第二岛链实施存在性巡航与战术压制的现实能力。

此次南昌舰与“Lightfish”的海上“对抗”,看似是一场无害的邂逅,实则是中美在关岛外海的一次静默较量。它告诉我们,在未来的西太平洋,海上对抗将不仅限于大型平台的硬碰硬,更会在无人化、信息化、隐身化的领域展开新一轮较量。而在这场较量中,中国海军显然已经走在了前列。


美媒爆料:055大驱“南昌”舰遭到美国无人艇跟踪监视!中国海军未来如何确保安全?

2025年6月中国海军“辽宁”舰、“山东”舰在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之间实施的双航母“季度脉动”,到了8月居然又有了余波。

根据美国Breaking Defense网站13日报道,在今年6月份,美国一家新兴军火商Seasats公司研制的“Lightfish”无人水面艇,在从美国西海岸圣迭戈横渡太平洋前往日本横须贺的途中,居然在海上遭遇到了正在进行演练的中国海军舰队。“Lightfish”无人艇甚至还跟中国海军的055大型驱逐舰101号“南昌”舰来了个近距离接触,加上亲密“自拍”。

事情的经过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根据美国媒体对Seasats公司的采访,该公司老总表示,他们公司当时正在进行Lightfish无人艇自主航行试验,试验无人艇横渡太平洋。这是一种使用了太阳能动力系统的自主航行无人艇,体量不大,复合材料船壳,电动推进,巡航速度只有几节。

从美国媒体画出来的示意图来看,Lightfish无人艇从圣迭戈出发,走中太平洋路线西进,中间似乎路过了珍珠港,到达关岛附近海面的时候,似乎已经开了50多天。

但是在抵达关岛附近海面后,该型无人艇却有了一个大角度转弯,从原本驶向菲律宾方向转道前往日本冲绳,然后继续北上进入日本近海,最终抵达日本横须贺或者吴港海军基地。全程跑了六七十天,不知道航行全程是利用卫星通讯进行的遥控,还是按照全自主动力模式航行的。

而意外之喜就出现在这第50多天的航行中,等Lightfish无人艇到了日本,Seasats公司开始检查无人艇收集到的信息时,才发现了问题——无人艇配备的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中,赫然出现了一艘大型水面舰艇的舰影。从其舷号101来看,这毫无疑问是中国海军055大型驱逐舰首舰“南昌”舰。

而从时间来看,此时的“南昌”舰正好是在协同中国海军双航母实施军事演习,再从位置来看,据称Lightfish无人艇拍摄到“南昌”舰的位置,在关岛西北方向大约330英里(530千米)的区域,时间地点人物主角都对得上。

我们都知道,6月份的那次演练,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对“辽宁”舰实施跟踪时曾经跟丢了一段时间,期间“想定”中国海军逼近关岛,而此次Seasats公司Lightfish无人艇拍摄下来的照片,照片中出现的“南昌”舰,则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当时中国海军的航母编队演练,已经离关岛非常近了。

当然,按照Seasats公司的说法,他们的无人艇,是在自主航行的过程中,被中国海军首先发现的,然后“南昌”舰还跟在Lightfish无人艇后面开了一段时间,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掉头离开。

随后,Lightfish无人艇则自顾自地接着往日本开,双方谁也没有对对方的正常航行造成影响,也没有做出什么威胁性的动作,短暂并行后双方的第一次接触就这样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

如何评价此次事件

怎么评价055大型驱逐舰“南昌”舰在航行过程中和Lightfish无人艇“亲密接触”?真的如Seasats公司老总说的那样,“南昌”舰跟踪Lightfish无人艇,双方仅进行了友好互动吗?大伊万认为没这么简单。



Lightfish无人艇根本没有Seasats公司老总说的这样人畜无害,咱们随便搜搜,2024年9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弗兰凯蒂上将,曾经发布过一个代号为“项目33”的计划。

该计划服从于拜登政府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希克斯曾经提过的“复制器”计划,也和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的“地狱景观”计划具备较大的重叠性。其主要任务在于强化印太司令部无人水面战、水下战能力,除了常规的火力战和信息战能力,还强调利用无人作战装备强化分布式后勤,分布式频谱战,分布式火力战等,总之是作战理念的全面提升。

在项目33实施的过程中,Seasats公司可没少出力。2024年11月,该公司就和著名的电子设备提供商L3哈里斯公司一起,在美国的“老鸦会”(AOC)上,进行了分布式频谱战(DiSCO)演示,该系统的基本架构是将多个电子战系统利用分布式网络进行连接,而非采用中心式集中式架构,用于实时威胁探测。

