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5楼:现代军事能力的进步超乎你想象:
① 距离台湾 100–200 公里的琉球小岛(与那国、宫古等)发射导弹 → 导弹到达时间?
以常见美日可用的反舰型号计算:
武器 速度 琉球距台海舰队的飞行时间(约150–200km)
SM-6(反舰模式) 约2.5–3马赫 2–3分钟
战斧 Block V(巡航导弹) 0.7–0.9马赫 10–12分钟
12式改(增程型) 0.9马赫 约10–12分钟
ASM-3(空射,高速) 3–4马赫 约2分钟以内
➡ 结论:最快的导弹只需要 2 分钟左右。
表面看起来“来不及反应”,但实际上——
② 关键不是“导弹飞多久”,而是舰队能否提前知道日本在准备发射。
一个国家要从岛上发射 Typhon/12式/战斧,都会暴露大量“前兆”,包括:
1)战时预警链
解放军在东海–台海方向有非常密集的侦察体系:
空警-500/600 预警机挂在台海北面、福建方向
055/052D 的大型相控阵雷达盯着宫古海峡方向
东部战区陆基预警雷达
电子侦察卫星覆盖琉球–宫古方向
机动式电侦船长期在东海巡航
它们可以捕捉:
Typhon 发射架的通信链路
岛上雷达开始高功率工作
美日侦察机进入高密度巡逻
数据链频繁和舰队方向连接
战斧/SM-6装填活动(红外、雷达特征)
➡ 也就是说:解放军舰队一般不会在“0预警”情况下遭到2分钟内抵达的攻击。
③ 真正决定是否命中的不是导弹飞多久,而是日本能否“锁定精确舰位”。
反舰导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才有意义:
看见舰队(实时位置)
把坐标传回陆基发射架
导弹中途持续接收更新数据
在琉球发射的导弹尤其依赖:
日本/美国侦察机(F-35、P-1、E-2D)
美国卫星
Link-16 / JADC2 火控链
解放军在这个方向的对策是:
大量电磁压制
干扰 P-1/F-35 的数据链
压制琉球岸基雷达
切断对反舰导弹的目标更新
一旦火控链被干扰:
SM-6 就无法中段修正 → 命中率暴跌
战斧只能按预设航路飞 → 舰队机动就能躲开
12式导弹依赖外部指引 → 失效
➡ 缺少火控链,哪怕导弹只需飞1分钟,也可能打不到船。
④ 距离近,也意味着舰队可以立即进入岸基防空覆盖区
琉球离台湾可能只有 110–180 公里,
这意味着解放军舰:
可以迅速进入 HQ-9/HQ-22 岸基防空圈(射程200km+)
与舰载防空火力叠加多个拦截层
这种组合比舰队单独面对导弹更安全。
⑤ 舰队本身也会动态机动
舰队不是固定目标。面对琉球方向的威胁,会:
向导弹来向的反方向高速机动
分散队形降低饱和攻击效果
使用电子战干扰
释放诱饵和反射体
进入更安全的空域/海域
当导弹只有“几分钟飞行时间”时,舰队只需要改变1–2公里位置,导弹就可能完全失去锁定。
⑥ 为什么“距离近也能防住”?关键一句话:
现代反舰导弹=“侦察链 + 指挥链 + 导弹”三位一体,打掉前两环,距离再近也没意义。
总结
琉球岛离台湾一两百公里 → 导弹确实能“几分钟到”,
但舰队仍然来得及反应,因为:
日本的侦察与火控链必须事先开启,会被提前发现
解放军的天基/空基/海基预警链能捕捉到发射准备
舰队多层防空体系足以应对高速/低空突防目标
电子战能切断 SM-6/战斧的目标更新
舰队机动 + 岸基防空覆盖让命中率进一步下降
导弹飞得再快,如果目标不在预定点,还是打不着
➡ 距离只有 100–200 km,会加剧威胁,但远达不到“舰队来不及反应”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