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大爷写《我的母亲》爆火 同框大爷发声(图)

太原街头,民工大爷街头挑战高考同题作文,一篇质朴的《我的母亲》感动全网,让不少网友泪目,首发短视频点赞已超770万。视频中,另一名开摩的的大爷也接受了挑战,并抽到了作文题《我的一天》,受到网友关注。

7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视频中写《我的一天》的摩的大爷。

对方表示,视频中展示的作文内容由他本人写作,花了两三个小时,只是遇到不会写的字,求助了拍摄者,他接受挑战后拿到了1000元稿费。视频在网上爆火后,博主还在网上联系了他儿子,支付了流量分成,并邀请他拍摄后续视频。



58岁大爷挑战写高考同题作文《我的一天》(来源视频博主:慕七七)

开摩的的大爷姓王,太原人。他介绍,事情发生于20多天前,地点在太原市朝阳街东城门口附近,当时他正在路边等客人,有视频博主上前问他愿不愿意写一篇作文,并可以获得一千元的报酬。“我当时还有些犹豫,怀疑是不是骗人的,很多人不愿意去写作文。但我还是接受了这个挑战。”王大爷说,随后他跟着拍摄者来到附近一家快餐店开始写作。因为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也已经58岁了,写这篇作文很吃力,大约花了两三个小时才完成,一共写了五六页纸。中途有些不会写的字,会问对方怎么写。“但这篇作文都是我本人写的,记录的都是我日常真实的生活。”王大爷说,写完作文之后,拍摄者就将1000元钱给了自己,随后双方就分开了。

谈及为何想去写这篇高考作文时,王大爷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当时也是想多赚这一千元钱,反正我也不偷不抢就想试试。”另外,他和写《我的母亲》的民工大爷并不认识,在接受挑战时并没见过他,两人是分别接受挑战的,只不过被剪辑在一个视频中,这才“同框”。王大爷在《我的一天》这篇作文中写道:“这个生活哇,也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每天出来挣个饭钱也就够啦。至于说幸不幸福,看你和谁比哇,和马云比那我肯定不幸福。和老李比,那我是幸福的。因为同样开摩托,我是三轮的,他是两轮的,我的还能避避雨呢。”



58岁大爷挑战写高考同题作文《我的一天》(来源视频博主:慕七七)

王大爷的儿子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视频在网上火了之后,他注意到自己的父亲,随后在自己的视频账号发布了相关内容。之后,视频博主也和他联系过,并将视频的流量分成给了他,还称也给了写《我的母亲》的大爷。博主还表示,之后还想约王大爷继续拍摄,出一期新的节目。



博主已联系王大爷

7月12日,王大爷也发布视频回应此事,称自己平时不刷短视频,但感谢大家的支持。

7月11日,视频博主连云杰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该账号内容由他和两名女生共同创作,三人通过游戏结识,今年4月开始一起进行短视频创作。制作“高考作文写作”这一系列主题视频是受到了其他短视频内容的启发,他们想做一些“不一样”的内容。视频中展示的作文内容由大爷本人写作。连云杰还透露,视频中出现的受访者都是路人,只不过是事先与其沟通了拍摄内容,而视频中给路人的钱也是真实交到了对方手中,没有收回。


《我的母亲》刷屏,究竟什么是好的文字?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近日,短视频平台一博主发起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创意写作活动,邀请大爷们来写高考作文。一位在工地工作的60岁大爷,抽到的题目是《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篇没有任何华丽辞藻修饰的作文,却被网友咀嚼出了人性的温度,直呼“写得像余华”“看了眼泪忍不住”。

7月11日,有记者联系上了视频发布者连文杰,其表示,大爷是太原古交市人,视频中展示的作文内容由大爷独立写作,产生的版权收入也会全给大爷。



视频截图

从小学起,所有人就开始描写自己的母亲,更有很多作家写出了感人至深之作。这位大爷在作文里只是平铺直叙,淡淡白描,把他已去世母亲的故事娓娓道来,却好似在互联网上放了一颗“催泪弹”。

他写母亲生前的劳累:“母亲啊,一辈子就没闲过,天不亮就起,摸着黑才歇,家里家外操不完的心,穿得永远是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裳。”

