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方的条件与态度
那么,对于俄乌冲突三年半以来意外举行的此次峰会,也对于自2015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访问过美国的普京总统,在双方已经非常明确,就以俄乌冲突为谈判重点的情况下,美国和俄罗斯能提出怎样的条件呢?

而威特科夫访俄后,《彭博社》则表示,俄罗斯已经准备和乌克兰达成永久停火。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怎么个“永久停火”法,《彭博社》倒是没有说明白。考虑到《彭博社》的财经媒体背景,以及放料后原油期货市场的震荡,《彭博社》的消息来源可靠性大伊万认为一般般。

双方停火、承认俄罗斯的领土成果但不承认俄罗斯的主权、取消对俄制裁、长远来看恢复俄罗斯的油气出口、不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也不做北约不东扩的保证……很明显,这个条件是开玩笑呢?

其后,美国媒体开始集中炒作造势所谓的“领土交换”。《彭博社》、《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都刊发了这一消息,同时又加上了诸如乌克兰永远放弃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这边美国在造势,那边乌克兰和欧洲都急眼了。泽连斯基在8日的例行讲话中明确指出,“领土让步不可接受”,同时进一步呼吁美国给俄罗斯施压要求停火。很明显泽连斯基的态度如此强硬,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

而外部因素,泽连斯基现在明显更背靠欧盟。泽连斯基的强硬表态,某种程度上也必然是欧洲的态度。事实上,欧洲现在正在找路子做两件事:其一是要求自己也上桌,全程参与美国和俄罗斯的谈判,或者把乌克兰塞进去。其二是要求在美俄谈判之前,英法德三国加上乌克兰先跟特朗普政府谈一次,确保态度一致。

从这里看,欧洲对于自己的安全焦虑愈发严重,非常害怕自己会被美国和俄罗斯联手出卖。预计欧洲提出的条件会倒退到波兰onet网站的版本,也即乌克兰一再强调的先停火,再谈判,不承认领土主权,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主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何评价威特科夫提出、最近几天美国媒体在不断造势、特朗普则通过放话部分默认的“新版条件”;第二,如何评价美国和欧盟之间的互动,“新版条件”是否有进一步修改变化的可能性;第三,俄罗斯是否会答应威特科夫提出来的这份“新版条件”?

显然,在俄军具备战场优势的情况下,单靠耍嘴皮子就让俄罗斯“停下来”或者“停下来之后再谈起来”,这点条件从根本上来说,就不可能对俄罗斯有任何打动。甚至从军事要素来分析的话,乌克兰不让出斯拉维扬斯克再加上对乌军援的持续,这妥妥的就是乌克兰随时可能实施反攻的配置。
至于别的什么制裁,油气啥的那都是添头,这种提出来可以随时撤回的条款,对本质上没有任何影响。

大伊万认为,相比拜登政府的条件是要优厚许多的,这是可以实实在在减少俄罗斯的战斗损失的,给俄罗斯省了很大的事。即使是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俄军也将夺得乌克兰在顿巴斯最为坚固的防御阵地,直接威慑乌克兰第聂伯河以东的广大土地,甚至具备前出夺取哈尔科夫的条件。
从兵要地志的角度看,这一军事地理学上的优势,甚至可以部分抵消北约后续对乌克兰的持续军事援助。同时,迫使乌克兰放弃还没有丢失的土地(当然,迟早也是要丢掉),这本身就可以被视为北约对俄罗斯做出的让步,第一次通过硬碰硬、硬钢北约,而且还让北约让出土地,可以算俄罗斯的战略胜利。

但是,威特科夫的“新版条件”,是乌克兰和欧盟绝对不可能接受的。其具体原因我们之前已经说了,有乌克兰内部政治斗争因素,有欧盟部分极端反俄分子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因素,也有欧洲自己的安全焦虑——这一安全焦虑有一部分来自于美国可能对欧的战略抛弃,一部分来自于俄罗斯事实上打赢俄乌冲突后的战略威胁。
因此,从现在开始到美俄会谈之前,欧洲和乌克兰必然会竭尽全力对特朗普施加影响力,从要求自己作为棋手上桌,到试图说服特朗普更改条款、对俄强硬都有可能。

当然,以特朗普的个人风格来说,其人太容易吃两套,一是容易被人吹捧、耳朵根一软就开始松口,二是据说太容易受最后跟他说话的一个人的观点影响,欧洲必然会利用特朗普的这两个软肋,对其施加影响力。至于施加到最后会不会导致特朗普的观点又发生变化,威特科夫的“新版条件”会不会出现新的变化不好说。
实际上,欧洲现在也在造势,德国的《图片报》就造势说威特科夫理解错了普京的意思,把普京的“绝不会从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让步”理解了个满拧,也就是已经给特朗普政府更改条款打好了提前量。

而俄罗斯的军事专家、战地记者等人对此不感兴趣。比如最大的osint组织“Rybar”就指出,目前美国的造势只是“信息污染”。而著名军事记者斯拉德科夫大叔则表示,到了这一步,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到底。不然的话,会给乌克兰积蓄力量的时间,十年之后,我们还要再打一遍北约装备的乌克兰。
俄国内还有网络上的一些声音嘲讽普京和特朗普在阿拉斯加谈判的论调,认为这是在对美国屈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国内对这回威特科夫提出来的“新版条件”,认知还是有些分裂的。有些人认为完全可以以这个条件为准见好就收,毕竟兵不血刃就拿下斯拉维扬斯克弧线的诱惑,确实是有点难以抵挡。还有些人认为还是要打到底,不能给乌克兰以任何接受外国军事援助,或者积蓄力量相机反击的机会。
所以,现在你要大伊万来预测,大伊万都觉得难以预测,只能看普京总统自己心里边怎么寻思这事儿了。

而就算乌克兰真的听了特朗普的,撤退了。是先撤退,再解除制裁,还是先解除制裁,再撤退?有明确时间表,有可执行的计划吗?很显然,技术上的问题还得扯皮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必然会有大量变数。

所以,下周五的美俄峰会,我们还是——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