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楼:当初知青大规模上山下乡,就是为的准备核战争。而那个时候有一些强迫,正如新冠时期的强迫一样,是关爱人民生命的表现。
1979年,国际局势缓和之后,中国的建设就可以在城市大规模展开了,这个时候应当有一个好的计划,把绝大多数下乡的知青转移阵地,投入到城市的工业建设中来。
但是当时的决策者采取了僵化保守的政策,最终导致了矛盾激化,为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要制定一个文件,传达到全体知识青年,告诉他们大规模城市建设就要展开了,并给他们一个时间表,计划在五年或者三年内将知识青年绝大多数(不要说全部)都转移到城市工作。但是,希望他们能够坚守岗位,搞好交接班,凡是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者,能够坚持的时间越长者,将来国家给他的好处就最大。
不光如此,还应当给知识青年大规模地加薪,尤其是那些坚守岗位者,要加薪,甚至还要许诺其它的政治和名誉上的好处。反正印钞机掌握在国家手里,优惠一下坚守岗位的人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都没有做,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象知青这样的一批人,也是为了国家作出了大的贡献的人,国家理应善待。而之后的政府对于各种伤痕文学,丑化知青上山下乡的行为,听之任之。为什么?还不是得位不正,只有全盘丑化前任的政策,故意制造矛盾才能坐稳吗?一棒子自私自利的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