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楼:美国现在走的是计算机模拟流派,不走在现实世界里用风洞测试的技术路线。
美国造四代机和F22的时候都是要竞标方都先出原型机,然后在由军方审核,拍板,之后下订单。但这么搞一旦公司造出来的原型机落榜,那公司会陷入极大的财政危机,以前的麦道不就是输了竞标才导致被收购吗。
所以美国军工就想出来先模拟,然后用模拟数据去竞标,获得订单后再生产原型机,试飞没什么问题后批量生产,然后再慢慢迭代升级的路子。F35就这么搞的。这么高的结果是把原型机的成本转嫁给了军方,后期调试成本也给了军方,所以F35变成这个吊样。
估计美国和它的盟国们超高音速导弹的设计生产走的计算机模拟数据的路线,但毕竟模拟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如果前期设计出了结构性问题,后期修正是没办法的,军工企业又不肯推倒重来。这些企业是追求利润的,产品好不好用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