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破防:霹雳15没击落阵风 全世界帮中国说话(组图)

日前,英国媒体路透社发布了一篇文章,首次披露了印巴“5.7空战”的大量细节,其中英媒援引印巴军方官员的消息,表示印度“阵风”战机之所以被巴基斯坦的歼-10CE击落,并非是因为“阵风”性能差,而是因为印度飞行员没有料到霹雳-15导弹的射程这么远,竟然超过200公里,远超公开数据的145公里,因此才会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遭遇滑铁卢。



(霹雳-15E导弹)

然而,路透社的这篇文章却使得印度上下“破大防”。印度多家媒体纷纷发文批驳此文“胡说八道”,声称霹雳-15根本没有这么厉害,从没有击落过印度战机,路透社在内的世界各国媒体实际上都在配合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宣传,帮中国人说话打压印度。

印媒称,英国媒体的说法和印度说法存在重大冲突。印度军方收集霹雳-15导弹残骸的位置显示,这款导弹并没有200公里的超远射程。而且英国媒体并没有公开“阵风”被击落的可信残骸证据或飞行员伤亡情况,因此其报道是“虚假的信息宣传”。



(印度军方公开霹雳-15E残骸)

印媒称,霹雳-15是中国一款先进的超视距空对空导弹,根据中方公开的技术资料,由于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双脉冲发动机,其正面拦截距离可达180到200公里,追击距离可达100到110公里,但即便是按照这一数据,200公里的射程也处于性能包线的边缘,动能和机动性都会降低。

印媒称,出口巴基斯坦的霹雳-15E导弹性能有所降低,按照珠海航展的数据,其最大射程为145公里,追击射程为80到100公里,印度军方回收残骸的地点证实,巴基斯坦使用的是出口版本的霹雳-15E导弹,因此印媒认为,所谓巴基斯坦歼-10CE在200公里外发射霹雳-15导弹击落“阵风”一事是“难以置信”的。



(印度“阵风”战机)

印媒认为,在巴基斯坦空军宣布击落包括3架“阵风”在内的印度战机后,西方国家根本没有听取印度方面的说法,直接采信了巴基斯坦的战报,纷纷炒作巴基斯坦用中国战机和导弹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机。印媒认为,中国显然是想多卖武器,但西方国家为何会“涨中国志气”,印度方面对此十分失望。



军事分析人士认为,不得不说,印度的“巴拉特赢学”确实是已经出神入化,已经发展到自己都深信不疑的等级,印度“阵风”是否被巴基斯坦歼-10CE发射的霹雳-15导弹击落,这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争议了,不论是社交媒体上流出的残骸照片,还是印度军方高级官员和法国、美国情报机构的说法,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阵风”被击落的事实。



(霹雳-15射程“大于等于”145公里)

然而,面对铁一般的证据,印度方面就是“嘴硬”,坚决不承认本方落败的事实,还大肆污蔑中国武器“实战表现差劲”,实际上,印度媒体反驳路透社的所谓“证据”根本不值一提,比如说,印媒宣称霹雳-15E的射程最多145公里,但实际上珠海航展期间的展板上写得清清楚楚,出口版霹雳-15E的射程大于等于145公里,至于大多少就是秘密了。

因此印度军方对公开信息都没有仔细研究,在实战时被直接“打懵”,多架“阵风”被霹雳-15E击落,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媒体还有脸斥责“全世界都帮中国说话”,这显然已经是不知所谓了。



最新披露!印度破防“阵风”被击落全赖中国导弹虚标,PL-15E官方射程145公里实际200+


印度空军被巴基斯坦空军按在地上爆锤、“阵风”战斗机被歼-10CP打爆的“辛杜尔”行动结束仨月后,行动的更多细节因为印度国内的政治斗争,以及西方媒体对细节的持续深挖而被披露。



