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题为“中国电动车泡沫即将破裂”的评论写道:“中国有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恐怕也是最脆弱的。2024年,该国售出1200多万辆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而这一增长的代价也是昂贵的:补贴、毁灭式竞争和令人质疑的销售手段。”
文章写道,西方汽车制造商还在讨论如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制造商的优势地位,但同时也早已明确:中国的这一体系过热。而大爆裂还在前面。
“市场领头羊比亚迪的这一征兆最为明显。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其增长战略日益动摇。尽管市场动力减弱,仍全力生产。”
“而结果是巨大的产能过剩——在汽车行业,这与停滞的生产线一样致命。”
文章写道,过剩产能中大部分计划出口。但鉴于惩罚性关税、对电动汽车的疑虑以及对“中国制造”汽车的保留态度,这并非顺理成章。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上包括小米在内的新竞争者全力出击,后果是:市场进一步挤压,价格战更为激烈。而比亚迪身处其中,难以刹车而不有损其成功故事。
文章写道:“这让人会想起中国工业此前的产能过剩案例:光伏、风能、房地产。都是急速增长,直到破裂。”
已有企业家将比亚迪与恒大相提并论。“即便这仅仅是同行之间的龃龉,当北京的共产党如今也开始敲响警钟的时候,就应当认真对待这样的说法了。”
“对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文章写道,首先是谨慎:虽然中国的竞争者不容忽视,但其电动汽车的增长热潮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特别是大众、宝马和奔驰必须学习,在一个随时可能倾覆的市场如何运作。伙伴关系也好,合资企业、本地化也好,都无法提供保护,而是更大程度的依赖。最迟等到中国电动汽车泡沫破裂,全世界都将有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