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欢迎”,更是“挽留”。
泰国在国内高调破除“禁止中国游客出游”的谣言,还紧急推出多项专属活动吸引中国游客,足见中泰旅游合作对泰国的重要性。
面对中国游客的犹豫与观望,泰国选择用“总理亲自上阵”的方式给出回应:
我们依然欢迎你,而且,非常需要你。
中国游客,真的还会回来吗?
这一切,或许从这个5月29日开始转变。

泰国总理将亲自出席!为中国游客启动重磅项目
5月7日,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塔帕妮宣布,旅游局将于5月29日正式启动“萨瓦迪-你好”(Sawasdee Ni Hao)推广项目,旨在加强中国市场对泰国旅游的信心与认知。

这一项目形式为大型“熟悉之旅(FAM TRIP)”,届时将邀请来自中国各省的旅游企业代表、媒体及关键意见领袖(KOL)共计500人前来泰国,深入体验当地旅游氛围与产品。
其中包括300名旅游公司代表与200名媒体及KOL,以便全面了解泰国真实的接待环境和旅游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泰国总理佩通坦将亲自出席本次活动启动仪式,彰显内阁对旅游合作与中泰关系的高度重视。
当天活动将设有专题论坛,展示泰国的旅游实况与最新发展。
活动正式启动后,泰国国家旅游局还将带领来宾展开实地体验,以提升中国市场对泰国旅游安全性、丰富性和服务质量的整体信心。

塔帕妮指出,当前中国游客对出境游仍相对谨慎,因此此类体验式推广尤为重要。
通过直观接触、深入互动,能够有效打消疑虑、增强信任。
此外,旅游局还将于6月4日至6日在清迈府举办“2025年泰国旅游交易会”(Thailand Travel Mart 2025),预计将吸引480位国际旅游买家参与,加上媒体与KOL,总参与人数将达500至600人左右。
其中多数受邀嘉宾同样来自中国市场。
泰方期望通过系列重磅活动,向全球展示泰国旅游的真实面貌,强化“安全、热情、多样”的国际形象,为全年旅游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泰国力破谣言中国未禁止游客赴泰旅游!
据多家泰媒报道,近日有社交媒体流传称“中国已禁止公民前往泰国旅游”,并将中国游客减少归因于所谓的“客观限制”。
对此,5月8日,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次长娜缇娅公开澄清,称经泰国正式核实,中国方面并未发布任何禁止公民赴泰旅游的禁令或旅行警示。

她指出,确有个别即将赴泰的中国游客收到所谓“提醒电话”,内容含有误导性言论,但根据调查,这类现象仅为少数、疑似随机骚扰行为,主要发生在中国部分二线城市。
目前,泰国信息管理部门已密切关注相关动向,正依法采取措施,追查并打击背后可能存在的恶意团伙或诈骗组织。

至于部分中国公民在办理或更新护照时,系统曾显示“赴泰需谨慎”字样,泰方表示,该提醒源自早前缅甸自然灾害影响期间的地区安全提示,并非针对泰国。
对此,泰国已与中国相关部门沟通,正积极协调撤除相关提示信息,目前处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娜缇娅补充道,自五一劳动节假期以来,赴泰游客数量已显著回升,尤其以中老年游客群体为主,主要受益于机票价格回落和旅行信心恢复。
此外,泰国国家旅游局也接到相关旅行社通报,预计在7月至8月期间,将迎来大批中国学生群体赴泰旅游,市场前景乐观。

泰国上榜五一黄金周
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目的地之一!
据泰媒消息,近日,支付宝(Alipay)及跨境支付系统Alipay+公布数据称,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期间,仍有大批中国游客选择外出旅游消费,而泰国依旧是备受欢迎的目的地之一。

消息称,Alipay+是一个全球支付系统,让中国游客可以在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使用数字钱包便捷支付商品和服务,无需兑换现金。而来自支付宝的消费数据显示,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目的地有如下:
1. 中国香港;
2. 日本;
3. 中国澳门;
4. 韩国;
5. 泰国;
6. 马来西亚;
7. 新加坡;
8. 法国;
9. 加拿大;
10. 意大利。
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开始倾向更加独特和个性化的体验,在瑞士的人均消费最高,在韩国的人均消费大幅增长,部分原因来自于整容手术的流行;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使用目的地国家/地区的公共交通,支付宝交易额增长了53%,特别是在香港和澳门地区乘坐巴士和地铁,以及在欧洲和日本乘坐火车和租赁自行车。

此外,消息还称,由于中国实施新的免签和退税措施,使得赴华旅游外国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数据显示13个境外数字钱包平台在中国大陆的交易笔数和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了100%,依次是AlipayHK(中国香港)、Touch‘n Go e-Wallet(马来西亚)、Kazpi.kz(哈萨克斯坦)、MPay(中国澳门)和TrueMoney(泰国)。

赴泰中国游客不达日均万人!泰国进一步审查免签措施!
5月7日,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次长娜缇娅就近期中国游客数量波动情况作出回应。

她表示,泰国始终致力于照顾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各类游客群体,并持续推出多元化的旅游支持计划。
然而,当前来自欧美等远距离市场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加之本地游客选择国内游,使得整体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上涨。
针对中国市场,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春节期间,中国游客数量一度大幅增长,并连续数月保持积极态势。
然而,邻国近期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对区域出行情绪造成影响,导致游客数量短期波动。