在基本工作流程上,由无人艇进行信号侦察,同时将收集到的射频信息上传至云端。而在云端则有L3哈里斯公司编制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射频信号进行快速分析,用人工智能来制定对抗策略,同时依托机器学习能力进行对抗策略的快速迭代。



据称,L3哈里斯公司的这套系统,可以将原本需要数个月才能迭代完成的电子对抗策略,在几分钟内就迭代完成,迅速用于电磁频谱战。同时,在未知信号的检测和分析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效性,是人工智能赋能电子对抗的最新成果。

而L3哈里斯公司所利用的无人艇载具,就是这个Seasats公司研制的Lightfish无人艇。该型无人艇上加装了所谓的紧凑型电子战载荷,用于收集射频信号,上传至云端,后台进行分析,生成对抗策略,对抗过程中,无人艇始终都是重要载体。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Seasats公司的Lightfish无人艇,它真的未必仅仅只是一个无人艇。一方面,从项目33和AOC的实施情况看,可以明确它是有一个模块化载荷舱的,可以携带多种类型的载荷,既然可以携带EW模块,就可以携带EO/IR模块,更可以携带杀伤模块。

二方面,从L3哈里斯公司和Seasats公司合作的情况看,该型无人艇现在最重要的应当是DiSCO项目,也就是实施信号侦察——说白了就是把无人艇放在大洋上,让它自己检测对方的射频信号,检测到之后自主航行过去看,或者给后方的舰载岸基航空兵指示目标。

无人艇的潜在威胁

所以这样一分析的话,Lightfish无人艇,真的这么人畜无害吗?不一定。



首先它这个横渡太平洋就有点门道儿,Seasats公司就没个明确的说法,但是考虑到2024年11月的AOC中的DiSCO演示,是在华盛顿特区近海演示的。

那么2025年6月,Seasats公司是否安排了更新的演示项目,比如横渡太平洋到日本演示,或者横渡太平洋来检验无人航行器的适航性能,就不清楚了。咱们盲猜一个,这二者皆有,既有自主航行试验,又有分布式电磁频谱战的演练。

而所谓的Lightfish无人艇和“南昌”舰的遭遇,Seasats公司也没个明确的说法,大伊万倾向于认为这公司没说实话——大海这么大,要遭遇中国海军的编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何况Lightfish无人艇的航路还出现了诡异的拐弯?

咱的观点,这款无人艇上应当是还有这个所谓的紧凑型电子战模块,所谓的本来的航行目标是日本也不一定是真的,完全有可能是在航行的过程中,搜集到了我们的信号情报,所以靠上去看看我们的大舰队。

而我们则通过AIS船讯发现了Lightfish无人艇,正好也过来看看这艘无人艇。双方接触之后,Seasats公司为了掩护自己的信号情报能力,顺势将无人艇的航行路线转向北方,所以才出现了无人艇本来似乎以菲律宾作为航行目标,却突然转向北方前往日本的情况。

所谓双方意外遭遇,Seasats公司说自己才是被跟踪的一方,事实上都是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的托辞。

不过说到底,不管最后什么情况,美国的这些无人艇,对于我们的威胁已经实实在在的出现了。

你说我们一威武雄壮的大舰队,之前美国海军要在茫茫大海上搜索这么庞大的舰队,得使用反潜巡逻机,电子侦察机来回找,“门特”、“曲棍球”卫星在天上广域搜索,还不一定能找得到。现在就靠满大海撒无人艇,就能找到我们的大舰队。

而无人艇的目标太小,而且信号侦察自己又不发出任何射频信号,我们要找也很难,要不是它自己开了AIS,说不定我们直到最后都不知道这片海域里还有美国佬的无人艇经过。

这么一想的话,事儿就大了!之前我们还说日本海上自卫队没跟得上我们的舰队行动……结果呢,嘿,海上自卫队的跟踪群倒是被我们甩掉了,可是海上居然还有美国无人艇,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所以怎么说呢……目前这个无人作战装备,这个人工智能赋能,对于海战,空战,陆战的逻辑都在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美国海军现在的“地狱景观”计划、“复制器”计划搞的是如火如荼,各种型号的无人艇纷纷开始试验,甚至已经拿出初步成果的情况下,再考虑到我们地缘上本来就不太占优势。是时候奋起直追,利用我们自己的工业化优势AI赋能,尽快超过美国海军的无人艇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