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段导航(Cruise Phase)
• 惯性导航系统(INS):导弹内部的惯性系统维持基本航向。
• GPS 辅助:在允许情况下使用 GPS 提升精度,但有抗干扰/抗欺骗设计,即使 GPS 失效也能继续执行任务。
• 地形匹配与航迹规划:结合预先输入的地形/海面数据,导弹能按照低空隐蔽航线飞行。
⸻
2. 末段接近与目标搜索(Terminal Phase)
• 被动雷达信号侦测:LRASM 搭载被动电子支援系统(ESM),能够接收目标舰船的雷达/通信辐射信号,用于定位和分类。
• 红外成像(IIR Seeker):在末段会启动红外成像制导头,与舰船热特征匹配识别,具备目标鉴别能力,减少打击假目标或诱饵的风险。
• 多传感器融合:结合被动雷达、红外和内部数据库,导弹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自主识别并选择目标。
⸻
3. 抗干扰与自主能力
• 被动为主,主动为辅:与传统反舰导弹依赖主动雷达不同,LRASM 主要依靠被动感知,降低自身暴露。
• 高自主性 AI 算法:导弹可在末段自行选择最优攻击目标,即使通信中断也能完成任务。
• 抗干扰与诱饵规避:能识别并绕过干扰弹、诱饵舰和密集编队,优先锁定高价值目标(如航母、指挥舰)。
⸻
4. 总体特征
• 隐身气动外形 + 低空掠海飞行 → 减少被雷达发现概率
• 多模式制导 + 自主识别 → 提高突防成功率
• 依靠“静默”被动侦测 → 在电磁压制环境下仍能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