尽管如此,宋干节期间中国游客人数已回升至每日约2万人,但近日因中国本土节庆等因素,赴泰游客数量暂时回落至每日1万人以下。
对此,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正在推动一系列面向中国市场的专项活动,重点拓展中国二三线城市尚未赴泰群体的兴趣与潜力。
同时,内阁也在与航空、旅游平台等伙伴机构合作,推动机票预订、旅游套餐等环节的联动优惠,旨在提升游客便利性与吸引力。

娜缇娅指出,下一步的旅游刺激计划将侧重于省际联动与内容创新,例如根据中国各省游客兴趣设计特色行程、推广深度体验式旅游,以实现“来一次泰国,看不同风景”的目标。
关于媒体提及“游客取消预订”一事,她表示并不属实。根据过去6个月的官方企业数据,并未发现大规模取消预订的情况,游客信心总体仍属稳定。
至于外界关注的“免签措施”,娜缇娅确认,该政策目前正在进行阶段性审查,旨在评估其实际效果与可持续性,但此举不会对当前游客数量产生负面影响。
她强调,泰国将继续以“吸引优质游客、提升旅游体验”为导向,稳步推动旅游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泰国态度有了行动还要跟上
在中国游客持续减少的舆论压力下,泰国总理佩通坦·钦纳瓦亲自出马,出席即将于5月29日启动的“萨瓦迪-你好”项目,向中国市场释放最大诚意。
这一举动无疑展现了泰国政府对中国游客的高度重视,也释放出中泰旅游合作“不容冷却”的信号。
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泰国旅游市场的绝对主力。
2019年前,年均千万级的中国游客撑起了泰国旅游业半壁江山。

而如今,在免签、航班逐步恢复等利好政策之下,中国游客日均入境量却徘徊在万人上下,远未达到预期。
面对这一现实,泰国不再仅仅依靠“热情欢迎”的口号,而是由总理亲自出面“稳市场”,足见其对中国游客的倚重。
但客观而言,态度有了,行动还需紧跟。

佩通坦上任以来,在对华交流中展现出强烈的亲中姿态——访华、推动互免签证、出席中泰文化交流项目,这次又直接参与专门面向中国游客的宣传活动。
这种“亲自上阵”的姿态在东南亚国家中并不常见,在国际层面已释放出足够的友好信号。
在中泰传统友好的大背景下,泰国总理愿意亲自面对中国游客数量下滑的问题,而不是推诿或沉默,这是一种务实且成熟的表现。

问题不在“愿不愿意来”而在“值不值得来”
尽管泰国方面频频释出友好信号,但中国游客的实际行动却依旧保守。
这并非对泰国不信任,而是“出境性价比逻辑”在变。
泰铢升值导致整体旅行成本抬高,而许多中产游客当前预算有限,开始转向东南亚其他性价比更高的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
安全感下降,一系列社交平台上的负面案例(如电诈、酒店欺客等)虽未构成主流,但却在影响游客信心;
入境程序复杂,落地签效率、SIM卡实名制、支付不畅等问题仍让很多首次游客望而却步;
旅游内容同质化严重,部分城市的景区、导购团重复率过高,缺乏“二次吸引力”。
因此,虽然中国游客“想来”,但“性价比不够”、“便利度不高”、“体验缺乏惊喜”成了阻力。

如果想留住中国游客泰国必须“真金白银”地升级
“欢迎”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服务问题。
泰国如果想真正挽回中国市场,或许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更深功夫:
1. 优化入境体验——推动真正意义上的“落地即通”体验,包括简化落地签手续、入境通道设置、中文服务覆盖; 提升机场管理效率,缩短排队时间,减少初来乍到的“不适感”。
2. 提升旅游性价比——推动餐饮、住宿、交通的“中价高质”产品包建设,提供适合自由行和家庭客群的定制产品;
配合航空公司推出高性价比航班+酒店套餐,以“好价好玩”打动中部和南部二三线城市的游客。

3. 强化旅游安全感与监管机制——明确整治“零负团费”、强制购物、恶意欺客等行为,并公开案例;强化个旅游机构的信息通道,提升突发事件处理效率与透明度。
4. 提供更多文化深度产品 开发针对中国年轻群体的新体验产品,例如泰式潮流、影视拍摄地打卡、泰餐课程、身心体验营等;
当然,泰国接下来的活动通过KOL、短视频平台输出“现代泰国”的内容,定能打破“只有曼谷和普吉”的刻板印象。

未来的竞争不是“谁更便宜”,而是“谁更理解游客” 。
泰国已经展现出足够的诚意,现在,需要的是一场真正落地的升级。
从便利到服务,从价格到监管,唯有让游客“玩得值”“玩得安心”,才是对“萨瓦迪-你好”最好的回应。
下图,佩通坦与赛塔。

佩通坦的出面,已是一个信号。
如果后续便利措施能够持续落地、持续倾听游客反馈,泰国依旧是中国游客最值得一去的目的地之一。
赛塔拼尽全力推动的“免签”,佩通坦拿到接力棒了。
两届泰国内阁,对中国游客的诚意绝不会改变。
那一天,终究会来到。
那一天,泰国完成升级,中国游客南下,人山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