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fence Securit Yasia”网站说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2024年夏,也就是在歼-10CE暂停交付后不久,巴基斯坦媒体开始发布,有关“巴基斯坦空军采购40架歼-35E”的消息,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视为中航工业出口的重大转变。不久后,进一步传出了,巴基斯坦飞行员已经前往中国接受培训的消息。CNN也报道称,巴基斯坦正着手采购L-15,以满足歼-35E的训练需求。当年底,巴基斯坦空军正式提到,“歼-35A很快会成为巴基斯坦空军的一部分”。今年4月,随着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扎希尔·巴巴尔访问中国,采购40架歼-35E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另一个有志于歼-35E的国家阿联酋,早早就买了L-15
最后,“Defence Securit Yasia”网站声称从巴基斯坦空军得到消息,“中航工业同意将交付歼-35E的时间提前半年,也就是从2026年底调整到2026年初”。整个流程看下来有鼻子有眼,几个关键转折点也都符合战斗机交易惯例,并且有相应佐证,确实不是凭空捏造。但要是说歼-35E从2026年就开始出口,未免也太快了。从2021年首飞,到2026年只间隔不到五年时间,想完成包括新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测试,是非常有难度的。况且国内本身也对歼-35有装备需求,新机型刚量产就同时供应自用和出口,在中航工业历史上还真没发生过。

▲歼-35毕竟首飞时间比较晚
不过,美国航空工业其实是干过这种事的。1974年,F-16顺利完成首飞,并在四年后交付美国空军使用,同时按照之前与北约四国的协议,对外供应F-16,最终造就全系列生产近5000架,其中美国自己只装备不到一半的经典故事。而F-16之所以能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并违反当时美国限制先进装备出口的原则,是因为有重型F-15“珠玉在前”。而现在歼-35面临很相似的情况——重型歼-20量产多日,不仅规模不俗,也意味着歼-35发展难度显著降低。

▲歼-20的规模就是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歼-50现在也在密集试飞,节奏与歼-35部分重合——这就好比F-16试飞期间,F-35也完成首飞。在这种情况下,歼-35的国内服役规模注定是有限的,外贸市场才是主要市场。事实上,F-16在2005年就停止对美军交付,后续生产包括转移生产线,都是为了满足出口订单。换句话说,如果参考歼-10的技术路线,歼-35肯定不可能在2026年就交付巴基斯坦,但要是国内想借鉴F-16的发展理念,主要针对国际市场,那么尽快交付巴基斯坦是有价值的。

▲F-16的服役生涯确实堪称经典
但发动机确实是个问题,理论上歼-35几乎所有技术都能参照歼-20,唯独发动机不行——后者用了两台大推,而前者用了两台中推,尺寸差距太大,这和歼-20和歼-10同时搭载大推,只是数量不同是不一样的。此外,哪怕是歼-20的大推技术成熟,也不能代表同代中推成熟,毕竟发动机终究需要大量实装测试。此外,由于四代战机全部使用大推,导致中航工业在中推领域的积累严重不足,能不能在2026年,为歼-35提供成熟的动力,现在还不好说。

▲在歼-35即将服役的情况下,歼-10C的胜利有点晚
相比之下,福建舰急需歼-35上舰,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了。毕竟早期电磁弹射系统不成熟,需要高度成熟的歼-15T进行测试,用刚交付的歼-35反而存在技术风险。等到国产电磁弹射技术稳定,才是歼-35甚至歼-50上舰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