除了反对党国大党议员在印度国会几次三番确认,有“阵风”战斗机在空战中被击落,《路透社》近期又刊发了一篇对印度空军高层人士的专访,再一次确认了印度空军“阵风”战斗机的损失。



印度空军的描述

只不过,这篇专访中,印度空军官员对“阵风”战斗机被击落因素的描述,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根据英国媒体对印度空军高层的采访,印度空军官员承认了如下几点:

阵风战斗机



其一是坚决否认“阵风”战斗机的雷达遭到了干扰。这个不算奇怪,毕竟是印度空军最为新锐的装备,你要说“阵风”战斗机的雷达面对巴军歼-10CP型战斗机的自卫吊舱都无法做到不被干扰,印度空军的士气是会崩溃的。

当然,至于你非要问为什么“阵风”战斗机雷达在没有被干扰的情况下,对来袭的PL-15E型空对空导弹毫无反应,甚至对战场态势的基本掌握都跟瞎子一样,哈哈哈……就你事多是吧?

苏-30MKI



其二是承认苏-30MKI型战斗机的雷达遭到了干扰。这个倒是不算奇怪,苏-30MKI战斗机配备的N011M雷达本身设计水平就不高,也就落个发射机功率大,接收机和滤波器后台处理器性能都不行。

这套雷达系统在苏-30SM的外贸版本上,根据之前莫斯科航展上的报告,对5平米典型空中目标根据0.75检测概率,截获距离只有120千米多点。这么大的苏-30SM战斗机的机头就这点截获距离,只能说这套雷达系统就是工业垃圾,被干扰的晕头转向不奇怪。

歼-10CE



其实这个什么“阵风”战斗机雷达没有被干扰,苏-30MKI雷达被干扰的妈都不认识,这都是细节了噻,接下来公开的消息才是真正的“重磅消息”。根据印度空军官员们的说法,印度空军之所以在空战中吃了大亏,最大的因素居然是:判断错了PL-15E型空对空导弹的射程!

根据路透社的说法,印度空军战前认为,PL-15E型空对空导弹的射程可能跟AIM-120C7差不多,因此只要跟巴基斯坦空军战机保持150千米的距离,就完全可保无虞了。孰能想到,巴基斯坦空军给你玩了一出不讲武德?



根据巴军自己的通报,巴军的歼-10CP战斗机是在200余千米外发起第一轮拦射的。而印度空军认为,巴军实际开始拦射的距离更远。英国人经过评论后认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距离最远的中远程拦射。

考虑到使用的PL-15E型空对空导弹只是中远程弹,而不是R-37M那种大块头,这次中距拦射含金量无疑更高。



如何看待这篇报道

印度空军真的就这么无厘头?大伊万的观点吧,还真不好说。其实空对空导弹的射程吧,这是一个很玄学的问题:



载机本身的能量状态,载机和敌机的相对位置与运动状态、方向角度变化都是有影响的。如果进一步推而广之,甚至载机雷达的性能,机载雷达的引导体制等等对于中距弹的射程都有制约。

比如最典型的中距弹射程,根据苏联人自己提供的战术数据,R-27R型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在实施对头拦射时理论射程可以做到60千米。我们拿回来之后经过实测认为,最佳的发射距离只有30千米不到,如果是非对头而是尾追状态的话,可能发射距离只有十几千米。



这不仅仅是因为中距弹的能量状态在对头拦射、尾追拦射方面各有不同,载机雷达的制导性能,对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的射程也有很大影响,连续波引导能力不足,导弹飞出去找不到目标,那打出去一样也是白瞎。

至于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射程方面的数据也一样,全看你怎么定义。比如最典型的AIM-120A/B型空对空导弹,根据北约的军标,是双机对头以1.2到1.5倍音速接近,拦射高度10千米或者12千米,是一个较有实战效能的数据。而苏联/俄罗斯的R-77导弹则是双机对头以2倍音速接近,拦射高度20千米,打出来的100千米数据。



