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祭新战术折磨引发恐慌 重创乌克兰人士气 (视频)



乌克兰首都基辅10日遭俄罗斯无人机和飞弹攻击后引发爆炸,火光照亮夜空。(路透)



俄罗斯以无人机和飞弹频频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动大规模攻击

俄罗斯变本加厉,大举发动无人机群攻击,正逐渐在乌克兰散播恐惧,并侵蚀民众的士气。基辅居民和乌克兰其他城市居民一样,经历了3年半的战争磨难,早已练就坚韧的意志。然而,近几个月来,他们正面临一种全新的威胁:那就是来自空中的大规模协同集中攻击,动辄涉及数以百计无人机与飞弹。

基辅昨晚成为目标,上周也是。而在这之间,远在西部的卢茨克(Lutsk)也未能幸免。3年前,伊朗供应的“见证者”(Shahed)自杀无人机还相当新奇,但如今乌克兰人已熟悉这声音,尤其是其最骇人的最新版,会发出俯冲轰炸的尖啸声,有人将它比拟为二战德国的“斯图卡”(Stuka)轰炸机。成群无人机逼近的声响,让久经战火的平民重新躲进防空洞、地铁站和地下停车场,而这是开战以来的第一次。

“房子摇得像是纸煳的,”基辅居民卡娅(Katya)历经勐烈的轰炸后说,“我们整晚都躲在浴室里。”另一位居民斯维特拉娜(Svitlana)则说:“我第一次跑进停车场避难,建筑物勐摇晃,我还能看到河对岸的火光。”

这些攻击未必都会夺走人命,但它们正散播恐惧,并侵蚀士气。上周基辅一幢住宅遇袭后,震惊的祖母玛丽亚(Mariia)说,她11岁的孙子在防空洞里对她说,他第一次明白了死亡意味着什么。

这种恐惧并非无端而来,联合国乌克兰人权监测团(HRMMU)指出,今年6月是3年来平民伤亡最惨重的1个月,共有232人死亡,超过1,300人受伤。许多伤亡发生在靠近前线的社区,但也有不少远离战区的城市居民因此死伤。联合国乌克兰人权监测团负责人贝尔(Danielle Bell)说:“长程飞弹与无人机攻击在全国各地激增,为远离前线的平民带来更多死亡与破坏。”




俄罗斯以无人机和飞弹频频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动大规模攻击俄罗斯变本加厉,大举发动无人机群攻击,正逐渐在乌克兰散播恐惧,并侵蚀民众的士气。基辅居民和乌克兰其他城市居民一样,经历了3年半的战争磨难,早已练就坚韧的意志。然而,近几个月来,他们正面临一种全新的威胁:那就是来自空中的大规模协同集中攻击,动辄涉及数以百计无人机与飞弹。

基辅昨晚成为目标,上周也是。而在这之间,远在西部的卢茨克(Lutsk)也未能幸免。3年前,伊朗供应的“见证者”(Shahed)自杀无人机还相当新奇,但如今乌克兰人已熟悉这声音,尤其是其最骇人的最新版,会发出俯冲轰炸的尖啸声,有人将它比拟为二战德国的“斯图卡”(Stuka)轰炸机。成群无人机逼近的声响,让久经战火的平民重新躲进防空洞、地铁站和地下停车场,而这是开战以来的第一次。

“房子摇得像是纸煳的,”基辅居民卡娅(Katya)历经勐烈的轰炸后说,“我们整晚都躲在浴室里。”另一位居民斯维特拉娜(Svitlana)则说:“我第一次跑进停车场避难,建筑物勐摇晃,我还能看到河对岸的火光。”

这些攻击未必都会夺走人命,但它们正散播恐惧,并侵蚀士气。上周基辅一幢住宅遇袭后,震惊的祖母玛丽亚(Mariia)说,她11岁的孙子在防空洞里对她说,他第一次明白了死亡意味着什么。

这种恐惧并非无端而来,联合国乌克兰人权监测团(HRMMU)指出,今年6月是3年来平民伤亡最惨重的1个月,共有232人死亡,超过1,300人受伤。许多伤亡发生在靠近前线的社区,但也有不少远离战区的城市居民因此死伤。联合国乌克兰人权监测团负责人贝尔(Danielle Bell)说:“长程飞弹与无人机攻击在全国各地激增,为远离前线的平民带来更多死亡与破坏。”

Advertisements
评论人:元非 [♂★反者道之动★♂]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是国民与国民之间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日本的停战与投降就是德国与日本这二个国家的国民失去抵抗力量与意志才实现的。
 
这话说起来“政治不正确”,但是这就是人类社会国家这种利益体的现实生存与运行方式。
 
当日本得到中国清朝的巨额赔款后,日本整个国家的国民都是通过国家财富水平的提升享受到水涨船高的实惠的,而德国军队攻城掠地获取他国财富资源之后,德国国内的国民也是享受到战争收益的。
 
俄乌战争也一样。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也就是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的战争,只有一方的人民普遍反战失去继续战争的能力,也就到了战争结束的时间点。相反,只要双方民间的战争能力,特别是是人的对抗资源仍然支撑局势,战争就还得继续打下去。
 
对于欧洲这个游牧海洋文明地区而言,数千年来,战争就是他的主要社会活动方式。所谓“战斗民族”就是把战争作为日常正常生存方式的民族。
 
2025年07月11日19:56
评论人:沙拉维 [♂★理性爱国客观★♂]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5楼:东北狗还全做汉奸呢
2025年07月11日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