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Coles超市贴中文告示 华人心里不是滋味(组图)

这两天,社交平台上的一则帖子,让不少华人心里不是滋味...

起因是有位博主进入澳洲的一家Coles买鸡蛋,结果看到在鸡蛋货架前贴着一张中文提醒,于是将这幕拍下发到了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热议。



(截图来源小红书@土澳金鱼)

帖子的标题是“在墨尔本,华人的地位很高”,乍一看似乎是在夸人,可当仔细看了内容,又觉得不对劲。

他在帖子中提到,自己在澳洲5大城市都呆过,但还是觉得“墨尔本对华人特别友好,华人地位特别高”:

“在墨尔本,很多厕所有中文的保持清洁的告示,超市有中文提示,路边也有中文的牌子,无微不至,很体贴,很温馨,在其他城市并没有这么高的礼遇!”



配图Coles鸡蛋商品栏前面的中文提醒:

“每个家庭仅限购2盒鸡蛋,

并请勿交换盒中鸡蛋,谢谢。”



他还提到,“在一个Council市政厅发布的正式警告牌只有中文,没有英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这条帖子一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有人将此事解读为“素质问题”,有人则反驳称“本地人也一样换”,更有人上升到“种族歧视”的层面:

“这不是地位高,这是专门写给你看的。”



“就是写给华人看的,默认会英文的不会做这种事。”



“换鸡蛋是我从我澳洲老公那学来的,为啥没有英文标识don't swap eggs? 换鸡蛋不应该被责备。”



“换鸡蛋这种事,我还是跟白人学的。而且每盒鸡蛋都很容易有开裂的,建议每个人买之前都好好看看。”



“换鸡蛋这个事还是白人教我的,一群白人老头老太在那站着挑挑拣拣鸡蛋,最后剩下的都是破了的,我还以为这是澳洲特色,怎么好意思只放中文标识啊?”



“有蛋不好的为什么不能换????”



“我老公也是买了几次回来,一个坏的粘盒子上,根本拿不下来,现在我都让他拨一下每个鸡蛋。我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为什么坏的不能换?总比那些青少年在超市偷吃偷喝不付钱的好吧!”



“以前鸡蛋2.99刀怎么都无所谓,现在7.99刀,老外都带头换鸡蛋,最起码要保证没有坏掉的蛋吧。”



“每次我都看见老外在那挑鸡蛋。”



“这难道不是种族歧视吗?”



不过,也有人持有不同意见,认为上升到“种族歧视”或者“不能换鸡蛋”的人反应过度了,这一提醒可能仅仅是针对恶意换鸡蛋的人:

“消费者自行换掉坏的鸡蛋无可厚非,关键有人用大的换小的。”



“通常鸡蛋有坏的超市是给换的,但这个提醒的意思应该是不可以用600g的鸡蛋换700g的,又或者是不同牌子鸡蛋乱换。”



“Whitehorse有这些完全没毛病啊,毕竟华人基数大,而且很多家里老人不懂英文,但是鸡蛋该换还是得换。”



“其实你换位思考一下,人家是不懂中文的,洋人在做错的时候,管理者或者其他人可以提醒他,但是对于不懂中文的华人人家就没有办法了啊,也只好放个牌子了,不然他怎么跟我们解释。”



有华人就亲眼目睹中国大妈恶意换蛋的行为:

“Boxhill wws曾经亲眼见过大妈调换鸡蛋,把最贵的有机蛋换到最便宜的盒子里,换了好几盒。”



“这是写给那些新移民老人家看的…挑900g换去700g鸡蛋我是真看见过。”



“评论区真有意思,超市说的换鸡蛋,指的是把8块一盒的鸡蛋换到五块一盒的盒子里,然后结账只付五块的,所以你买的八块的鸡蛋可能就是换过的五块那种,我见过不少华人老太太这样做。”



还有挑拣葡萄的:“刚去超市回来,一个华人阿姨在那挑葡萄,正常的挑葡萄水果是对比选一盒吧,然后她就在那把很多盒的葡萄都折断了,把她认为想要的一部分都弄在一盒里,弄了好久…我看着都特别无语。”



类似的中文标识在澳洲华人区早已不罕见,远不止超市鸡蛋这一例。网友们纷纷举出更多例子——

“悉尼老华人区马路中间的护栏,比如Ashfield, Hurstville...就是因为国人横穿马路的太多了吧。”



“还有华人区厕所,都有不让蹲在马桶上面的标识,要坐在上面!”



“之前去大洋路的小红帽灯台,那地方有个咖啡馆,咖啡馆的厕所还专门用中文写的‘只限本店顾客使用厕所’。”



这些看似贴心的“关照”,在一些人眼里,却也暴露出另一个尴尬现实:

不少在澳洲生活多年的华人,尤其是老一辈,仍对基本规则与语言认知缺乏了解,而正是少数人的行为被不断放大,最终影响了整个群体的形象。

“说明还是有很多在澳洲的中国人不懂英文,而且往往是这群人败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