很明显,拦射速度越快,载机发射中距弹时初始能量就越高,拦射高度越高,载机发射中距弹的阻力就越小。可问题是,什么好人家能带着中距弹,以超音速上到20千米的超高空实施拦射?苏-27系列根本没这本事,连米格-31在这个高度层上飞行包线都是受限的。

所以,这个性能很明显是有猫腻的,R-77标称射程高达100千米就是这么打出来的。真要按照北约军标下到10千米高度,1.2倍音速对头实施中距拦射,射程也就50千米左右,瞬间下降了一倍左右。美国的AIM-120型,还有我们的空对空导弹,性能都差不多。



所以,我们的PL-15E型空对空导弹在中国航展上标出的这个145千米的射程,你真不知道它是在什么状态下,什么速度什么高度打出来的射程。只能说,它可能在某种条件下,射程与AIM-120D3型空对空导弹旗鼓相当。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导院专家樊会涛编写的手册中提到的数据,AIM-120A/B在特定条件下最大射程70余千米,而AIM-120C5/C7射程可能在100到120千米之间,AIM-120D系列则因为修改了弹上的飞控软件、而非调整了火箭发动机药柱,最大射程相比AIM-120C7又提高了百分之几十(具体是多少不清楚,但是小于50%),估计AIM-120D3型最大射程约在150到180千米之间。



这个射程吧,其实跟我们的PL-15E是差不多的,当然相比我们自用版的PL-15还是有所不足。毕竟,《兵工科技》杂志多年前公布的对王嘉樱的采访就明确提到了PL-15自用型号比外贸型高出一大截,外贸型公开射程都145千米了,自用型号强的有多可怕?自然不用说了。

不过,就算是这个145千米的数据,它也是有说头的。比如你的载机高度更高,或者说载机速度更大,那么打出去的导弹射程肯定就越远。如果这个145千米是在10千米高度以1.2倍音速的投射速度打出去的,那么如果在12千米高度以1.5倍音速发射出去,PL-15E就有可能飞到200千米以上。

歼-20发射霹雳-10



如果我们对空对空导弹的测试标准是苏联标准而不是北约标准,比如是20千米高空2倍音速条件下测出来的145千米,那么真要到10千米高度1.2倍音速,这导弹的射程可能也就70到80千米,跟目前俄军的R-77-1型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性能差不多。

所以综合评价的话,三哥在PL-15E型空对空导弹的射程上,要么就是过于实诚了——我们发出来的外贸版本手册它最大射程是145千米,那我的飞机在150千米外躲着总没有问题了吧?诶嘿,差个五千米呢,你打不到我!



但是谁也没想到,巴军的歼-10CP可能完全没有按照这个145千米标称射程下的发射条件来打。比如145千米是10千米高度1.2倍音速打出来的,要么就是完全搞错了我们的测试条件,我们这个145千米应当是北约测试条件,也就是双机迎头零高度差截击,1.2倍音速10千米高度打出来的数据。

印度可能是把这个射程给当成是苏联式的测试条件,20千米高度迎头,零高度差截击,2倍音速打出来的数据。按照这个数据,我们的PL-15E真实水平也就相当于AIM-120A/B,那你这躲在150千米开外更是一点毛病没有,绰绰有余……



但是三哥千算万算就是没想明白,我们的这个145千米射程,它其实还是往少了算的……那巴军的歼-10CP首先爬升,超音速条件下、再用仰射远攻的战法打,那这导弹打到200千米开外一点问题没有,直接给“阵风”干死。

这……有啥悬念?其实不会有啥悬念,就是三哥自己对PL-15E的真实性能完全心里没数,甚至对我们空导的实力也心里没数,盲猜一个在三哥的评估下,估计我们的PL-15刚刚可以摸得着R-77-1的水平,那PL-15E大概率也就是个R-77外贸型的水准。



所以,三哥在5·7空战中“阵风”被打的这么惨真是谁都不怨,就是被自己笨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