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6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叛国罪!导弹专家被判14年 外媒:对华泄露军事机密(组图)

新闻来源: 第一军情 于2024-05-22 17:57:5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据路透社报道,在2022年被逮捕的俄罗斯物理学家阿纳托利·马斯洛夫被圣彼得堡当地法院以叛国罪判处14年徒刑,这名现年已经77岁的物理学家的余生可能需要在监狱中度过。这是涉及此案的3名科学家中首位被正式宣判的案例。



(被宣判的马斯洛夫)


这起案件起源于2022年6月,此次被正式宣判的马斯洛夫是最早被逮捕的,在被捕前他曾是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的高超音速专家。

2个月后的2022年8月,马斯洛夫所在的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西普尤克(Alexander Shiplyuk)被捕,到了2023年4月,同为该所研究员高超音速导弹专家瓦列里·兹维金采夫( Valery Zvegintsev)被捕,三人被控泄露国家机密,犯有“叛国罪”。



(三位被逮捕的俄罗斯物理学家)


随后西方媒体开始添油加醋称,这三名专家涉嫌在2017年向中国泄漏俄高超音速武器的机密信息,但中俄双方都未证实这一情况。

根据俄方报道显示,至于兹维金采夫的被捕,是因为其在伊朗的一份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造成了泄密。不过他辩称发布的资料已经通过了2次防泄密的审查,而且他提到的资料也都是一些“公开信息”。

至于此次已经被正式判决的马斯洛夫的犯罪经过俄方依旧选择保密,不过既然已经作出判决,说明泄密确有其事,至于是泄密给了谁,还需要等俄方未来公开情况。



(俄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具备高超音速飞行性能)


美国媒体多次试图将这些泄密案的对象扣在中国头上,一方面是为了挑拨中俄关系,另一方面多少有些做贼心虚。以此次俄科学家“叛国”涉及的领域来看,主要涉及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但目前中俄双方公开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在气动布局方面有很大不同。

虽然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中国公开的东风-26、鹰击-21等导弹都采用了双锥体的气动布局,但在细节上区别非常明显。

至于俄罗斯的“先锋”乘波体构型高超音速导弹最早公开于2018年,而我国的东风-17乘波体构型导弹也在2019年问世,而且亮相时显然已经处在服役阶段,因此研发周期不可能晚于2018年。而且俄罗斯的“先锋”导弹正式进入战备值班状态,比东风-17亮相还晚了3个月,不至于出现“谁抄谁”的问题。



(我国的东风-17亮相比俄“先锋”高超音速飞行器战备值班还早)


反而倒是美国其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落后于中俄,在东风-17和“先锋”导弹相继问世后,美国国防部还在提出要加快常规武装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发展以跟上中俄的步伐。似乎美国更有窃取俄罗斯高超音速技术的动机。



(美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进度滞后于中俄)

如今,这起轰动俄罗斯的“叛国案件”的第一名嫌疑人已经被宣判,接下来的2位被宣判应该也不会太晚。俄方从上到下对这次的“叛国案”都保持了相对缄默,不愿提及细节也不愿回应,只能说明这次的“泄密”比较严重。

至于美国人暗戳戳往中国头上扣“是俄泄密对象”的帽子,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否认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的速度,想通过俄罗斯泄密给咱们,来抹黑我科研人员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取得的进展,我们有必要严厉驳斥。

			
网编:睿文

鲜花(2)

鸡蛋(0)
16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网际谈兵】【军事纵横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