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帝陵出土罗马金币 皇室考古重要成果(图)


 河南洛阳邙山于2012年发现一座北魏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尽管陵墓遭严重破坏,但考古人员最终凭借一枚来自东罗马帝国的金币,确认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该发现被认为是中西交流史与中国皇室考古的重要成果。

央视YouTube频道《中华国宝》7月20日播出的节目《奥秘2024》介绍,这座陵墓位于洛阳邙山,考古人员于2012年7月进行发掘。 初步研判该墓为北魏时期的最高等级帝陵,因墓道宽约3米。 惟进一步挖掘后发现多处盗洞,墓内结构与陪葬建筑几乎全毁,仅存三层石砌台基与一段石质门槛,推断曾遭有组织破坏。



图为出土于北魏节闵帝陵墓的东罗马金币。 (央视YT)

尽管如此,考古队在墓中发现一枚东罗马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年至518年在位)铸造的金币,为断定墓主身份提供关键线索。 节目指出,该枚金币的流通时间与节闵帝在位年份531年接近,成为考古学家判定墓主人为节闵帝的关键依据。

节目进一步指出,自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共有14位皇帝在位,历代帝陵中已确认的仅有4座。 在排除造反称帝者文景帝,以及被追尊的文穆帝、孝宣帝后,尚待确认的皇帝包括节闵帝、孝武帝、元朗与元晔。

节目分析,孝武帝葬于咸阳,元钊为节闵帝即位前自尽,元朗与元晔皆于死前遭废黜,排除后,符合条件者仅剩节闵帝,进一步佐证其为墓主。

至于为何节闵帝陵墓会遭到严重破坏,考古人员推测可能出于政治报复,但史书未有明确记载。

节闵帝元恭在位仅一年,身处北魏末年政争激烈的时期。 此次考古成果不仅确认其身份,也显示北魏晚期仍与东罗马帝国保持间接联系。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