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人(包括国内以及海外)在发表评论的时候往往呈现出一种 “大爷心态”。 而这种心态往往造成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感。 我们可以试看 美国总统川普之所以招致绝大多数其他国家人民的嫌恶,就是因为他的 明目张胆的的 大爷姿态。 川普毫不掩饰的声称,美国的国力强大,所以其他国家应该对他个人表示无可类比的尊崇。其他国家之嫌恶他,大半原因即是这种暴发户的粗鄙气味。
近年来,中国游客遍访世界各地,但是风评并不见佳;作为地主的对方往往欢迎你的钞票,但是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本身却并不真心欢迎。 其原因一大半也类似。从华人的网上评论可以见到一些端倪。 从某些中国外交官的自诩 无法再如邓小平主张的 “韬光养晦” 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2)一个能够保持自尊,并且同时尊重别人的人,才容易与别人和平相处。外交使节尤其,应该保持不亢不卑的态度。卑躬屈膝自然不必,但也完全没有必要,时时把 “我的体量有多大,你能比得上吗?” 放在嘴边,尤其是存在心上。 心里总是如此想,难免就会时不时地显露在外表上,在口风上。 目的还未达到,已经先惹人厌,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交涉时尽管可以层层折冲、毫不让步,但言辞上不妨雍容自处,点到为止;不需要大言咧咧,驕尊自恃。
3)举一个现有的实例。 许多华人的网评责备,德国当年在中国遭受经济制裁的时候,并没有出来谴责美国,以至于G7的七个国家,以至于迁怒于北约的国家等等。 它们都忘了一点,当年的德国执政党,虽与现在的德国执政党同是基督教民主党,但派系已经有别,与当今的社会党不是同样的一伙人;更何况中间还参夹了四年的 休兹的社会民主党执政。 华人常说民主国家的政策缺乏长久性,认为这是民主体制的缺点。但是到了责备对方的时候,却忘了自己平日挂在嘴边的,对于对方的评估了。
无论对方的态度为何,华人在外交上的期盼,总应该是多交友,少树敌,缩小打击面。没有必要动则高声谴责。 如同一些回帖所说的,原来 美、欧并不见得是坚石一块。即使是现在,也还没有与美国的政策完全相同。任何时候,都应该给对方留下余地,以便将来可以转圜。 请勿忘记,现在懂得中文的外国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来得多。 华人尽可以反对对方政府的政策,却没有任何必要去对对方整个国家作出轻侮的批评。 睦邻待变,不把路走死,这个邻所代表的是对方的人民,会是比较明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