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共和国报
欧盟末位的增长困境与PNRR效能的耗尽意大利经济长期深陷停滞泥潭。当前,与德国一同,意大利继续位居欧盟末位,挣扎于增长困境之中。欧盟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第一组数据)及2025年全年增长预测(第二组数据)中,意大利仅为+0.0%和0.4%,与西班牙的+0.6%和2.9%形成鲜明对比,也远低于法国的+0.5%和0.7%。
保持财政秩序并控制赤字固然对国家有利,这体现在利差收窄上,意味着国家及企业债务成本降低。但我们必须提出一个核心的、令人不安的疑问:这种脆弱的“稳定”是否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换来的?
随着国家重建与复苏计划(PNRR)的资源即将枯竭——过去两年每年约300亿欧元拨款,相当于GDP近1.5个百分点,是意大利经济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外部动力——政府更需要深刻反思:是否应该将更多资源投入长期投资领域?意大利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显然严重不足。
需求侧的结构性缺陷:工资过低与税负沉重
我们首先要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没有增长?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需求(尤其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约三分之二的家庭消费)和供给(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意大利的消费疲软,直接归因于两个因素的制约:工资过低和商品与服务价格过高。意大利的工资水平远低于欧洲平均水平,这既源于其复杂的确定方式,也源于其过高的税收负担。
欧盟统计局(Eurostat)的数据显示,在无子女且双方均有工作的夫妇中,意大利夫妇的年均净收入为24800欧元,远低于法国的32500欧元、德国的39600欧元,以及荷兰的47900欧元。这种悬殊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家庭消费需求的持续低迷。

工会与政府的“不作为”之谜
意大利工资远低于欧洲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在于工会与企业之间的集体谈判方式存在致命缺陷。正如马可·莱昂纳迪(Marco Leonardi)教授几乎每周都在《晚邮报》(Il Foglio)上阐述的那样,合同往往延迟数年才签订。如果在“合同空窗期”出现通胀高峰(如2023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工人的工资购买力就会急剧下降,而且这种损失往往永远无法完全恢复。例如,即便是受保护程度较高的金属机械工人,上周签订的新合同仍延迟了17个月才落地。
政府本可采取多种方式敦促工会和企业按时签署合同,如同欧洲其他国家那样,但令人费解的是,本届政府似乎对此漠不关心。更严重的是,工会似乎也未予重视。工会与政府甚至在反对最低工资制度时也暗中勾结——该制度如今已在欧洲普遍实施(欧盟27国中有22国),本可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收入底线。

供给侧的暴利与结构性垄断
在供给方面,某些服务的价格,尤其是电力价格,居高不下。这其中的核心症结在于电力市场的定价机制。不同能源(从水电到天然气)的成本差异巨大:水电成本几乎为零,因为多数水坝已老化且折旧完毕;而天然气成本则高得多。但意大利的电力价格却是统一的,并未考虑不同能源的成本差异。
这种定价机制导致电力生产者享受着巨大的租金收益,并将其转嫁给家庭和企业。政府本可通过干预价格和工资这两个因素来促进经济增长,但却未采取行动。
电力市场改革在任何地方都很困难,部分原因在于巨额收益催生了强大的利益集团。但允许这些收益转嫁给消费者和企业,侵蚀工资购买力并抑制经济增长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显得不愿处理。
此外,意大利经济停滞还存在深层的结构性因素。首先,近年来在政策制定中,竞争并非优先事项。其次,工人培训不足、企业规模过小等问题也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因为越迟着手解决,价格下降、工资增长以及经济复苏就越迟到来。
面对这些令人沮丧的经济数据,从总理到各部部长,政府理应向公众解释为何每日宣称我国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这种乐观的言辞与现实的停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损害了公众对政府经济政策的信任。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也有自己的经历或思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作者:弗朗切斯科·贾瓦齐(Francesco Giavazzi)