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外卖只接受品质堂食店入驻,拒绝没有正规门店的“幽灵外卖”。
作为还算有点消费力的外卖用户,我是非常欢迎这一标准的。哪怕价格贵几块,如果能闭眼选购吃得安心,我觉得贵点也值。
前提是,你这品质堂食得保真啊……
5月8日,福建电视台《第一帮帮团》栏目曝光了福州地区多家入驻京东外卖的“品质堂食”门店资料造假的情况。

记者暗访发现,在京东外卖平台标注了“品质堂食”,且展示了门头和堂食照片的门店,实际上是这样的:

还有用A4纸手写招牌的:


他真的……连打印一张A4纸的钱都不肯花,我哭死……
就这些店,堂食肯定是不存在的。至于品质,这个比较主观我就不多说了,免得京东让帽子叔叔来找我。
暗访镜头中,这家店的厨房里还养着猫,地上放着猫粮和水。

最关键的是,环视了一圈,没有看到猫砂盆!!!猫猫在哪儿解决的,你想象一下。
不是说只做品质堂食吗?不是说严格审核吗?这些门头完全对不上,堂食根本不存在的门店,是怎么进驻京东外卖的呢?
福建电视台对京东外卖福州地区负责人的暗访揭晓了答案:


当记者以餐饮商家名义咨询入驻条件时,京东外卖福州片区负责人亲自指导如何通过造假手段通过审核。简而言之,只要上传的照片“看过去有堂食,有一两张椅子”就够。


那么,平台会对餐饮商家上传的照片进行线下核实吗?该负责人明确表示:
(京东平台)不会下来看。
原来,京东外卖的品质堂食餐厅是这么审核的,这下总算解开了我对其扩张速度的疑惑。看个照片嘛,豆包AI都能做到,那肯定能秒审核秒通过。
大家不要误会,虽然语气有点调侃,但我没有一丝一毫幸灾乐祸的意思。恰恰相反,我觉得非常沉重。
愿景总是美好的,可现实经不起细看
京东外卖强势上线以来,高高擎起“解决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保障用户身体健康”的大旗,在商家和消费者对外卖市场多有怨言的时候给了大家一个美好的希望:
外卖是可以做到又好又便宜的!
京东提出的解决方案,一是主打品质堂食店,拒绝“幽灵外卖”,以此保障食品安全,二是免除商家一年佣金,大额补贴用户,从而降低价格。
如果真的能做到,真的能长期保持,那该有多好啊。可惜,现实很快就粉碎了我们的希望。
原来,品质堂食店是靠照片审核出来的,是在京东外卖片区负责人亲自指导下表演出来的。
如果说有少数不良商家伪造资料蒙混过关,那还可以保留一丝希望,以后加强审核就好了。但片区负责人亲自指导表演堂食,很显然反映出京东外卖并不真正在意入驻门店的品质,并不真正关心用户的食品安全。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大家对你寄予厚望,东哥你不该这样啊!
“幽灵外卖”只怕是除不尽的
人人喊打的“幽灵外卖”,严格来说其实是指实际经营地址和证照登记地址不一致的门店,属于违法经营。但在京东的表述里,幽灵外卖变成了无堂食服务外卖专营店的代称,也是一直以来京东外卖攻击的对象,欲除之而后快那种。
没有堂食的餐饮店,能除得干净吗?现在看来,只怕是除不干净的。
首先,所谓“幽灵外卖”其实也是合法的餐饮经营单位,都是有营业执照与经营许可证的,这两样是入驻任何一个外卖平台必须的资料。作为对照,天桥下那些无证经营的流动摊贩就无法入驻任何正规外卖平台,他们才是会被城管驱赶的不合法的“幽灵”。
一家有照经营的餐饮机构,在线下能卖饭,没理由线上你就不让他卖饭。
然后,之所以存在这些不提供堂食的外卖专门店,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临街商铺租金很高,占到了餐饮经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这些外卖专门店往往会选取偏僻不临街的地址,虽然损失了过路客人,但租金会便宜很多很多,更适合小本创业做餐饮。
我们在外卖平台上看到的那些十几块钱就能吃一顿正餐的选择,很多都是砍掉了高额店铺租金才实现的。假如把所有这些只做外卖的餐饮店都取缔,必定会导致外卖用餐成本大幅上涨,可选的餐食品类也会大幅减少。
京东外卖之所以要主动放水吸纳这些“幽灵外卖”入驻,就是因为假如全部拒绝这些门店,用户上京东外卖的可选项就太少了,它的生意也做不起来。
“幽灵外卖”的监管责任很难评
人们之所以认为有堂食门店的餐厅会比“幽灵外卖”更安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堂食的临街店铺相对更容易监管,也有更多顾客可以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事实也的确是这样。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监督食品安全主要是谁的责任呢?
这些外卖专门店也是申请了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的,顾客说找不到地方,市监局不能说找不到吧?辖区有多少注册地址不临街的餐饮经营户,市监局不能说不知道吧?
市监局知道门店在哪,也知道他们不会有过路客人只能做外卖,有没有上门去检查过呢?检查过了有没有做相应处理呢?
这也不是我故意刁难市监部门,我也知道他们感到为难甚至无能为力的地方。
一方面,门店数量这么多,一个个检查过来实在是人力不够。另一方面,这些门店基本上就没几个是卫生和消防合格的,真要严格执法,可能一家都留不下来。居民用餐需求怎么办?群众就业岗位怎么办?这不是他们解决得了的。
归根结底,外卖行业当前整体上的确是和公众的期待有很大的距离,的确需要改善,但它之所以是这个样子,主要还是这个大环境所决定的,是我们每一个外卖用户的每一次点餐选择塑造出来的。
任何人都会欢迎新的参与者来推动外卖行业的改善,但任何试图重塑外卖行业的平台也都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能光靠漂亮的口号来给用户开空头支票,更不能靠造假资料来诱骗用户。
互联网平台补贴大战,我们已经见过太多次了,哪一回不是留下一地鸡毛?
以京东外卖被曝光的门店造假行为来看,只怕也很难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