也写自己的劳累:“我在城里干了大半辈子苦力,扛水泥、扎钢筋、爬脚手架,身上肩上全都是老茧,累是真累,可想想母亲当年端那口大铁锅的劲儿,想想她冻得发抖还咬牙撑到天亮的样子,我这力气就又上来了。”

写对母亲的想念,也写自己的心愿:“我已经当了爸爸,也已经当了爷爷,但我已经30多年没叫过妈妈了。我想着,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



大爷的作文

其文采之含蓄,情感之至深,让人读得头皮发麻,眼眶泛红。作文里面包含了母爱、宿命等文学母题,可以从苦难的角度追问、感悟,可以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解读,甚至可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拷问,足可以让文学批评家和社会学家产出好多篇评论文章。

但这篇文章能够感动大家,根本上还是因为里面诚挚的情感,简单的生老病死、柴米油盐,对母亲深沉的思念,让人立马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读起来让人捧着纸巾沉默良久。

这不禁让人深深思考,究竟什么是好的文字?

因为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的原因,经常有朋友让我看看他们闲暇时候写的文字如何,我总是说“没有性灵”。《文心雕龙》里面强调:“情者文之经”“洞性灵之奥区”,文章的“性灵”不在于引经据典,不在于骈散铺排,而在于直达人心。我的朋友们大多是都市白领,写出来的东西难免伤春悲秋、吟风弄月,缺少“人味儿”“泥土味儿”。

前段时间,在书店看书偶遇陈行甲新书发布会的工地大叔刘诗利的故事引起了不少关注,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刘诗利同样表达了自己作为农民工对文学的喜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大众对此类新闻的感动,足以证明好的内容必须得扎根生活,根治在文明的潜意识里,拥有最广大人民能够通感和共情的生命力。

而当前的互联网上却好像非常缺少这样朴素的、真挚的、有生命力的情感表达。当下很多流行文章,写出的观点是男女对立,描述的家被称为“原生家庭”,笔下的文字是凌空蹈虚、不知所谓的。这样的内容,初看新鲜,常看腻味。

文变染乎世情。大数据时代来了,AI时代也来了,人人都可以花几分钟就能“写”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甚至论文,但那些真正属于每个人自己生命的情感、记忆和细节,永远是大数据和AI替代不了的。

就像“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好文字的闪光肯定是难以掩藏的。毕竟,又有什么表达能够胜过一位农民工大爷在经历了生活的艰难困苦后,在文章里面嗫嚅着跟母亲说“妈妈我想你”呢?
Advertisements
评论人:numen_007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高考作文现在就是一群拍马屁的垃圾 除了吹中国梦好别的什么也不能写 呵呵
2025年07月12日5:25
评论人:按律当斩 [♂★★声望品衔9★★♂]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确实感人,情者文之经。
2025年07月12日5:35
评论人:爸爸老爹 [★隔壁老李★]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母亲走了三十多年了,就埋在村头的老坟地里,她的模样、一举一动就跟在眼前似的。
母亲啊,一辈子就没闲过,天不亮就起,摸着黑才歇。家里家外操不完的心,穿的永远是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裳。她心善能容人,跟邻里没红过脸,有啥好东西总先紧着别人。
最让我忘不了的是吃饭,一大家子人围着桌子,母亲从来不上桌,她就在灶台边忙活,等我们都吃完了,她才瞅瞅锅里,剩下了,就扒拉两口,要是没剩,她就不吃了,说不饿。那会儿日子都紧巴,穷富差不了多少,可人心热乎,讲情义,母亲就是那最厚道的一个。她包的饺子,那叫一个香,是穷日子里最盼的念想。
过年是她最累的时候,洗洗涮涮,准备年饭,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脸上总挂着笑,看着我们放炮仗那股高兴劲儿,她比我们还乐呵。再破的衣裳,经她的手也给我们拾掇得干干净净。
那时候还是集体,一年四季都出不到一点新鲜菜,到秋天就要分口粮,白天打下谷子,晚上分给每家每户,这一分就是一个大晚上。农村的秋天还是一个很冷的秋天,母亲身上穿得很薄,粮食分到家以后,母亲这一晚上冻得受不了,她那薄薄的被子围在身上一会儿,天就亮了。母亲一天的辛劳又开始了,她揉揉眼,又得爬起来给一大家子弄吃的。家里人多,那口烧柴火的大铁锅死沉死沉,端上端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力气活。现在想想,母亲那瘦小的身子,哪来那么大劲儿。
母亲走的时候才五十出头,是累病的。如今她的坟就在村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包。每次回村,我总要去那儿站站,跟她说说话。我在城里干了大半辈子苦力,扛水泥、扎钢筋、爬脚手架,手上肩上全是老茧,累是真累。可想想母亲当年端那口大铁锅的劲儿,想想她冻得发抖还咬牙撑到天亮的样子,我这力气就又上来了。母亲没享过福,可她教会我的就是这骨子里的硬气和对家的担当。我得把您撑起来的这个家接着撑下去,撑稳当。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我已经当了爸爸,也已经当了爷爷,但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我想着,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
2025年07月12日13:22
评论人:HHer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没有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确实写不出大叔的文章。高考的那些十几岁孩子写母亲,估计就是无病呻吟,不是大雨生病去医院就是意林鸡汤文。
2025年07月12日7:11
评论人:dingding6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与俄罗斯的高尔基“我的母亲”不分伯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2025年07月12日7:06
评论人:lyw101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作者:白枕鹤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6415649955099029/answer/192656212284800636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母亲今天,我巧遇短视频采访,还需要抓题,因为我是这群工友中唯一一个上过高中的,两个女孩子就选中了我,我有幸抓到了“我的母亲”这个标题,重温母亲的回忆,让我思绪万千,母亲走了三十多年了,就埋在村头的老坟地里。她的模样,她的一举一动,就跟在眼前似的。母亲啊,一辈子就没闲过,天不亮就起,摸着黑才歇,家里家外,操不完的心,穿的永远是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裳。她心善,能容人,跟邻里没红过脸,有啥好东西,总先紧着别人。最让我忘不了的,是吃饭。一大家子人围着桌子,母亲从来不上桌,她就在灶台边忙活,等我们都吃完了,她才瞅瞅锅里,剩下了,就扒拉两口,要是没剩,她就不吃了,说不饿。那会儿日子都紧巴,穷富差不了多少,可人心热乎,讲情义,母亲,就是那最厚道的一个。她包的饺子,那叫一个香,是穷日子里最盼的念想。过年是她最累的时候,洗洗涮涮,准备年饭,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脸上总挂着笑。看着我们放炮仗那股高兴劲儿,她比我们还乐呵。再破的衣裳,经她的手,也给我们拾多得干干净净。过年总是把母亲累得直不起腰,可我看到母亲的时候总是乐呵呵的!母亲什么时候都给了我们亲切感,那时候还是集体,一年四季都出不到一点新鲜菜,到秋天就要分口粮,白天打下谷子,晚上分给每家每户,这一分就是一个大晚上,农村的秋天还是一个很冷的秋天,母亲身上穿的很薄,粮食分到家以后,母亲这一晚上冻得受不了,她那薄薄的被子,围在身上一会儿,天就亮了,母亲一天的辛劳又开始了。她揉揉眼,又得爬起来,给一大家子弄吃的,家里人多,那口烧柴火的大铁锅,死沉死沉,端上端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力气活。现在想想,母亲那瘦小的身子,哪来那么大劲儿?母亲人老实厚道,家里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都压在母亲肩上。母亲走的时候,才五十出头,是累病的,如今她的坟就在村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包,每次回村,我总要去那站站,跟她说说话,我在城里干了大半辈子苦力,扛水泥,扎钢筋,爬脚手架,手上肩上全是老茧,累是真累,可想想母亲当年端那口大铁锅的劲儿,想想她冻得发抖还咬牙撑到天亮的样子,我这力气就又上来了。母亲没享过福,可她教会我的,就是这骨子里的硬气和对家的担当,我得把您撑起来的这个家,接着撑下去,撑稳当。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我已经当了爸爸,也已经当了爷爷,但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我想着,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
2025年07月12日17:17
评论人:怒月沉海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看一遍哭一遍,太感人了
2025年07月12日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